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道静 《南都学坛》2002,22(4):123-123
<正> 20年代初小诗兴盛时,曾有大批诗人从事小诗创作。但在小诗作者中,写作最早、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冰心。冰心的小诗忠实地记录了冰心的心灵世界和情感轨迹,体现出冰心创作的基本态度和一贯追求:创作“真”的文学,表现“真”的人生。 一、冰心的小诗深情地赞颂了真挚的母爱 母爱是冰心“爱的哲学”的基础,被诗人视为生的慰安、爱的典范。冰心小诗中着力表现的母爱源于她与母亲的深厚感情,母亲对冰心深挚的关爱培养了她对世界的敏锐感受力和温和细腻的性格特征,而冰心对母亲的感情也非常真挚,一直把母爱当作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诗情的重要来源。“母亲呵!/这零碎的篇儿,/你能看一看么?/这些字,  相似文献   

2.
一小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一般认为,产生于“五四”之后不久,以冰心一九一九年冬天写作《繁星》为其开始的标志。一九二一年以后,写小诗的人逐渐多起来,小诗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发展;一段时间内风行诗坛,成为“新诗运动最早几年”中“最流行的诗”之一(梁实秋《新诗的格调及其他》)。到一九二三年底,宗白华《流云小诗》出版,“小诗渐渐完事”(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相似文献   

3.
冰心诗歌中对“母爱”分外突出的铺叙和描写,具备三个层面的审美特征。其一是梦幻化,这是一种留恋旧日梦想而不可追寻的怅惘表述。其二是知觉化,以“甜丝、春光、太阳”等景物构成审美框架和一个满蕴着故国典雅温馨的文化芬芳的艺术境界。其三是寻找“情景交融”的精神家园,由此折射出冰心对民族文化和谐人伦的渴盼,导致她的女性文化意识更加典型,并为二三十年代的女性文学确立了“爱与美”的经典性题材。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冰心作品在台湾广为传播,对台湾文学产生深远影响,也映射出不同时段台湾文学的发展状况。20—40年代,借助泰戈尔访华热、仓石武四郎的翻译和《新新》刊物的引介,冰心文学对形塑台湾青年反殖民意识和东方文明主体意识起到重要作用。50—60年代,受冰心影响较大的林海音、琦君、王鼎钧、“创世纪”诗人群在参与台湾文化重建过程中,丰富了母爱主题散文、社会问题小说、“冰心体”小诗等创作,以文本模拟互文的关系,助力台湾文学发展。60—80年代,苏雪林、夏志清、余光中等学者对冰心抒情性诗文的讨论,成为透视台湾“西化”风潮下“反传统”和“反西化”问题的重要维度。90年代以来,即便在台湾“本土化”的氛围下,很多台湾作家、学者仍认同冰心是“文坛祖母”,冰心作品被编入台湾教科书,持续影响着台湾的小读者。大量第一手报刊资料和台湾作家的口述访谈表明,百年间冰心文学在台湾的影响赓续未断,并由此推动了台湾文人创造出新的文学境界。冰心文学的价值意涵及其话语延伸空间的互构关系,奠定了其在两岸文学谱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冰心是文学研究会中在“五四”时期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一位作家.一九一九年,即五四运动爆发的那一年,她开始了“问题小说”的创作.她初期的作品《斯人独惟悴》、《超人》等,宣扬了“爱的哲学”,其目的乃为了慰借当时涉世未深而已感到困恼的一般知识青年的悲苦心灵,实际上这只是找到了一个无济于事的灵魂的逋逃薮而已.后来,冰心也认识到自己“退缩逃避到狭窄的家庭圈子里,去描写歌颂那些在阶级社会里不可能实行的‘人类之爱’”(《冰心小说散文选集·自序》)的世界观的局限.冰心在经历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诗歌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远古祖先的心目中,“歌”与“诗”是同一种文学艺术。“诗”是“歌”的内容(文学形象),“歌”是“诗”的表现形式(音乐形象),它们彼此相依、相互融贯,如同语言中词的音和义。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一种歌咏的语言艺术,无“歌”不成“诗”,无“歌”没有“诗”。因此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诗人”这一称谓至少包括以下内涵:(1)自创并演唱诗歌的人;(2)自创或改编原创作品演唱的人;(3)只创作不演唱的人。而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以激情为血肉、以语言为建构艺术、以歌咏为表演艺术的一种文学体裁。以真情去激荡语言的美化,以歌声去撞击听众的和鸣,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冰心的小诗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次突破性的自觉实践,这些小诗零碎而活泼地表达着诗人思想的火花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里的一道很独特又十分靓丽的风景。冰心对于"花"、"大海"等意象的成功运用,带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陶冶。这些意象承载着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悟与审视,诗人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她温柔善良的女性气质也深深影响了她对于诗歌意象的选择。总之,冰心为我们构筑了一个温馨、恬静却又不失激情的诗的天地。  相似文献   

8.
宗白华的小诗虽然是新诗开创的产物 ,但它所彰显的“新诗人人格”对于新诗发展的客观意义十分真淳而颇具新意。它以“在自然中活动、在社会中活动、哲理研究”的表现形式与执迷追求诗的“灵境”、表写人性的真相、诗与哲理研究趋近的艺术手段 ,使他的小诗创作获得了并不逊于冰心的重要的历史价值 ,在 2 0世纪 2 0年代小诗的艺术创作中 ,宗白华所提供的创作实践及其经验 ,更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散文是我所最喜爱的文学形式。”这是冰心在一九五九年的一篇《关于散文》中的第一句话。我们知道冰心是在“五四”初期以问题小说的创作步入文坛的,同时也以哲理小诗显示出她的才华,然而她最喜欢的却是散文。她的散文以细腻温柔的笔触,微带忧愁的情调,清丽飘逸的画面,隽永典雅的语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风靡了整个文坛,“而隐隐的产生了一种‘冰心体’的文字。”“引起广大青年的共鸣与模仿”。那么这种“冰心体”文字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而使一代青年所为之倾倒呢?这就是本文企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堪称"中国文坛祖母"的冰心,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她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永远占据一席之地,是伴随着她笔下有知识、有才华、思想前卫的新一代女性形象的构建及其本人独具内涵的现代女性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书写范式逐渐走向完善的。冰心的文学创作体现了她自己独具个性的女性主义视角,也反映了她对女性主义文学的一种渴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冰心,才华横溢、成就卓著。“在所有‘五四’期作家中,只有冰心属于她自己。”的确,冰心以她温婉、秀丽、清隽、淡雅的独特风格傲立于群星璀璨的现代文学史上,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姿,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生于1900年的冰心,这位“五四”以来便走上文坛的“世纪老人”,经历的风风雨雨对她的文学风格带来了影响。冰心前期的作品,描绘较多的不是血雨腥风的残酷斗争,而是着力于叙述自己家庭的温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女性译者代表的冰心在文学翻译方面的成绩十分卓著.在国内外翻译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影响下,她对翻译理论和实践有着自己的理解.通过分析冰心的女性主义翻译思想,结合她在《园丁集》译文中的翻译实践能更好帮助读者理解冰心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冰心的小诗体现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交融,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相互渗透,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她以开放的思维定势,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凝聚成富有哲理的诗行,抒写的内容是宽泛的、跳跃的、多元的,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黄庐隐,这个中国二、三十年代最活跃的女小说家以其小说中苦闷孤独的众主人公们苦苦探求人生,反映社会生活的特色,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因而她当之无愧地和冰心一道占据了茅盾选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的卷首。一九三九年六月,刘杰先生在《黄庐隐》中写到:“提到中国新文坛的女作家,资格最老的,谁也承认是冰心和庐隐”。庐隐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海滨故人》收入十四篇小说,“前头的七个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5.
以留白美学为切入点研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穆迪日记》及其他诗歌,可以解读出其作品的深层意义和美学意蕴。阿特伍德持续寻找女性文学传统和加拿大文学传统。她创作的女作家形象敢想敢言、不落俗套、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她书写女性移民对土地和国家从陌生到熟悉、认同的过程。阿特伍德的诗歌和插图采用空白、消失、虚无的意象,象征几十年前加拿大文学和女性文学的空白状态,揭示他们的作品面临再度被淹没的威胁。加拿大国家文学的发展不能没有女作家的参与,她们的创作应得到认可并纳入发展图景之中。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以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审视现代社会中女性的沉沦和挣扎的,应特别推出冰心、丁玲和萧红。冰心笔下的“淑女型”女性形象,“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冰心《诗的女神》)。丁玲笔下的“叛逆型”女性形象则无一例外是那些心灵上负着苦闷的创伤的年轻的绝叫者。萧红笔下的“挣扎型”女性形象则是“负着时代和社会最深沉的灾难,在‘生死场’上呼喊着人生、诅咒着人生的劳动妇女。”(陆文采《冰心、丁玲、萧红与女性文学》,《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11期,第99  相似文献   

17.
创造社作家成仿吾以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文学论》的基本理论为内在话语,质疑、批评了“五四”文学一度出现的非写实潮流。他不仅以《文学论》关于情绪为文学中心的话语质疑“五四”初期诗坛尤其是小诗热.而且借《文学论》关于智的要素难以引起人之情绪的话语质疑、批评“五四”初期文学注重思想的哲学化倾向.还用《文学论》关于文学的真实性不同干科学真实性的话语质疑、否定“五四”文坛在自然主义文学影响下开始出现的庸俗化写实倾向。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说:“《红楼梦》是彻头彻尾之悲剧。”(《红楼梦评论》)莱辛认为:“悲剧是一首引起怜悯的诗.”(《汉堡剧诗》)如果说整部《红楼梦》是由一首首人物命运悲剧小诗组成的长篇悲剧组诗,那么惜春的悲剧则为其中一首独有特色而又不太为人注意的小诗.它像一朵洁白的茉莉,即便折离枝头,仍馨香沁人,诱人怜惜.惜春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红楼梦》第二回)她的出身,比之二小姐迎春、三小姐探春都要高贵,她是和元春一样的正派小姐.可是,她和元春的处境又不  相似文献   

19.
论小诗:一个批评的范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均 《南都学坛》2003,23(6):46-52
“小诗”是中国新诗发生期建构的重要型态,“小诗”的写作不仅是新诗这一体裁本身的“历史”,它更关涉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复杂而歧异的思想状态和主体表达方式。作为一个诗学概念,“小诗”的命名是和周作人的日本诗歌译介相关的,周作人从译介日本诗歌中发展出“小诗”这一诗学概念。“小诗”之所以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五四时期中国社会复杂、岐异又激烈的思想状态以及寻找恰当的主体表达方式所致,也是早期新诗内部发展机制的需要。对于“小诗”的论述,涉及到以下几个相关理论问题:一是“小诗”的诗学特征,二是小诗与传统的关系,三是小诗与国际诗坛的关系。“小诗”作为早期新诗中的一种范型,从流行到衰落,集聚了中国新诗乃至新文学产生之初的诸多话语特征,对于“小诗”的批评,不仅源于早期新诗的自我设计和想像,更体现了现代文学的生产机制。  相似文献   

20.
《寄小读者》和《山中杂记》是冰心留学美国期间散文创作的重要收获,它们充溢着天然的生态之美,主要表现为:以“母爱”为现实根基的生态平等之美;用“童心”拥抱自然和人生的“诗意的栖居”之美;去国怀乡的“家园意识”.冰心潜在的生态立场成就了她独特的创作个性和作品内涵,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