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话题是被说明的对象,一般位于句首。汉语的句法结构中语序对句法成分的决定作用比较显著,通过话题化充当话题的成分的句法位置往往会发生变化。而维吾尔语的形态发达,其语序比较自由,通过话题化充当话题的成分往往以原有形式直接移到句首充当话题。  相似文献   

2.
聚合词是汉语中一种独特而有价值的词汇现象,它是由同属于一个语义范畴的几个成分并列组合而成。从汉语中搜集了159个聚合词进行研究,发现聚合词的语序有一定的定型性,一般情况下只能做有限的变动,这是语音和语义综合作用的结果。语音上主要受声调的制约,聚合词在声调上的排列规律是平起仄收;平仄相间;声调排列遵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顺序。符合的规律越多,则越可能成为该聚合词的常用形式。语义也是影响语序的一个重要因素,聚合词的几个并列成分排列时在语义上遵循顺序原则、重要性原则、语义对举原则和遵循传统文化观念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有+NP+VP”的句法、语义、语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是一个特殊的二价动词,可以作为动核去构成各种句式。我们要着重分析的是“有+NP+VP”结构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点。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有”包括“没有、没”。一、“有+NP+VP”的句法特点“有+NP+VP”可以独立成句,有时也充当句中的某一个成分...  相似文献   

4.
蒙汉语的一些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先后次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例如,一个句子里作主语的词,无论在蒙古语还是汉语里,一般都位于句首。定语一般在主语、宾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这些现象说明蒙汉语语序有许多相同方面。本文是就蒙汉语语序的一些不同方面作比较。讨论的内容是汉语的“谓宾”、“谓补”、“谓补宾”、“谓宾补”和“谓补宾补”等语序在蒙古语中的主要表示方法。为了比较方便,文中的“主、谓、宾、定、状、补”沿用过去句子成分的术语。一、蒙汉语的基本语序在汉语的句子里,一个词与另一个词的关系,句中甲成分与乙成分的关系,主要是靠词的排列顺序和虚词来表明。语序对汉语来说是重要的语法手段。如“我从北京来”不可以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修饰动宾短语是程度副词非常特殊的一种句法功能。对1996年《人民日报》“很有0”语料的封闭性研究表明:O包含语素、词、短语三级语法单位,而“很有O”是“很有O”结构中最为典型的成员。“O词”主要由名词充当,少数情况下也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O词”的语义比较抽象,大约包含50种类型。“有O词”的整体功能与性质形容词相当。“很有O词”结构在句子中主要做谓语和定语,少数情况下可以做状语、补语和宾语。  相似文献   

6.
荔浦方言的语法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七节讨论荔浦方言中与普通话不同的语法特点。第一节讨论语缀 ,包括前缀“老、阿”,后缀“仔、佬、婆、家、巴”。第二节讨论重叠形式 ,包括单音名词、单音形容词的重叠及一些生动重叠式。第三节讨论几个特殊的虚词 ,包括“敢、倒、起、几、蛮”。第四节讨论语序问题 ,包括语素构词的一些特殊顺序及句法成分的语序。第五节讨论表被动的“挨”字句的几种格式。第六节讨论疑问句 ,主要是是非问、反复问的形式。第七节讨论比较句 ,包括“A不够 Bx、Ax过 B、Ax得 /不过 B”等形式  相似文献   

7.
语气副词的功能及其词类归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常所说的“语气副词”只能出现于动态的句子中,不能出现于静态的短语中,在线性序列中与同现词语之间的句法、语义选择关系极弱,它们充当的是句子的语用成分。“的确”、“肯定”、“难道”等词的语法表现充分说明了“语气副词”与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等典型副词之间存在的本质差别。从句法与语用区分的角度看,语气副词主要体现语用功能,将它们划归语气词更能充分揭示此类词的功能价值,同时也可以大大改变副词内部成员的异质性状况。  相似文献   

8.
“核心”(或“中心语”)概念在结构主义语法和生成语法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但形同而实异.在结构主义语法体系中,核心只能由能够充当句法成分的实词充当,强调的是“语义重心”,从本质上属于语义中心语;而在生成语法体系中,中心语可以是实词,可以是虚词,甚至可以是诸如体貌、时态、语态等功能性成分,生成语法的“核心”从本质上说属于句法中心语.  相似文献   

9.
对“象”或由”象”构成的结构,从修辞角度来解释,人们看法基本一致,都认为是比喻,“象”是比喻词。而从语法角度来解释,有的语法书不涉及,有的既使涉及了,也只讲“象”是什么词,以及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不讲由“象”构成的结构。近年来,有的同志明确提出,由“象”构成的结构,叫“比况结构”。现在有些语法书,也采用了这种说法。也有把这种结构叫“似的结构”的。看来,对这种结构看法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原则是结果成分居后,主要表现在时间词、在字短语、给字短语、到字短语的分布语序及动词前后形容词的语序五个方面.结果成分居后原则与时间顺序原则既有一致性,又有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序的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序是语言成分按语法关系进行的线性的、横向的组合序列,它是表达语法关系的重要手段,是言内意义在句法层的突出表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语序对于确定句子结构内部的语法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代语言学家从语义学角度出发,通过对大量的语言材料的分析研究,表明语序本身也能传达意义,具有不同的交际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句法层面的A and B结构是对现实中并列或相同的概念的临摹,其线性排列语序反映了人的认知顺序与事物发展的顺序。因此,A and B并列成分的顺序很多情况下是不可逆转的;而且,and兼有表示从属关系的功能并产生特殊效果。本文拟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探讨包括这些特殊性在内的A and B结构内部顺序以及and取代从属连词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从句法能力的突破、组合能力的限制和语序的突破与限制三个方面论述了形容词重叠式语法功能 ,认为其句法能力的突破主要表现为能够自由作多种句法成分并可以独立作分句 ;其组合能力的限制具体表现在形容词重叠式不能带后缀“着、了、过” ,不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 ;语序上的突破与限制表现为形容词重叠式可以位于数量短语之前 ,也可以位于数量短语之后。  相似文献   

14.
汉口方言里“倒[tau~(42)]/[tau~0]”的词性、词义及句法功能都比较复杂,且有特色。“倒”可以是动词,助词,介词。 1、“倒”作动词有两项主要的意义。①表示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或引为对调。表示这一意义念[tau~(42)],与普遍话的“倒(tau~(214)]相当。可作句子谓语的主要动词,也可充当结果补语。②表示达到目的或有所结果,相当于普通话的“着[tgau~(35)]或“到[tau~(51)]”。表示这一意义时念轻声,只能充当补语。如: 小偷抓倒了(小偷抓着/到了)  相似文献   

15.
论汉语个体量词的表达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曾著有《论现代汉语中单位和单位词》一书,该书把“形体单位的量词”分为六类:(1)依据事物模样,设立事物的形体单位词(如根、条、管);(2)依据事物的项目,设立事物的形体单位词(如篇、章、节);(3)采取事物的依托器物,充当事物的形体单位词(如杯、盘、碗);(4)采取事物的措施方式,充当  相似文献   

16.
双音节定中式复合词的语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音节定中式复合词主要是名词、形容词 ,它们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不一样。双音节定中式复合词的语法化使得其构词方式发生变化 ;其它非词成分向复合词的转化 (即词汇化 )是定中式复合词产生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新兴“谓词性成分+子”结构表示言者的主观态度和评价,属于评价态度标记语,句法功能多样。该结构来源于百度贴吧,其中大部分“谓词性成分+子”可以扩展为“谓词性成分+的样子”。当“样子”充当语用标记时,二者的句法、语用功能相同。“样子”前定语的性质、感叹标记“好”的修饰和“样子”的语义泛化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动因。  相似文献   

18.
“对+NP”的“对”的隐现陈信春1.1“对”这个介词在语言运用中是很活跃的,可以自由地同名词性词语(也可以同某些动词性词语)组合成介司结构充当句法成分。介词“对”多用来表示动作的对象,有时也表示对待.同“对于”相当。“对于”主要用来表示对待,凡用“对...  相似文献   

19.
1 前言一般地说被称为复合动词的词语,从其语法结构来看,是两个动词(广义的动词)的结合体;而从语法功能来看,则相当于一个动词。所谓结果动词,也被列为复合动词的一种。例如结果动词“等累”,是由“等”和“累”两个动词结合而成,再在后面加上语态助词“了”成为“等累了”。它的语法功能正与一个动词相同。结果动词的这两个结构成分,都是自由形式,各自均可独立充当句子的谓语。因此,可以认为“我等累了”这个结果动词句是由“等”和“累”分别充当谓语的两个句子合成的。即由“我等了”和“我  相似文献   

20.
辽北方言“嗯呢”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具有不同于普通话叹词“嗯”的用法,具有显著的地域色彩,与同类别的“嗯哪”等“嗯X”系列族词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嗯呢”其语义表示应答,句法功能上主要充当独立句或独立语,有时在句中活用为谓语和定语,语用功能主要是维持会话伦次和接管话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