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治贪惩腐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治贪污腐败是古代中国历代王朝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内容。它主要通过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加强监督、严格考绩制度以及强化封建教育等手段以治贪惩腐,它对于整饬吏治、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而又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许多内容对当今现实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惩治贪污腐败是中国历代王朝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内容。它主要通过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加强监督、严格考绩制度以及强化封建教育等手段以治贪惩腐,它对于整饬吏治,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而又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许多内容对当今社会治理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朝统治者颁布了一系列倡廉法规、奖廉惩贪的考核办法,并加大对贪赃枉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以收防微杜渐、激浊扬清之效。金朝政府的倡廉惩贪措施颇见成效。它净化与纯洁了官吏队伍,有助于封建纲纪得以肃正,保障了国家职能的正常行使;充分地调动了官吏为政清廉的积极性,使金朝廉官贤吏迭出不穷;并且促成了相对和睦的吏民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由于封建制度本身所具有的无法克服的矛盾,使金朝倡廉惩贪之举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与弊端。主要表现在姑息纵容,言行不一;生杀予夺,使性任情;沽名钓誉,弄虚作假。由于上述丑恶行径致使金朝倡廉惩贪无形中打了好大的折扣,难以一如既往、毫不走样地运作下去,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史上很早就产生了贪赂罪,本文试图对古代贪污贿赂现象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屡次的探讨,认为应从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方面来分析其根源;并对古代的惩贪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以供后代借鉴。  相似文献   

5.
北魏前期监察机构不健全,官爵无禄,虽法网严密,但仅靠运动式的突击巡行,使吏治不举,中期能建立正常的官吏考核、升迁制度,以俸养廉,又以严法治贪,树立御史台权威,提高其权力,敢于从亲近者正法,进行正面教育,故吏清政平,后期因统治阶级本行“宽以摄下”政策,皇权衰落,阶级、民族矛盾尖锐,权力交易网盛行,使得御史台不能正常行使职责,御史素质下降,甚至沦为权力斗争工具,终于世风日下,吏治大坏。  相似文献   

6.
蔡志国 《金陵瞭望》2005,(17):36-37
谈及肃贪,不能不想到明朝初年。在中国刑法史上。明朝独具特色。其最为特别之处,当属以严刑峻罚惩治贪官污吏。尤其明初是著名的重刑时期,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犯罪猖獗、腐败现象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应从明初重罚贪官污吏得到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腐败因私有制的出现和人的"兽性因素"泛滥而产生。其作为社会的无益耗损,日益成为制约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障碍。因此各国都在寻求惩贪治腐的良策。我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在惩贪治腐方面也有着充分的历史资源。认真学习,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历史资源,对我国当下的廉政建设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为求得政治清明、吏治清廉,古代中国每一个新兴王朝不断致力于倡廉惩贪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这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挥了值得肯定的作用。但从来没有从根本上遏止住腐败的汹涌浪潮,没有摆脱盛极而衰的轮回,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蹈历史的怪圈。对此,从历史的视角予以审视和反思,于当今社会转型过程中如火如荼的反腐败斗争,当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9.
明初实行官吏低俸和重典惩贪的治国方略,自有其所得,更有其所失。历史经验启示后人,任何时候开展廉政建设,必须注意到:一是先丰其禄再责以廉乃为廉政之基础与前提;二是多举并施乃是搞好廉政之保障,包括教育先导、重视法制、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要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对高校反腐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构建高校综合惩防腐败机制,关键在于要把握三不腐机制中一般与特殊的逻辑内蕴,从而实现三不腐机制在高校场域的深度融合与有效内嵌。具体而言,即在坚持三管齐下的原则下,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突出不敢腐机制构建的紧迫性和优先性,并逐渐完善不能腐机制以最终达到不想腐的更高境界。同时,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特色与优势来大力促进不想腐机制建设,保证其始终贯穿于高校反腐倡廉整个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1.
“仁、义、礼、智、信”五常是我国伦理型文化的一个重要道德伦理范畴,这一概念经历了先秦孕育至汉代形成的过程,在汉代又有“下落以后而再向上升起以言天命”、“内收以后而再向外扩充以言天下国家”的过程,即“仁、义、礼、智、信”孕育时,由“天道”下落、内收到“人道”,后又经过董仲舒的神秘化、扬雄的道德化和《白虎通》的法典化,形成了以“天命”言天下国家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学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学表达出来;把代表语言文学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鲁迅提出的"直译"在当时的中国可算是独树一帜,其"宁信不顺"这一翻译原则是在当时张景深所倡导的"宁顺不信"的背景下提出的。实际上对于翻译标准,鲁迅先生也是主张"信"与"顺"二者相兼顾,要想翻译一篇好的文章,就必须要有扎实的外语功底,还要学习他国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发展,使直译与意译互相补充,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真正做到"信、达、雅"。  相似文献   

13.
“信、达、雅”是翻译的基本原则。“信”指忠实原文 ,是翻译的基础 ;“达”指通顺明白地表达原作的思想 ;“雅”指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译著的文采。只有严格地遵循这些原则 ,才能使译作充分体现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数字在不同的语言中都存在,但是,在翻译时却不能完全套用"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语境中,数字的语用意义不尽相同,若以功能对等的标准来衡量,则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学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学表达出来;把代表语言文学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鲁迅提出的"直译"在当时的中国可算是独树一帜,其"宁信不顺"这一翻译原则是在当时张景深所倡导的"宁顺不信"的背景下提出的。实际上对于翻译标准,鲁迅先生也是主张"信"与"顺"二者相兼顾,要想翻译一篇好的文章,就必须要有扎实的外语功底,还要学习他国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发展,使直译与意译互相补充,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真正做到"信、达、雅"。  相似文献   

16.
现代翻译操控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在一定权利人或机构设立的意识形态体系内完成本人诗学追求的过程。通过阐述社会诗学因素与严复"信、达、雅"的关系,表明社会诗学因素对严复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关联理论从心理学角度为传统译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信、达、切"的翻译原则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它为人类在交际过程中认知和理解事物规律,为译者正确解读原文、准确传达原作意图指明了方向。在翻译策略选择上,译者应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原文、译者与译文之间的关联,使译作和原作达到最大限度的逼真。关联理论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它过分强调对动态语境的认知,而忽视对静态语境因素的分析。这样不利于形成最佳关联,也影响语境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论文在对严复信达雅理论和三星堆博物馆解说词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三星堆博物馆中英文解说词的语言差异,目的在于运用严复的“信、达、雅”理论,探讨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的方法。论文通过分析发现由于中外历史文化的差异,三星堆博物馆中英解说词在词汇、句子结构和语篇结构上都存在不通。因此为了使三星堆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达到“信、达、雅”,译者既要考虑词语和句子内在和外延含义让译文忠实于原文,也要处理好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让译文具有可读性和连贯性,与此同时译者也要关注语言的使用,从而使译文达到原文本身的古朴和优雅。  相似文献   

19.
“信”的问题是中西翻译理论所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在当今盛行多元理论的同时,不应丢弃这一传统译论。本文以“信”的翻译原则出发,探讨文学翻译在遣词和风格方面的“信”度失缺,旨在引起翻译工作者的重视并能以“信”的角度进一步审视译作,从而规范文学翻译市场,提高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经营道德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经营道德是社会文化和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市场经济中所遵从的道德规范 ,必然与其所处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企业在构建现代企业经营道德体系时 ,应以传统儒家伦理为基石和渊源 ,将其精华部分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机结合 ,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现代企业经营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