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治行为主义是在当代西方特别是美国政治学领域最为流行的一种学术思潮。它从一定侧面体现了当代西方政治科学研究的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西方政治学现今的研究成果。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结合中国的实际,研究政治行为主义,以批判和借鉴当代西方政治学,这对于加强...  相似文献   

2.
行为主义政治学强调对政治现象进行实证研究,以摆脱传统政治学对意识形态的附属地位,这种"价值中立"的理想对于客观地研究政治生活的规律、真实地透视政治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行为主义政治学派的终结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主义政治学强调对政治现象进行实证研究 ,以摆脱传统政治学对意识形态的附属地位 ,这种“价值中立”的理想对于客观地研究政治生活的规律、真实地透视政治现象 ,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 ,这种方法提倡的尊重客观事实、还政治生活以本来面目的做法 ,在政治学研究中只能是一种理想 ,在实践中根本没有办法实现。可以说 ,行为主义政治学自其产生 ,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即已暴露出来 ,现实政治生活的严峻 ,使行为主义政治学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并最后走向了终结。一  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终结 ,可以说是内外交困的结果。这种困境是由多种因素造…  相似文献   

4.
政治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问题上,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构成一个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体系。本文从政治发展动力论、政治发展目标论、政治发展评价论、政治发展过程论等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6.
古典儒家系统探讨了政治的目标、主体、途径与方法问题,回答了谁统治、为什么统治,以及如何统治等问题,其政治哲学包含政治境界论、政治主体论、政治道义论与政治本体论四部分.政治境界之达成,取决于政治主体能否克己修身和尽忠职守;政治主体能否克已修身和尽忠职守,取决于其能否自觉遵守与践行政治道义;政治主体能否自觉遵守与践行政治道义,取决于其能否洞察政治本体.这四部分互证互诠,彼此关联,相互发明,系统地论证了古典儒家政治哲学的全体大用之所在——“内圣外王之道”.  相似文献   

7.
政治冲突、政治整合与政治秩序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秩序、政治冲突与政治整合是一个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互动体系,他们之间构成一个“冲突—整合—有序—再冲突”的螺旋发展过程,其中政治冲突是问题,政治整合是手段,政治秩序则是前提和目的。厘清三者关系,对维系与发展现有的政治秩序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8.
陈清 《江汉论坛》2006,(11):119-121
思想政治工作资源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领域中的薄弱环节,但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存在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拟从概念、特征、分类、功能、开发、利用、整合、评价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便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资源有更全面、深入而系统的了解,从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他的著述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谈论颇多。鉴于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的丰富,论理的深刻,受篇幅限制,在此只能提纲挈领地加以论述。 一、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产生的基础 1.时代背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立足于中国青年教育和全民教育的,然而这一理论首先以当代国际局势为时代背景和前提条件。80年代前,我们总认为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始人,他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本文总结和概括了毛泽东论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指导思想、原则、内容和方法,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政治结构与道德人格——政治伦理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政治哲学与政治伦理学的契合政治是人的政治,描述和分析政治现象应当看到活生生的人的影响.政治学研究应把人作为主体.人作为主体的活动,最深层的是人之为道德主体的活动.人的道德活动不能不对政治过程产生深切的影响;政治过程和政治结构对人的道德活动也会有现实的作用.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看,政治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营造人类最完善的道德生活.政治哲学将政治放在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两大变量的分析框架中,“要试图真正了解政治事务的性质以及正确的或完善的政治制度这两方面的知识.”①其显著特点在于,政治哲学能够提供比较明确的政治价值取向和社会政治理想.在政治哲学中,人的发展应是一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主线.而政治人与道德人也应在政治过程中获得有机的统一,其中人的道德活动和政治过程对塑造人道德品格的作用两方面,则应由政治伦理学来加以研究.由此可见,政治伦理学与政治哲学都要研究政治发展的道德意义,这是二者的契合处.然而政治伦理学主要侧重于研究道德人格的政治意义以及相关的微观机制,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政治伦理学更应是一种政治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机制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亚林 《江淮论坛》2005,7(2):76-82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本文在深入总结各地推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之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包括组织领导机制、社会参与机制、资源整合与物质保障机制、考核评估与激励约束机制在内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机制,是推进新形势下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际成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政治思想论纲》评介要兴磊毕宪顺、张子礼合著的《邓小平政治思想论纲》(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以下简称《论纲》)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关于邓小平政治思想研究的理论著作,不仅理论工作者应该读一读,而且做实际工作的同志也很应该读一读。《论纲...  相似文献   

14.
一、对政治神话的初步认识大概没有比“政治”一词更为人所习用不察了。“政治”的含义很多,我们可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说明它。就实质而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反映了各社会集团(或阶级)以及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就形式而言,政治是一种治理的艺术,或说是关于利益共同体的整合的艺术。在后一意义上,杰克·普拉诺将政治概称为“以社会权威的名义为社会制定和实施决定的人类活动”。中国传统的“政治”(或曰“政”、“治”)就是从这方面定义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试对中西封建政治结构的巨大差异作比较研究如下:一、政治结构集权与分权上的巨大差异我国从战国到明清,无论是统一的王朝,还是分裂割据的小王朝,都有:(1)庞大而完整的行政系统;(2)庞大的常备兵;(3)统一的法律、较为系统的司法、监察机关;(4)严密的户籍制度与基层组织;(5)严格的赋税、财政、兵役、徭役、戍边制度。因而封建政治结构发达完备,呈集权状。而欧洲中世纪,王权微弱,中央权力无足轻重,没有全国的行政系统、税收制度、司法机关和统一的法律,国王手下没有常备兵。因此封建政治结构极不发达,呈分  相似文献   

16.
从学科层面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的关系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唯物史观视域中发现的一个新领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二者的关系,通过对二者关系论域设立、内涵阐释、性状描述、内容型构等方面的探究,揭示出二者关系的一般方面,旨在从唯物主义基础上建构和确立二者关系问题研究的学科学术论域,或有助于推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7.
意义论论纲     
1.意义问题是现代认识论和符号学研究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当代学术研究领域,意义理论可谓泛滥百家,流传极广。分析哲学,语言哲学、解释学、甚至人工智能科学和工业技术设计中,关于意义问题的研究都相当流行。意义理论研究中这种历久不衰的生命活力及越来越广泛的影  相似文献   

18.
情感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当今世界上众多的科学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人类发展的价值目标,不应当是人对自然的征服,而应当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不应当是单纯的物质财  相似文献   

19.
和谐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斌 《学术界》2005,3(4):7-19
人类思想史上的和谐理念及其历史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不断进化的理论表现,内含着人类不断发育、成熟的良知和智慧,从而也就构成马克思主义和谐理念的重要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理念深入地解剖了社会有机体及其发展进程中所内含的自然、社会与人,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狭义),过去、现在与将来三大基本关系,科学地揭示了和谐理念的本质、内涵及其现实化的途径与方式。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理念的创造性发展,又准确地反映了处在社会历史大变革中的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战略需要和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0.
民本主义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儒学为正宗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主义是儒家用以治国安邦的指导思想。民本思想在商周先秦时代已萌芽、出现;民本主义形成为思想体系,则在汉晋唐时代,到明清日趋完善,鸦片战争以后,开始与近代民主主义相衔接。民本主义不论在兴衰起伏、更替频仍的中国古代,还是在中西文化互相碰撞、不断汇流的中国近代,都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然而,近代以来,政、学两界人士在探讨或接受民主问题时,却往往以民本主义的传统观念去理解、附会、扭曲以至改造西方传来的民主主义观念,“仍以古时之民本主义为现代之民主主义”;或者只是强调两者的区别,而不察两者之联系与衔接,对民本主义,理论上简单摒弃,实践中却不注意清除其消极影响。重新考察民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揭示民本主义的内涵和它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作用,探讨其对近代民主思潮的影响,仍不失为研究儒学与中国文化的一个颇有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