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QQ":公共空间的双重逃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聊天已经逐渐成为现代都市人时髦的交流方式,这是一种依赖文字和现代技术的赛博空间叙事。这种叙事,既是对传统聊天的重建,也是对现实生活以及公共话题的双重逃逸,其结果,一是人的感性身体经验的缺失,二是人类内在自我中的非理性成分极度膨胀。  相似文献   

2.
网络的出现和迅速普及创造了一个新型的虚拟生存空间——赛博空间。它具有数字化、开放性、自由性以及资源丰富性和时空压缩化等特点,潜在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赛博空间打破了以往的传统哲学的框架,更广泛、更直接、更生动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存在方式,并且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面貌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3.
伦理秩序是一种具有客观交往规则的关系结构,交往规则内源于人们的社会交往实践活动.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被认为“虚拟实存”的赛博空间改变了“实际实存”中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它不但重现并重构了熟人关系,而且密切了陌生人之间的联结 源于网络社交的赛博空间伦理秩序由此萌生,它凸显交往自由的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已渗透和影响到人类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的一切具体领域  相似文献   

4.
赛博空间的精神性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而建构的赛博空间具有虚拟化、符号化、在线化等特征,其独特的存在与运行方式导致了人类精神在新的层面的超越: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的精神性超越,公共精神对私人精神空间的超越,博客精神与个体理性的超越。博客是网络表达的最新形式,博客以其思想的独立性、行为的个人化与出版的自主性特征推动了个人话语的张扬与个体理性的现实性超越。  相似文献   

5.
赛博空间作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互联网在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道德问题。赛博空间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但最深层的原因还是和人类道德自律的缺失有关。对经济利益的追逐、社会道德滑坡、法律法规的滞后以及网络技术的不完善,成为赛博空间道德主体自律缺失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从内、外两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网络主体的道德水平,提升网络从业者的工作素养,充分利用网络安全技术的支撑、网络法律法规的威慑、网络道德规范的约束以及网络道德教育的引导等手段促使网络主体高度自律。  相似文献   

6.
赛博空间的"自我"展示与技术手段之间密不可分,也与"自我"的文化构建过程紧密关系。在讨论赛博空间技术与"自我"展示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赛博空间的技术特点、自我在赛博空间中的延伸———视觉化逻辑、赛博空间给"自我"展示带来的新图景,以及赛博空间技术对网络"自我"展示这一文化现象的影响;提出了技术给"自我"展示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但同时也让"自我"脱离具体社会场景,由于不受社会约束,容易造成误认和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7.
Web2.0时代开辟了双重公共空间:社会公共空间与虚拟公共空间。虚拟公共空间打破了社会公共空间中阶层排列结构,不同阶层主体源于"深层心理感知",按"我者"镜像与"他者"镜像原则,在虚拟公共空间对流、重组、互动。中国虚拟空间在多数暴力与商业侵蚀双重侵略下同时呈现公共性异化,导致"沉默的螺旋"。网络理性的建构与过滤,使虚拟公共空间逐步回归到理性"公共场域"。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和互联网构造的赛博空间正引领文学领域的深刻变革,这不仅表现在文学的意义诉求转向图像化、娱乐化的狂欢,而且也体现在赛博空间对文本类型、文本构成及特性的重构上。文本类型的重构以联网计算机在文本生产中的作用为标志分为计算机作为作者或合作者生产的文本,作为传输媒体生成的文本,作为表演空间生成的文本三大类。文本构成及特性的重构,如比特化、虚拟性、多媒体整合性、交互性等也与计算机在文本生产中的作用相关。赛博空间对文本领域的种种重构,引导着文本研究、文学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准确的命名对问题研究合法性的确立至关重要.本文从哲学、物理、心理、社会空间的批判中离析文学叙事空间,认为它是读者对作者在叙事文本的故事和话语层面的空间化设置所作的知觉性或想象性复建.因语言习惯、理论诉求及边界差异,叙事空间异于空间叙事.  相似文献   

10.
在以赛博空间为代表的当代传媒语境下,文学的存在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文学不是“终结”了,而是部分发生了转型.转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纯文学”为指导原则的文学场的裂变,二是文学走向艺术化,形成一种“新形态的文学”,即除了传统的文字形成的文学之外,还有使用词语和各种不同符号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文学性的多媒体作品.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公共领域理论作为分析中国社会和舆论现象的常用工具,引发了我们对理论使用方式的反思。阿伦特理论中对人的主体性的重新确立、反思和批判带给人类巨大灾难的极权主义起源、提出解决现代代议制民主困境的方案这三点共同形成了最初孕育公共领域理论的支架。哈贝马斯在阿伦特基础上建立起的公共领域理论则承载了更多现代社会的因素,既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大众民主的可操作性,又力图在制度层面取得突破。不过,在以当代中国的社会脉络和问题导向为中心而大胆使用公共领域和市民社会理论的同时,既要注重概念背后历史内容的探讨,又要警惕被单一框架的先见束缚住思维。应通过建立有实践内涵的话语空间将个人、社会与国家勾连起来,完成对公共领域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提出了"公共领域"一词,并指出了公共领域与大众传媒、公共关系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曾明确表示大众传媒和公共关系的发展挤压甚至侵占了公共领域的空间。哈贝马斯的推论适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现实,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到了21世纪这样一个网络大领风骚的时代,公共领域不是转型了,而是回归了。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首次从公共领域的独特视角对商业广告和公共关系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他认为,广告基本上是一种销售工具,公共关系可以制造、巩固品牌等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其错误则在于,他混淆了新闻与广告的质的差别,并确信公共关系会导致公共领域的"重新封建化",然而这些并不能掩盖其批判理论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阐释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结构转型及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并结合当前收视率火爆的民生新闻现象,分析从文学公共领域到政治公共领域、大众传播公共领域的转变,论述大众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及其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传媒公共话语讲述,体现了社会大众对政治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与公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事务的参与关注。中国传媒经历了一个从绝对政治权力话语到政治公共话语领域的转型,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大背景下,逐步建构起传媒的公共话语系统。中国传媒公共话语领域的建构,回应着公共参与国家事务、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与自身利益的媒介期待,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中国传媒自身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媒介作为社会公共领域,其基本功能在于推进人的社会化。而近年出现的那些纯个人问题求助类电视节目,则完全把纯属一己的话语投放到现代媒介这样的公共领域,所表达的问题也完全属于非公共性问题。这显然是对“公众领域”经典命题的一种撼动,也是对于媒介功能的新的拓展和延伸。媒介延伸人体,为的是使个体人最高程度地社会化。而媒介功能的延伸,则把原本作为公共话语平台的媒介,延伸到纯个人化空间。这无疑是对高度社会化之后的个体人的关注。对于把人从文化工业中由于工具理性极度膨胀造成的种种束缚中解脱出来,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和网络公众舆论是理解网络公共领域的关键概念。文章通过对舆论和公众舆论、网络舆论与网络公众舆论的诠释和辨析,厘清了舆论与公众舆论不同、网络舆论与网络公众舆论不同。文章指出,网络舆论是上网者随意、随感而发的话语;其中带有"良知"及成见且带有情绪化倾向。而网络公众舆论要求参与批判讨论并赋予了公共精神和批判性的含义。这有助于网络公共领域建设和适宜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公共领域作为一个实存性和理念性相统一的存在,存在的意义何在?它作为一个社会分析范畴,提出的价值又是什么?这是研究这一理论问题的关键所在。公共领域概念包含理性批判、公开开放、自由商谈、多元共存、平等自治等价值性特征,这一概念的厘清对揭示公共领域概念的本质内涵、发掘其现实价值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论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公共领域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现代公共领域的基本功能是它的政治功能,即它的信号功能和它的立法功能。公共领域的实践意义在于它赋予现代政治秩序以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