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一生产过程,即是劳动的实现过程,是劳动时间的消耗过程。在实际的经济运动中劳动时间具有广泛性。经济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研究劳动时间如何被利用、被消费。那么,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劳动时间范畴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我们认为,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首先,劳动时间是经济学中“最简单的抽象”、最一般的规定。经济学上的劳动,指的是人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能动的活动。它是劳动的最基本的形式。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对劳动这个范畴之所以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认识,是由于马克思在劳动的二重性理论中区别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由于抽象劳动的发现。马克思认为,撇开劳动产品的有  相似文献   

2.
1 人的实践(或劳动)对自然界和“社会存在”的对象性关系和对象化活动问题,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基本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及以往全部哲学的根本差别所在。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既有共性联系,亦有根本差别。其共性在于:它们都认为,除人与自然界之外,再没有第三种本体存在;自然界先于人而存在,因此“自然界”是“物质第一性范畴”的本源本体存在。但是,人类社会是怎样生成、发展的,它怎样以“社会化了的人类”,即以“人化的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人对社会存在的关系和“社会存在”范畴也是物质第一  相似文献   

3.
深化对社会必要劳动范畴的认识 ,必须深入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抽象方法。社会必要劳动的最终限制条件是“使用价值或效用”,社会必要劳动是市场经济中所谓“三个基本问题”的轴心。丢掉这些实际内容 ,把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只限定在劳动与价值的关系方面 ,就必然损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侧重于劳动范畴;西方经济学侧重于效用范畴,但是,他们均不放弃时间概念。用时间经济学的思想去融汇,即可认为,劳动、时间、效用是经济学的三维结构,缺少任一方面,就不成其为经济。经济学研究的正是劳动、时间、效用三者之间的关系。一、三维结构中的劳动概念劳动,是表达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本概念。马克思经济学对劳动概念有着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5.
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绕不开而必须解决的实践问题。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即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予以重新界定和论证。 一、关于所有制范畴问题 1.所有制:经济学与法学的交叉范畴 对所有制学术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所有制属于法学的范畴而非经济学的范畴。这是因为,第一,所有制既然称为制,就是指制度,是一种法权观念和法律用语;第二,所有制就是指财产所有权,它体现的是一种权力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因而属于法学的范畴,第二种观点认为,所有制有两种用法:一是所有制作为表现经济关系的  相似文献   

6.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现代资本主义的视角来看,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问题可以被经验性地描述为浪费日益增长的趋势。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标准之争,最重要的是关于使用价值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积累理论中所具有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中,使用价值问题以及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问题被视为分析的两个不同层次。在第一层次,马克思区分了使用价值一般与特定的资本主义的使用价值(生产劳动)的概念;在第二层次,这些概念与个体以及总资本再生产的具体条件相关。重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需要对这两个层次的分析都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7.
由于思想解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逐步深入 ,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热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如何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并把这一研究推向高潮 ,本文拟就近年来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讨论中涉及的几个重要问题作简要综述和评论。一、价值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在相当一部分学者看来 ,这个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因为“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范畴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其前提是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只能把重点放在扩大现代社会的活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上。也有的学者认为 ,深化…  相似文献   

8.
<正> 分工范畴是一个有着重要学术意义的理论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将分工范畴与其他几个重要理论范畴联系起来进行一些探讨。一、分工与劳动方式什么是人类的劳动方式呢?马克思曾指出:“作为一切特殊生产活动方式之总体的分工,是社会劳动由其物质的一面当作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来看时的总体形式。”(《政治经济学批判》第24页)这里很明确,分工是劳动的总体形式,同时也就是人类劳动的方式。一切人类劳动,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作为内容,是指人们干什么,是务农还是经商,是做木匠,还是造房子?这是劳动的物质内容。作为形式,是指人们怎样进行劳动,是分开单干,还是集体劳动,是把劳动过程分开,还是把劳动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分工就  相似文献   

9.
生产劳动范畴直接关联着世人瞩目的社会财富,它是政治经济学、从而广至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由于经济实践和理论提出需要,对这一范畴的研究,从六十年代讨论中断以来,目前正在我国学术界重新展开。关于生产劳动范畴,在经济学界一直是首当其冲争论的课题之一。对这一问题六十年代和这一次的讨论,虽取得较大进展,但在重要之点上,仍莫衷一是。其所以如此,笔者窃以为,盖因对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研究不够。基本原理上的毫厘之差,导致理论观点上相去千里。有鉴于此,本文拟对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生产劳动范畴的外延规定性、内涵规定性及其定义作一探讨。舛误之处,敬希同行、识者匡谬。  相似文献   

10.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范畴,马克思把它提到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存在的基本前提的高度来认识,并因此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坚实基础;马克思在对劳动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研究中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奥秘,确立了他的剩余价值理论。可见,被恩格斯称誉的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均与马克思对”劳动”的研究有关。马克思还曾将劳动作为一个基本的美学范畴加以考察,有许多重要的发现。笔者认为,马儿思的劳动美学思想有这样三方面的内容:从美学意义上揭示了劳动二重性和劳动产品两因素;科学地解决了艺术起源的问题;对劳动的美学本质进行了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杨悦 《河北学刊》2003,23(3):90-9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马克思不但贯彻了实践的自由品质,而且还找到了实践的最基本的现实形式--经济活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实践内涵的分析表明,它既不同于形而上学的"实践"概念,也不同于古典经济学源于"经济人"假设的"经济"概念,它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从属于文化的范畴.经济实践不仅仅满足人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以物质的形式体现人的价值和目的.因此,经济实践中包含着文化实践的要求,文化实践实现着经济生活向人类的自由价值取向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刍论劳动范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劳动是人类通过改变外在于劳动主体的客观条件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享受等多层次消费需要的有目的的体力和脑力活动。劳动既是一个永恒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虽然劳动伴随人类而永存,但劳动的内容、方式会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发生变化。正确认识劳动范畴,对更新劳动观念,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论和劳动价值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卫兴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并且注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努力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很多颇有见地的思想。本文从劳动价值论研究、生产劳动理论研究、按劳分配理论研究、地租理论研究、生产力理论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等七个方面简述他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创新.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对工资、利润和利息范畴做出全新的理论概括,从而客观地反映当今社会的现实.我们的基本结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利润是经营收入,利息收入具有劳动收入的性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不仅对于说明社会主义现实是有意义的,而且对于说明当代西方社会的现实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劳动价值论,集中凸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把自己的平等观作为深层的价值判据。《资本论》说:“价值表现的秘密,即一切劳动由于而且只是由于都是一般人类劳动而具有的等同性和同等意义,只有在人类平等概念已经成为国民的牢固的成见的时候,才能揭示出来”。这是对劳动价值论以“国民”的平等观念为根本依据的明确肯定。正是以这种平等观念为依托,马克思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劳动价值论;假如没有劳动者的这种牢固的平等成见,那么,既使劳动价值论被提出了,人们也是不可能接受它的。由此可以推想,假设没有劳动者的平等成见,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便无由立足,其中包括,依托于劳动价值论的剩余价值论便会失去自己的理论前件。这就意味着,劳动者的平等观念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由以建立的第一块价值观基石。《国际歌》的歌辞,实际也对此作了形象的说明:“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一切归劳动者所有”。这就是劳动者的平等观,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否是唯心主义著作,关涉到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理论、基本范畴能否成立的问题。经典作家对《手稿》发表前后的文本及《手稿》本身都没有太大疑义。蔡仪把《手稿》中的"劳动"概念等同于黑格尔式的"精神劳动",把《手稿》中的"人的本质"等同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进而把《手稿》断定为唯心主义著作缺乏理论依据。蔡仪对"自然的人化"的质疑是其割裂生产劳动、意识活动、五官感觉后,不理解历史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消费是指人类劳动提供的物质资料产品和劳务的使用价值离开生产、分配和交换的过程,作为个人生活需要的对象,被消费者用于满足个人需要的行为过程。因此,经济学范畴中所考察的消费,无论是有形产品的消费,还是劳务消费,都具有如下两个基本特征:首先,经济学所考察的消费对象必须是人类劳动提供的。自然物,如阳光、空气等虽然也存在如何利用的问题,但并不属于经济学所研究的消费范围,同样,依  相似文献   

18.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基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体现在,以实践范畴为核心,通过一定的中介贯穿到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从而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具体到经济领域,生产社会性范畴是马克思主义从实践范畴到经济学范畴的逻辑中介.为此,我们必须说明作为中介范畴的生产社会性范畴与实践范畴的联系,并阐述其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充分论证其是如何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相似文献   

19.
论直接社会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社会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建国以来,对这一范畴的错误解释,给社会主义实践带来许多混乱思想和不良影响。因此,弄清这一范畴,具有重要意义。一苏联《简明经济学辞典》对[直接社会劳动]下了这样的定义:“在社会成员同志般友好合作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了十八、十九世纪大工业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关系.但是,今天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我们处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阶段,马克思当年得出的某些具体结论不可能反映今天的现实.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必然会现代化.所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化,指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当代现实相结合,得出崭新的结论,客观反映当代社会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