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通过要素之间和生产环节之间的整合建立以专业化分工网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能强化地区经济增长核心能力。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存在着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多项关联。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集群创导,制定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相融合的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本文在分析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基础上,认为集群创导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可行路径,并对以产业集群引导区域创新体系向纵深发展的路径和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孟浩 《天府新论》2004,(5):54-56
虽然区域已经成为研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实体,但在现有的大多数研究中,区域创新体系仍仅被视为"微型"的国家创新体系,其评价指标的设置也类似于国家创新体系的指标设置.本文在探讨区域和创新两个子概念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重新分析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和结构,指出区域创新体系应是基于产业集群的群簇区域创新体系,该体系有着自身的创新评价指标系列.  相似文献   

4.
构建促进中原崛起的区域创新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系统的完善与否,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区域创新系统的不完善制约着河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快构建一个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为目的,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的高效率的区域创新系统,对于中原崛起目标的实现,将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区域经济集群——经济全球化之下的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作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之下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在全球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出现并得到了程度不一的发展,但是,产业集群理论无法全面解释和指导一定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了区域经济集群的概念,并对其范畴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使产业集群理论在外延和内涵上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成为能够比较全面解释和指导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网络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有重要作用,而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与企业集群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此,以山东省科技型小微企业为样本,进行问卷调研,分析区域创新网络、企业集群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网络对中小型科技的企业规模、成长潜力、生存状态、盈利能力以及营运能力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区域创新网络因子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贡献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集群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积极培育和推进地方产业集群是赢得区域竞争优势、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文章从相关概念入手,论述了发展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的可行途径,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企业跨区域发展视角下的产业集群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外部环境变化和产业集群网络结构固有的双重性,使得产业集群面临着锁定性和衰退风险,阻碍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沿海发达地区企业跨区域发展现象表明,以集群企业的跨区域发展为基点,将传统单一地域的产业集群扩展为多地域的产业集群网络,变产业集群内的分工为产业集群间的分工,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的转型和升级。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之间,企业跨区域发展环境相对宽松,比较容易形成产业集群间的分工,实现产业集群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的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下的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以高耗能为特征的工业结构 导致低碳产业创新的空间受限,碳锁定效应严重抑制了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低碳市场和法律机制的不完善也加大了低碳制度创新的压力.为此,欠发达地区应抓住新兴产业变革的机遇,以渐进创新为先导,选择特定技术项目进行突破性创新并最终解除碳锁定.在推进强制性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注重培育低碳利益团体以增强制度创新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竞争升级到品牌竞争的时代,区域品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培育区域品牌的价值也越来越大。区域品牌的成功培育,既要有产业集群企业自身的努力,也要有地方政府的支持,还要有行业协会的服务。当前,欠发达地区在培育区域品牌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集群企业的参与不够深入、地方政府的推动不到位、行业协会的服务未充分发挥等。因此,欠发达地区要培育区域品牌,就要发挥集群企业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的引导,加强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1.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区域创新体系是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根本保证。要构建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 ,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坚持开放性、协作性、激励性、竞争性原则 ,不断优化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的组织结构和行为主体功能 ,积极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2.
构建科学、高效、现代、开放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提升欠发达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创新制度“代差”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新理念和认识严重滞后;产学研各创新运行环节过度行政化;企业技术创新严重滞后;民营企业被“边缘化”,民营企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以应用为导向的创新体系网络尚未形成,结构亟待调整.改革战略与路径选择包括:推进产学研环节的去行政化的整体性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民营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改革健全科技评价机制,突出创新价值导向等.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产业集群能产生竞争力,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对区域的影响上,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主要通过集群创新来实现。本文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情况下,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特征,在分析国际竞争力、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上,对基于集群创新优势的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概念、本质、基本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创新集群模式的特征及主要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发展经历了以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为实质的四个阶段,创新集群模式具有六大特征:政府严格规划和大力支持、实行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龙头企业高端切入、大力引进各级科研机构、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和产业融合实现的同时进一步推进研发合作.推动张江园区发展的主要政策可划分为三大类,关注对象主要集中在资金、人才和土地三方面,实施手段包括金融政策及税收政策,其中,2000年和2003年两项规定(意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创新演化视角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活力,取决于它的衍生繁殖能力.相关企业的空间规模聚集会形成集群生态化系统,在中小企业集群生态化系统中,普遍存在反馈现象.创新活动与市场需求、政府经济目标、自然禀赋等环境因素相互吻合,就会得到来自环境的正反馈强化和激励,从而使创新者拥有更多的资源来扩大产业创新活动.但集群给中小企业创新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存在集群中的污染、生态负外部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优体,因此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刻不容缓.针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区域创新网络的角度出发,设计适宜的自主创新动态联盟,是中小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区域发展差距"顽疾"未能治愈是我国区域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欠发达区域的自我发展能力.欠发达区域的自我发展能力必须着眼于工业的发展,其中的关键又在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培育.文章从欠发达区域存在区域创新悖论的现实出发,总结了区域产业创新的模式,指出欠发达区域创新悖论的突破模式选择必须结合欠发达区域的具体情况,同时阐明了欠发达区域选择区域创新模式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同类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同类企业集群经济诱因的基础上探究了政府如何积极推进区域内同类企业 集群的建设,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就我国欠发达地区而言,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尤其是教育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落后,致使其经济要素不断流失,已有的资源要素也无法发挥其优势效应。基于此,我国欠发达地区发展产业集群既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倾斜、地方政府重视、经济快速上升等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的产业,也要尽可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以此改变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价值实现空间较小的被支配地位,从而通过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既提供了机遇,同时也要求中小企业通过集群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小企业的集群出现了以下新特点:(1)中小企业集群的概念得到了扩展;(2)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态发生了变化;(3)中小企业集群的规模与范围空前扩大。要促进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必须:(1)加强政策引导;(2)加强金融与财税支持;(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