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认为“炎黄子孙”一说不妥,“黄炎子孙”或“黄帝子孙”一说更为恰当。“炎黄子孙”一说始于何时,有何依据,我无资料。“炎黄子孙”说法的理由,我曾得到过“黑龙江省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复信指教,主要有两点:一是炎帝出生在前,黄帝在后,他们不是同一时代人,...  相似文献   

2.
大斌 《新少年》2010,(12):8-9
在抚顺市民主小学教学楼内和网站上,都有“富翁榜”,上面还有“小富翁”们的照片。这很令我奇怪。今天我来到民主小学,特意与六年级的几个“小富翁”见了面,看看他们到底有何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3.
佚名 《社区》2011,(8):35-35
人在德国,处处感受到节约用水的氛围。德国朋友常说的一句话是:“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所以一定要节约使用。”对此,我只觉得惊奇,并没太往心里去。但有件事,却让我彻底改变了先前的散漫想法,而对“抠门儿”的德国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4.
我观“国学热”邓绍基有一位同学递来一个条子,问我对这几年“国学热”持何看法?我觉得很难用几句话说得清楚。我赞成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方克立教授在一封信中的看法,就是有分析的看法,他认为,即使不能排除某些人想用孔夫子、董仲舒来抵制马克思主义、摒...  相似文献   

5.
吴惟 《北京纪事》2011,(7):90-93
10多年来,我采访拍摄北京民间艺人百余位,“聚元号”弓箭铺就在其中,后收入民间艺术知性之旅《手艺北京》第一集。一晃6年多过去了,今日的“聚元号”有何变化?我带着这个问题重返弓箭铺,作了追踪拍摄。  相似文献   

6.
大约在十一二年前,我曾编发过启军的散文,因为很喜欢他在不带感情色彩的叙述语言中透出的那种淡泊平和。不料他收到刊物后,来信说我把他的姓搞错了,他姓“向”,而不是姓“何”。我很惊讶,把他的原稿翻出来,让好几位同事辨认,他们都说那就是个“何”字。可见他的书写实在是太有“特点”了。以后又陆陆续续收到他的来稿,欣喜于他的长进,便给他编了一个小辑,并写了编者按,题目是句大白话:《湘西有个向启军》。也不知道这个小辑于他是否有些鼓励?虽然后来我不再编散文稿了,却时不时他还能读到他的作品,觉得他的文笔愈发地从容、…  相似文献   

7.
何震  Linda 《21世纪》2009,(6):20-21
有一次,笔者何震给太太Linda加拿大的哥哥和嫂子写信。给人写信的结尾一般我用“Have an ice day”的套话,这次我想创新一下,与其祝愿别人一天好,不如祝别人一生都好,于是我在结尾时祝他们“Have a good life!”  相似文献   

8.
周如俊 《阅读与作文》2009,(7):95-96,33
2007年10月份,作为中职赴德国被培训的15名教师之一,我有幸参加了为期四十三天的赴德教法培训。通过培训,我不但对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对目前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了一定认识。当然,“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当前中小学教师如何有效开展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钱国宏 《社区》2011,(3):56-56
因公去过德国三次。若问起我对德国的深刻印象,不是“罗曼蒂克大道”、“童话大道”,也不是风华绝世的国际大都会、神秘的阿尔卑斯林区和无所不在的啤酒,而是德国人刻意追求的那种“慢生活”。  相似文献   

10.
李大伟 《社区》2012,(20):36-36
德国人相信规划。生活中。充满了规划。 德国的门把手,一律“一”横。在中国则五花八门,菱形的、球形的……因为“扭”力比“一”横的柄大,结果故障率高。“一”横柄,往下按,轻轻推,豁然洞开。用力小,损耗低,最符合工程经济学。“一”横柄,看着都省力、顺手。在德国,我没有见过其他时髦形状的把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