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论在人类生活中,有两大基本符号系统,这就是交际系统与记录系统.交际系统包括手势、体态、实物、烽火、鼓声、口哨语等等;记录系统包括结绳、系珠、契刻、数豆、图画记事、粘土记事等等.语言属于前者,而文字属于后者.从文字起源来看,无论前文字是图画样式,还是粘土标志,这二者都不是记录语言,而是直接记录人的思想观念.这些表达意念的象征性符号其有超语言的性质.只有在前文字系统中的符号经分解,与语言交际系统中的单个符号(词)取得对应,并用语言符号也必用语言符号来释读文字符号时,才使人们逐渐形成了文字是语言的派生,文字的功能仅在于记录语言的观念.语言符号的能指是语音,所指是语言化的概念即语义.文字符号的能指是字形,所指是文字化的概念即字义.语音指称字形(在文字中为字音),而沟通了语义和字义,因  相似文献   

2.
<正> 对中西文化系统上的差异,近代以来,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反复讨论.本文试图从文字对思维、思维对文化的影响方面作一尝试性探索.人们通常把思维划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这是因为二者的思维工具不同:形象思维的工具是形象,抽象思维的工具是语言.语言和形象是不同的.二者的关系是:语言是形象的象征性符号,形象是语言代表的意义.而语言用符号书写出来就是文字.文字不同于语言,也不等于思维的工具.但是作为人们最经常使用的交流工具,文字对思维无疑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西方语言的书写形式是字母文字,这种文字既不表形,也不表意,而仅仅表音;也就是说,它完全割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不同的文字根据发生学标准可分为两大类:自源文字与借源文字,前者是指由符号的形体或体系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后者是指借用或参照其他符号的形体或体系而建立起来的文字。我们从自源和借源两方面入手来对文字发展进行考察,看看有没有“由象形文字到拼音文字”这一文字发展的基本要律。  相似文献   

4.
对汉字性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作为符号的文字必然具备符号的一般特点.符号功能成立的基础是符号形式和符号内容两项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符号形式是可以通过某种外在的物质形式感觉到的对象,符号内容是包含在符号形式中的成分.从“能够感知”这个意义上说,符号形式的确比符号的另一个侧面——符号内容——更容易被感觉得到,于是就有了符号形式优先的说法.在语言中,符号的形式是通过听觉来感知的声音,符号的内容是由声音所传达的意义;作为书写符号的文字,其符号形式是通过视觉来感知的字形,而字形这个符号形式所包含的内容一般是声音和意义两个部分.符号形式中同时包含音义这一特点就将文字与类似路标、宗教符号等其他一些符号区别开来,同时这一特点也是一切文字所共有的.  相似文献   

5.
文字的定义     
文字的定义应是“人类记录信息的书面符号”,这个定义界定了文字的两个特性:载体属性和功能属性。文字的载体属性是书面符号,文字的功能属性是以书面为载体记录信息。记录信息的文字与表述信息的语言都是人类交际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片面观点的束缚 ,人们论及思维的有关问题时 ,只谈语言思维而忽略对文字思维的研究 ,从而遮蔽了对人类思维的历时性进程和共时性态势的较为全面的认识。通过重新考察文字的性质及其与语言的关系 ,我们就会发现 :文字是人类继语言之后发明的另一套与语言并列的“为事物命名的符号系统” ,从而文字思维不仅是与语言思维并列的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高级思维形态 ,而且在思维的清晰性、准确性、深刻性、严密性等方面具有超越语言思维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语言符号的意义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者所探究的领域。关于语言意义的研究,不同的意义学派就会产生不同的研究范式来探究。要想真正比较全面客观地解读语言符号的意义就应清楚现实、认知、语言与意义之间的关系,要涉及在语言符号语义的探究过程中是否考虑人的认知因素,即人的主观参与的问题,亦即主客观互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突厥如尼文字起源的讨论发端于这一文字被发现后不久。解读文字后 ,讨论更加热烈。先以“阿拉美文变种”说立论 ,继以“阿拉美—‘旧粟特文’”佐证 ,几经论证渐趋定论。本文将突厥如尼文字与腓尼基文、希腊文和阿拉美文进行比较 ,指出它们之间存在借制关系 ,进而对突厥如尼文字的起源及其象形—表意符号等提出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早期文字作为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在文字制度与符号体态方面都有其自己的特色。我国早期文字的代表仰韶文化出土符号、大汶口文化出土符号和河北藁城台西出土符号在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文字符号与语言单位对应关系、文字符号体态等方面都蕴含着表词一意音文字的萌芽。早期汉字中的表词一意音文字萌芽,为汉字发展史和汉字发展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材料。  相似文献   

10.
<正> 语言的逻辑解析是现代形式逻辑的一个最基本的手段,也是逻辑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现代形式逻辑的体系,实际上是一个逻辑的符号体系,它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在形式逻辑符号体系中,存在一种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问题,它涉及的是符号学中的句法学(Syntax);二是在形式逻辑符号体系中,存在一符号与符号所指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涉及的又是符号学中的语义学(Semantics);三是在形式逻辑符号体系中,还存在一种符号与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关涉的就是符号学中的语用学(Pragmatics).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符号学(Semiotis,又译记号学或指号学)的基本体系.所以,现  相似文献   

11.
汉字拼音化运动导源于欧洲中心主义(即逻格斯中心主义),具体说导源于索绪尔的语音中心主义。本文批判了索绪尔对汉字的片面认识,特别批驳了他的“表音文字高于表意文字”以及“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惟一的存在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的谬说。首次提出“文字学”不完全算科学的观点,特别是汉字与美学有较紧密的关系。作者的立场鲜明,汉字永远不可能拼音化,相反,汉字有可能为世界各国所用。  相似文献   

12.
图像与文字的符号特性及其在叙事活动中的相互模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图像与文字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叙事媒介,它们具有不同的符号特性.由于相比图像而言,文字是强势符号,所以就出现了语词("诗歌")与图像("绘画")互仿时的"顺势"和"逆势"现象.而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其实是与图像与文字的符号特性息息相关的:图像是处于纯粹符号与表意符号之间的一种特殊符号,它具有"再现"和"造型"的双重性质;而文字则是一种抽象度更高的表意符号,它在叙述或再现外在事件时可以不受"造型"因素的干扰.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间相互模仿的情况,既发生在内容层面,也发生在形式层面:图像叙事模仿文字叙事的情况,多发生在内容层面;而文字叙事模仿图像叙事的情况,多发生在形式层面.  相似文献   

13.
杨林秀 《晋阳学刊》2007,(1):128-129
范畴化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范畴化是识解人类经验的一个过程。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对人类各种经验范畴的认识是基于对语言的研究,也就是通过语言过程来解释认知,通过语言来识解经验范畴。系统功能语言学是通过语言来研究认知,研究的出发点和顺序都与认知语言学有所不同,导致了对范畴化的识解过程也是不一样的,但关心的也是语言、现实和思维的关系,也涉及到了认知研究的领域。一、关于经验,知识和意义研究对经验的识解,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理论上和研究方法上都与认知语言学有所不同。系统功能语言学是把经验看作一种资源,…  相似文献   

14.
黄展骥 《人文杂志》2000,(1):134-137
一、二者之分辨在台、港60年代末,文坛中常见到“人身攻击”一词。大家都视它为“禁忌”,这实由于把它混淆作“人身攻击的谬误”所致。“人身攻击”是指以语言指责别人(或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德行;它的“谬误”是指论者a撇开论题P而仅从他人G的为人、处境来立论,甚至据此以推翻他人G原有的论点P;如果止于前者,则犯“离题”。如果加上后者,则为因果上的“不相干”谬误。显然,“人身攻击”与“人身攻击的谬误”,二者分属不同的范畴:前者是道德贬评,后者是逻辑犯规;我们可以只作“人身攻击”而没有犯“人身攻击的谬误”。…  相似文献   

15.
谢书民 《学术探索》2012,(2):150-153
国内语言文字学界提出"意音文字"说的学者,由于常把汉字中的"字"与表音、意音文字中词的书写形式对等,所以常常混淆字符的内在构形类别与字符记录语言的功能类别,造成对"意音文字"类型理解与分类上的偏差;否定"意音文字"说的学者则把文字的字符类型错误地等同于文字的体系类型,认为根本不存在什么"意音文字"类型的文字。实际上,文字的字符类型应该是文字表达语言的基本符号类型,"意音文字"应该是由表意、表音两种类型的字符构成的文字体系类型。  相似文献   

16.
论符号语言学的基本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持的符号学语言理论认为,语言是表情达意的符号化过程,而不是一套静态的结构关系或规则,符号化的单位是“命名与话语”、“名称与文本”;其任意性、线条性、动机性、聚合性等符号化方式是主观选择的结果,而非客观规则。符号语言学理论是建立在汉语言文化的偶值性语言符号化方式中的二元互补结构基础之上的语言理论,在符号内部结构关系上,它将动机性而不是任意性,在其外部关系上将空间性(聚合性)而不是线条性看作语言符号结构系统的最高原则,倒转了索绪尔在这两个方面的命题。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跨不同认知域的概念映射过程,而转喻则是在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用一个范畴去激活另一个范畴的认知过程。隐喻和转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能力,也是许多语法现象背后的认知动因。汉语中有一类由动词、形容词或拟声词等加上“什么”构成的特殊祈使句。此类句子在形式上表现为普通疑问句的结构,但在语法上又有一些不同于普通疑问句的特点,在语用上不表示特指性疑问,而是起到表“制止”的祈使句功能。文章结合沈家煊(1999)提出的转喻模型及雅柯布森(1956)有关隐喻和转喻与语言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之间的对应性的论述,认为此类句子的句法特点可以从转喻和隐喻共同作用的角度获得解释。  相似文献   

18.
<正> 在《文心雕龙》中,文和质这一对概念,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文章语言风格的华丽和质朴;二是指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其中还包含有关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某些因素。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是后者。《文心雕龙》在具体论述时,文,有时用“华”、“采”、“言”、“辞”等词来说明;质,有时用“实”、“情”、“志”、“理”、“义”等词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具体含义虽有差异,却统统可以包括在文和质的范畴之内。刘勰对文和质的关系,从理论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富有创见,自成体系,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今天一般的语言学教科书中,皆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这个结论对于汉字与汉语的关系而言很不全面,它只说了较后阶段的事,而不是说的全部关系。本文对汉字与汉语的原始关系作出一些探讨,并就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和拼音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作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20.
一、汉字不是表意文字 现代语言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把汉字定性为表意文字。他说:“只有两种文字体系:(1)表意体系。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古典例子就是汉字。(2)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模写出来。表音文字有时是音节的,有时是字母的,即以语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