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岚 《民族学刊》2020,11(2):103-109, 145-146
乡风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乡风文明的核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离不开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参与,少数民族群众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传统文化植根于各民族群众的心灵中,具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少数民族地区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思想资源。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应立足于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文化资源,在深入挖掘、传承其中的优秀文化基因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动力。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社区中,少数民族乡村社区大多处于中国西部地区,处于一种迟发展的状态,而且相对于汉族社区来讲,少数民族社区在宗教,习俗,价值观等方面有不同之处,因此对少数民族乡村社区进行研究对于促进少数民族社会发展和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对有关藏族乡村社区的文献进行了梳理,试图说明目前的研究豌状,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3.
沈兴菊  刘韫 《民族学刊》2021,12(12):23-29, 126
国家公园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模式,门户社区是进入国家公园的必经之路,从地理位置上看,很多门户社区都位于少数民族地区,利用国家公园的旅游活动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各国各地区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美国建立国家公园门户社区和乡村建设的过程,分析了其取得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指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注重规划前置,加强民族社区参与;利用国家公园品牌价值,实现业态增值;挖掘民族文化,培育内生动力;人地联结,共创民族地方价值等建议,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园建设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4.
如何通过适度开发民族传统文化,使其在良性变迁中得到传承,是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以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A村为例,分析了其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适度开发策略,并对其实践这一策略的基础条件和原因进行了梳理,提出应从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角度着手,探索有助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如何继承和保存、如何传承和发展以及保存和发展的内容和方式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我们有必要明确少数民族文化都包含哪些内容,她对一个民族意味着什么,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路径和载体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民族工作者来回答并加以解决。一、全面认识少数民族文化是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少数民族文化是各少数民族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并经世代传承的文明成果,是各族人民群众千百年来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形成的传统…  相似文献   

6.
针对重庆彭水厚重的盐丹文化、神秘的巫觋文化、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独特的乡村聚落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乡村旅游开发评估,提出"以鞍子苗族文化为抓手,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生态博物馆’,竭力打造‘乌江苗都’品牌;以盐丹文化为核心,精心筹建‘中国·盐丹文化博物馆’,推动郁山古镇文化旅游精品建设;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传媒中心’,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创建彭水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这既促进彭水少数民族原生态的产业化发展,又带动了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针对重庆彭水厚重的盐丹文化、神秘的巫觋文化、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独特的乡村聚落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乡村旅游开发评估,提出"以鞍子苗族文化为抓手,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生态博物馆’,竭力打造‘乌江苗都’品牌;以盐丹文化为核心,精心筹建‘中国·盐丹文化博物馆’,推动郁山古镇文化旅游精品建设;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传媒中心’,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创建彭水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这既促进彭水少数民族原生态的产业化发展,又带动了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经过一年多的积极筹备,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暨首届年会于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三日至八日在北京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八十余人。提交大会的论文共五十余篇。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动员和组织从事少数民族经济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调查研究,进行理论探讨,为我国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调整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原型、乡村的传统观念及其所形成的乡村文化价值,目前处于"乡村文化建设者"所忽视甚至抛弃的倾向,文化的引导者及设计者们将城市的观念、方法、措施等不假思索地倾倒给乡村,使乡村失去了文化自信和自觉。本文从彝族建筑文化原型及营建观念的视角,阐释乡村建设的"文化价值",强调文化原型作为乡村建设的核心支撑,旨在给当下乡村建规划设计师与决策者提示出"独立文化价值",并据此构筑起彝族地区乡村营建的策略,赋予乡村建设发展的新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民族旅游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可是许多少数民族社区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消极后果,甚至威胁到社区本身的存在.有人认为少数民族淳朴的民风被经济发展破坏了,有人批判少数民族的商品化实际上是"出卖"了自己的文化.本文从Cudeman 经济人类学的视角分析了这一问题,将社区和市场看作经济的两方面,它们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只是侧重点不同,并且市场依赖于社区.对少数民族来说,社区根基是它们能够存在的基石,也是其发展旅游业的根本资源,因而其根本问题就是要维护和扩大社区的根基.最后,借鉴Gudeman书中的两个案例为民族旅游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劳动人们共同智慧的结晶,历史非常悠久,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少数民族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正渐渐消逝.为了实现民族多样化发展,现阶段,我们亟需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教育传承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时,教育工作者应分层次、分角度进行,遵循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理念,结合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去传承、弘扬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本文重点探讨学科建设视野下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教育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村寨承载着本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通过比较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安壮族村寨与越南老街省沙坝县CatCat民族村的旅游发展,比较中越民族旅游村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自特点及其原因,以期推动民族传统村寨形成相互借鉴、保护传统、推动民族经济的旅游发展模式,促进中越少数民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多元传统医药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汇集了库区土家族、苗族等各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精华,加强该库区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或传承库区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与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且会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为库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石文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220-221
"少数民族文学"首次提出是在1958年7月17日召开的少数民族文学史座谈会上,并且将"少数民族文学"誉为专门针对少数民族设立的文学创作,每年对不同的文学创作题材颁发相应的奖项.之后,在1981年12月,我国首个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创立,确定每三年举办一届颁奖仪式.也正是因为创办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才能够听到如今享誉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系列著名文学创作家的名字,比如张承志、玛拉沁夫以及穆青等等.在此背景下,1994年第五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大会上,乌兰夫专门题写了"骏马奖",将此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的一项大奖,至今已经举办了9届,评出的获奖作品达628部之多,共有666人获得此项大奖,全国一共有55份少数民族参与此类大奖的办法.对于发展和表彰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作品,鼓励和鼓舞影视工作者积极投入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少数民族文化影视艺术工作者为拥有"骏马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本文主要是对贵州少数民族作家获"骏马奖"作家群体进行研究,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振兴具有一定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燕 《中国民族》2012,(Z1):50-55
无论是对于"十七年"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集中表述的民族团结、阶级斗争主题,还是对于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彰显出的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整体研究都显现出成熟的学术研究气象。但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风俗、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神话学视野,却始终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研究中遭遇冷落。可能的原因是:电影学术界对少数民族神话和神话学的陌生,以及神话叙事在电影表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少数民族劳动者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总和,具有形态多样性、分布立体性、全民认同性等特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少数民族文化因素不可忽视.通过影响和作用于少数民族劳动者的思想及其经济活动,少数民族文化既能够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也可能阻碍县域经济发展.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文化经济",就是要通过对县域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经营,充分挖掘并实现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作为一种生存方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民族乡村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运行机制,乡村文化建设就是生存方式的转变和提高;少数民族自我发展能力是指对资源的认识能力、在多种经济形态上的生存能力和对制度的重构和建构的能力等;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少数民族加强文化建设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边疆近海地区,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及出国劳务赚取外汇的地缘优势.延边少数民族乡村通过出国劳务转移了剩余劳动力,发展了经济,但是也产生了人口负增长、"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现存的问题和矛盾,加速少数民族乡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乡村治理的核心是乡村社会。新疆南部地区少数民族乡村治理存在"流动困境""公共性困境""治理主体的结构困境"以及"治理创新的困境"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来自乡村社会本身。因此,本文立足于新疆南部少数民族乡村社会的现实基础,针对乡村治理的困境,提出在保持社会内部团结的基础上创造社会外部链接,实现传统社会关系的现代转型、发展社会组织、畅通社会力量参与途径,同时面对特殊又复杂的社会环境要在党的强领导和政府的强作为下多方参与,稳步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梳理龙脊古壮寨社区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民族地区贫困村寨的参与式发展问题,认为整体贫困制约着龙脊村民自主参与古壮寨旅游开发,社区主体居民参与程度不够,非物态的当地社区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展示较少,龙脊古壮寨旅游开发中社区参与的可能路径是延伸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消化农闲时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升贫困地区农村社区自主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良性互动,现代生产与传统技术的有机结合,全球文化协商与地方性传统生态知识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