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云志  闫娜娜 《理论界》2008,(11):191-19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期先进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根本。高校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准确把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构建高校心理和谐教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的心理和谐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心理和谐教育对构建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辐射源,担负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理应走在和谐社会建设的前列。高校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才能营造"人心顺、士气高、干劲足"的舆论氛围,才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正确的舆论支撑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者只有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占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对培养合格人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社会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对人们的生活尤其是理想信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思想基础。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基本层面为依托,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理想、精神、道德”这四个角度,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骆方金  孔静 《社会科学家》2006,(Z1):238-240
社会主义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在对于社会主义信念上是迷惘的,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究其成因主要是,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信念教育面临多重因素的挑战.因此,应当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大学生在社会主义信念问题上的认识能力;以实效性为目标,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角度出发,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合力,以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七大又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新要求,十七大修正的新党章总纲也增写了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内容。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项长期历史任务中,应该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又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在观念、内容、方式、队伍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9.
莫诗浦 《学术论坛》2006,4(7):47-51
文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源头进行了研究,指出:我国传统“和”文化是和谐社会思想形成的精神文化基础,西方关于“和谐”的哲学思想是和谐社会思想形成的理论借鉴,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是和谐社会思想的指导思想,而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是和谐社会思想形成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又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在观念、内容、方式、队伍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1.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理论资源有三个层次:一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示和借鉴价值的中外思想家的社会和谐思想,无论是中国先人还是西方思想家的和谐社会理想都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二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理论基础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思想。根据马克思的和谐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必须遵循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底蕴。三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指导性的我党最新理论成果,包括“科学发展观”、“科学执政理念”和“和谐社会理论”三个最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2.
略论构建和谐高校的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新内容,构建和谐高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和谐高校的内涵是构建和谐高校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为中国实现富民强国的奋斗目标提供了丰富而又具体的思想和途径,而邓小平的经济思想中又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其中,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社会主义经济和谐思想的内核: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本质论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研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及其蕴涵的和谐思想对于今天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究中存在着思想资源与理论基础的混淆,从而出现将儒学等传统思想资源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基础、指导思想的方法论迷误,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易产生误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社会主义形态为本质属性。从政治经济基础、构建路径到最终价值取向等要素构成的基本逻辑构架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之下完成的。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而非儒学等其他思想体系,后者充其量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思想资源。明确这一点是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性质与构建方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胡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为高校的教育者应当明确和谐的理念,发现高校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充分认识和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使和谐的理念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这对于构建和谐的高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明确了改革发展教育的新要求。和谐社会的新理念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切实贯彻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略,为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服务,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导、育人、开发作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召力与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召力与实效性,必须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奋发精神激励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精神支柱。大学生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在教育中做到“四个坚持”,“四个融入”。  相似文献   

18.
论以人为本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人获得和谐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以人为本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大矛盾全面和谐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非标准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语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新的形势与要求.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科学把握时代的新特点,革新教育思想观念,而且要有相应的全面完整的教育内容作基础,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宋爱华 《理论界》2007,(9):114-115
“和”的思想古已有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新理念。高校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校园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本文从作为高校主体的大学生入手,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从而塑造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角度对和谐校园的构建加以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