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重庆武陵民族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是重庆发展武陵山区经济高地和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的重要战略之一,其开发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重庆武陵民族文化旅游走廊的开发应该实施多项组合开发策略,培养龙头,创建品牌,突出特色,才能又快又好地发展其民族地区旅游事业。  相似文献   

2.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实施,对新时代西北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动力学理论、区域经济结构创新和变革理论,立足于全局性与局部性相结合、战略性与战术性相结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优先性与协调性相结合的原则,架构了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构想,期望以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实现西北五省区的高质量发展,并以走廊外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西北五省区的生态保护。指出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助推黄流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助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共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果和深度强化国际经济合作的时代要求;同时,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也具备良好的区位基础、历史基础、经济基础、样本和模式基础、国际贸易通道基础。新时代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在明确西北五省区发展的个性定位基础上找到走廊发展的共性目标,在明晰五省区发展的功能区划基础上找准走廊发展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重点经济区、城市群、省会级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对走廊高质量发展的撬动能力,以科学的体制机制建设找准走廊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3.
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框架,中国六大经济走廊有两条经过湄公河地区。湄公河地区有着显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和前景广阔的市场,是各大国竞相关注的焦点。中国、印度、日本都与湄公河国家展开了跨国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合作,在湄公河地区呈现出了南北和东西走向的纵横交错、交叉重叠。本文以"地缘—市场—认同"作为跨国经济走廊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中、印、日与湄公河国家合作建设的跨国经济走廊在湄公河地区面临的竞争,并尝试探索推进各经济走廊协调发展的可能性和路径。本文认为,中国应与印度、日本不断深化地缘战略互信,在湄公河地区开展双边及多边市场合作,统筹推进"南北—东西"协调对接,深化"软"联通互利合作,构建深层次相互认同,打造全方位的互联互通,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印日发展战略的对接提供积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古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承袭历史,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倡议是南方丝绸之路的现代版本。中缅经济走廊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核心工程,中缅通道建设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极大的国防与安全价值。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将极大地改善缅甸与中国西南地区的区位优势与投资环境,将有力地促进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将促进中国大西南地区的开放、开发。同时,经济走廊建设还将极大地改善中国西南方向的地缘政治环境和安全环境。因此,重建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大西南开放、开发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5.
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蒙俄三国山水相依,地缘优势明显,贸易互补性较强,同时近年来三国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合作不断升级,这些都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文章从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现实基础入手,分析其战略意义所在,并对其具体路径进行了规划.文章认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应包括东、中、西三条主干通道,各主干通道又包含若干分支通道,形成以主干通道为依托、以重点城市为中转、以沿边重点口岸为节点的网络型经济走廊布局.  相似文献   

6.
秦巴经济走廊生态环境整治与预警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秦巴经济走廊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入手,在探讨并借鉴日、美、德等发达国家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我们可以勾勒出秦巴经济走廊生态环境整治的战略构想,并设计、构建秦巴经济走廊生态环境预警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经过六年的辛勤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取得了丰硕的先期成果,并在三个方面凸显了它的示范效应:一是促进了中巴全天候的战略合作,为打造中巴命运共同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为巴基斯坦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推动巴基斯坦发展的引擎;三是作为新时代的标志性工程,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发挥了示范效应。当然,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安全风险障碍、投资风险障碍、社会文化风险障碍与地缘政治风险障碍。如何化解风险,保证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照顾双方利益诉求,夯实中巴合作基础;其次要坚持开放共赢理念,化解地缘政治风险;再次要坚持市场运作规则,防范与应对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8.
在充分考虑辽西走廊旅游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文章提出辽西走廊应采用“一心、八极、三横轴、三竖轴和七外联轴”的旅游发展空间战略,通过均衡格局、精品品牌、区域合作和特色突出四项部署以及政府重视旅游产业;政策倾斜;旅游项目建设的带动作用;旅游创新驱动;思想观念转变;旅游人才等六项对策来促进辽西走廊旅游健康、持续发展。辽西走廊旅游发展空间战略的目的是不断提升其旅游竞争力,并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本研究既有利于辽西走廊范围内旅游业的优化布局,也有利于辽宁省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其他地区也可从中借鉴旅游布局和发展战略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成南达万高铁沿线经济走廊建设是四川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做出的重大决策,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经济走廊建设具有高铁规划稳步推进、高铁线路战略地位突出、高铁线路辐射带动作用明显、高铁沿线发展前景广阔、高铁沿线重大战略叠加带来的发展机遇巨大、高铁沿线资源禀赋富集独特等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产业结构同构、各节点城市经济体量较小且增速缓慢、要素吸纳能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沟通合作机制亟待深化等突出困难,只有坚持思想引领为魂、统筹规划为要、产业支撑为重、基础设施建设为先、要素吸纳为本、沟通协作为急的发展路径,才能推动经济走廊建设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
西江走廊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向桂西北辐射扩散的通道,加速其经济发展对于整个西江流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从西江走廊的特点出发,指出借鉴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成功经验的必要性,提出必须利用本身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有自己特色的产品群;开发名优产品,发展骨干企业和乡镇企业,加强企业内联外引;建设好小城镇,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加强交通、通讯设施建设,发展大流通。通过重点突破,达到流域经济东西联动发展和繁荣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福建地处台湾海峡西岸,北接“长三角”、南接“珠三角”,特殊的区位和竞合态势,是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新战略的重要背景。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福建主要优势有对台优势、港口优势和生态环境较好的优势。福建未来发展,不仅要积极参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更要通过闽台合作,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在竞争中发展自己。近中期内,福建应主要在开放型经济、港口经济、壮大中心城市、培育产业集群和建设生态省等5个方面努力奋斗,抢抓机遇,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建好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实现祖国统一,最终建成“环海峡经济圈”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各种工业化水平测定理论进行述评的基础上 ,用钱纳里模型比较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闽粤赣经济区工业化水平 ,并总结了闽粤赣经济区工业化的特点 ,最后提出该区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农村生态经济怎样发展,山区小康建设如何振兴,这无疑是新的时代所赋予的新任务。实践业已证明,在面广人多且条件落后的山区农村发展生态经济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条可行且有效之路。从农村整体协调与生态经济发展、贯彻以人为本与山区小康建设、落实科技兴农与推广机制创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介绍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福建北部山区的南平市开展联合攻关的进展,以及示范推广的成效,提出了山区生态经济的发展战略与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不断探索自身发展战略的必然结果,具有重大意义,也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良好的现实条件。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明确要求,科学布局。同时,还必须重点把握4个问题,即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区建设的全过程,加快区内经济一体化进程,着力构筑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5.
优化投资环境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投资环境的变化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优化投资环境,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思路和对策:(1)积极利用区位优势,提升福建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2)确立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配套功能;(3)增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4)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科研能力;(5)转换政府职能,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及透明度。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周山区受地形、地貌、交通等因素影响,旅游业发展滞后,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以达州市为例,其虽具有便捷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因旅游业规划研究滞后、产业开发意识不强、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机制不配套等问题制约了其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达州市须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配置旅游资源,完善政策措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业开发,以尽快走出一条山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区域人力资源整合实现其优化高效配置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问题与关键问题。要着力解决海峡西岸经济区山区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布局不合理、配置效率低的问题。要以体制创新、统筹规划、区域整合、城乡协调、能力提高、闽台合作为重点,实现山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是国家沿边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它对提升我国在图们江区域合作中的格局和地位,推动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促进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营造东北亚诸国经济发展及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正视发展的前景,审视面临的挑战,重视战略的选择;必须加大加快开发开放的步伐,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沟通和交往,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9.
研究提出以科教兴市、产业升级、旅游带动、海上福鼎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为基本内容的建设闽浙边界新兴滨海旅游城市的福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构想 ,提出实现战略构想相应的战略对策和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20.
在比较福建周边临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与“十一五”发展动向的基础上,认为福建与周边临界地区存在很强的互补性,边界崛起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必然,是突破省际行政区划限制,促进周边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过程的关键。提出福建要抓住国家“东中西互动”特别是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凸显东出西进战略,打通中部,带动边界地区崛起,整体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