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构建具备时变截距项和时变斜率参数的随机趋势模型,采用卡尔曼滤波和卡尔曼平滑算法估计模型参数,并运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方法分析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来源,识别全要要生产率变动、资本和中间投入要素积累效应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和中间投入的一阶斜率参数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且中间投入的一阶斜率参数远高于资本投入,各省中间投入要素积累效应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远高于资本投入要素积累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相对重要性强于资本要素积累效应;由于资本和中间投入一阶系数显著时变上升,资本和中间投入的技术进步偏离成为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重要来源,且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生产率时,是否考虑物化资本对劳动的消耗将时结果产生影响.物化资本消耗包括中间消耗和固定资本消耗.本文以1997年投入产出表测算劳动生产率,并比较了各种测算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数估计与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波 《统计研究》1992,9(2):58-64
长期以来,我国在统计实践和经济管理中所采用的生产率指标都是单要素生产率指标,如劳动生产率、资金产值率等。当然,这些单要素生产率指标在一定的情况下也能反映单要素的生产效率,如在资本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反映着劳动使用效率的提高。但在经济现实中,我们并不能保持一个要素不变,因此,采用单要素生产率指标反映经济效益的前提很不可靠。采用全要素生产率(或叫综合要素生产率)来反映要素投入的综合效率则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4.
胡佩 《统计与决策》2016,(6):130-132
当代经济增长理论中劳动生产率通常使用全要素生产率表示(TFP).劳动生产率解释了生产函数中不能由资本和劳动决定的产量,也就是生产技术对产量的影响.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TFP的变化受到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文章引入贸易创新变量,认为创新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成本能促进劳动分工的专业化,对一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全要素生产率是生产要素的综合效率。它有别于我们平时说的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等。他们的区别在于后者是单要素生产率,而前者是众多生产要素产生的综合效率。单要素生产率分析已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开始了,时至今日已相当成熟,而且单要素生产率本身也相当简单...  相似文献   

6.
对偶法核算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项歌德  朱平芳 《统计研究》2010,27(11):47-52
 在Griliches、Jorgenson(1967)和Hsieh(1999,2002)的基础上,结合卢卡斯(1988)的人力资本模型发展了一种基于人力资本的对偶法测度全要素生产率。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为研究对象,同时运用对偶法和传统测度方法测度上海市全要素生产率,验证了经济增长率的变动更多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而不是投入要素的变动,同时发现两种方法测度结果差异显著。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差异来源于直接资本价格与间接资本价格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不一致性。通过对两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讨论,可以认为对偶法是传统测度方法一种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生产效率与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SFA模型利用超越对数函数估算了中国各省市区和三大区域历年的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TFP)水平及其效率变化,研究发现,东中西部的资本产出弹性大于劳动产出弹性。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市区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98-2007年间,东部的TFP增长率最高,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以上研究表明,TFP是造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中西部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效率和国家增加对中西部的投资可以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视角下,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要素投入的增加,二是要素生产率,即劳动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单纯依靠要素投入扩张的经济增长以粗放式地消耗要素和资源为代价,从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只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论文借鉴文[1,2,3]将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对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行分析。论文试图通过研究甘肃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分析,为我省产业结构变迁提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包含两类增强型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为要素投入结构变化效应、技术进步偏向变化效应、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化效应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化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1978—2020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各要素之间呈互补关系,技术进步大致偏向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明显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分解效应上,全国技术进步偏向变化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走势大致一致,但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化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最大;在收敛性上,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10.
雷钦礼 《统计研究》2013,30(4):83-91
 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测算要素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方法,不仅可以计算出每年资本增强型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各自的速率和技术进步的整体偏向性,而且还深化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使用这一方法对我国1991-2011年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偏向性的测算表明,这一时期我国劳动的生产效率逐年提升,而资本的生产效率却在1995年以后逐年下降,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使用和劳动节约型;相对于经济增长率,我国1995年以后大部分年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都很低,凸现了我国技术创新的能力不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Fare R等提出的Malmquist指数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又可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但是这种分解并不能从投入要素的角度来寻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或降低的根源.文章提出了一种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固定投入生产力变化与可变投入生产率变化的方法.特别地,如果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要素,该方法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资本投入生产力变化和劳动投入生产力变化,以实现各种投入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能够单独测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刘云霞等 《统计研究》2021,38(12):77-88
本文对以往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试图总结一套科学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测度方法。本文在区分实际资本存量和有效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资本存量估算数据,采用一阶差分对数模型和有关经济计量学方法,估计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伪回归”“序列相关”“多重共线性”和“异方差”等问题,从而保证所测度的产出弹性估计值既符合经济理论分析又能通过经济计量学检验。本文还阐述了全要素生产率与广义技术进步这两个指标 的联系与区别,并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不同时期两项指标产生差异的原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开展国际视角的固定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有助于认清我国财富水平与发展能力在国际上的地位。文章采用役龄-效率函数和役龄-价格函数测度2000—2020年中国的生产性资本存量和财富性资本存量,通过Tornqvist指数方法测度中国的资本服务指数,以Malmquist指数测度中美两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建筑投资、设备投资已显著超过美国;美国的固定资本存量高于中国固定资本存量,增长率低于中国固定资本存量增长率;中国和美国的资本服务指数均在2020年表现出降低趋势;中国和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未表现出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14.
李超  商玉萍  潘团 《统计与决策》2017,(15):125-128
文章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选取2000-2015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本模型,用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得到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并根据各要素的增长率和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出我国推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因素是资本投入,其次是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修正后的Solow模型对1979~2007年江苏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进而比较分析江苏资本、劳动及TFP增长时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要素相对价格左右着要素配置效率,是影响TFP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劳动要素细分为普通劳动与人力资本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估计31个省市TFP变动,据以观察要素配置效率对TFP的影响,模拟要素价格在其中的作用。主要结论如下:(1)2003年以来要素配置效率呈负增长,是TFP增长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2)东部TFP增长率高于中西部且差距趋于扩大,与此相伴随的是东西部之间要素配置效率差异以更快的速度趋于扩大,进一步表明要素配置效率对TFP增长的制约;(3)要素价格是影响要素配置效率的直接原因,要素价格的扭曲在现阶段总体上表现为物质资本要素价格相对偏高;(4)分别模拟物质资本价格下降、人力资本和普通劳动价格上升,结果显示均改善了要素配置效率并相应地实现TFP增长,其中物质资本价格下降起着最显著的改善作用。为此,要重视市场环境建设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从要素配置效率上推动TFP增长。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荷兰格林根大学建立的ICOP方法的改进,从相对价格水平、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按同一分类体系标准化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评价与分析了一个特定经济区域的工业竞争力;并为该地区制定工业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使用知识资本模型引入跨区域知识溢出的空间计量变量,研究省际知识溢出对各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将研究对象由公司或企业视角转换到区域视角,分析中国省域间知识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利用Christensen定义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度量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以此为因变量,描述每个区域将实际资本与劳动力转化为产出的效率。解释变量为区域内部与外部的知识资本,其中外部知识资本反映了区域间知识溢出效应的贡献。研究中使用1998—2012年31个省份数据,区域知识资本的度量由专利指标构成。通过考虑区域间的个体异质性和区域相邻导致的空间自相关,使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知识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资本对区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存在显著影响,同时从一个新的空间维度分析了地理接近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采用索洛余值法对1978~200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素投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测算,发现资本和技术是兵团经济最主要的增长源,兵团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相对滞后.建议兵团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也要优化就业结构和投资结构,提升全要素贡献率,从而促进兵团经济待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6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超越对数函数,利用主成分分析与协整分析相结合的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1979~2006年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及资本、劳动投入、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