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水彩是一种绘画艺术,也是一种形式语言,文章以“水”与“色”的艺术语言与水彩画的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为基点,解读当代水彩画表现技法中的革新与创造,提出了水彩画是一种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表现形式,探讨水彩画艺术语言表现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德国古典美学建构了表现论美学的体系框架。康德关于“审美判断力”的分析,揭示了对象与心灵、形式与表现的对立联系;费希特、谢林则以“理智的直观”来限制理性的作用,让“自我”设定主观与客观世界;黑格尔的美学思想虽与康德等人有别,但他仍认为艺术是对“绝对精神”的感性观照形式,最终还是要以心灵的表现为其旨归。此后,在以叔本华、狄尔泰、弗洛依德和柏格森等为代表的非理性哲学的深刻影响下,表现论美学进一步走向了反理性的纯主观内向的轨道。克罗齐把艺术审美归结为一种心灵的直觉表现活动,科林伍德也论证了艺术与表现、想象的内在联系,最后完成了表现论美学体系的建构,使其成为西方现代美学的主导潮流  相似文献   

3.
艺术语言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艺术语言在语言编码中所采用的语法手段一旦不能尽其意,便借助于意象思维这一特殊的艺术思维方式,冲破语言符号在表情上的局限性,达到“立象以尽意”,使普通的语言符号上升为艺术语言符号。“立象以尽意”中的“象”是艺术语言的符号媒介,是主体情意的寄托载体,是沟通物象世界与内心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文章梳理吴冠中先生绘画艺术的成就,剖析他理论创新、艺术思维和艺术语言的文化内涵,尝试分析他运用中西不同手法在绘画中表现的形式美、“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和“风筝不断线”艺术理论的内涵及吴冠中先生绘画中传递给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与“意在表现自己”的美学理想相一致,朱自清是以其独特的心灵来炼制他感性强烈的“诗性语言”的。精微奇特的生命感觉和艺术感觉,丰富奇俏的表象联想与想象,艺术通感的高频率运用,使其艺术语言成了他主体感觉与心理意象外化的符号;情绪、情感与心理意象画面的交融揉合,不同色调、风格、句法构造的丰富多彩的抒情文字的生成,又使其艺术语言成了他主体情绪与情感外化的符号。  相似文献   

6.
理性与非理性问题,是文艺理论和文艺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理性与非理性作为人类主体的构成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在文艺活动中表现为艺术理性与艺术“非理性”。艺术理性是主体关于艺术的基本经验范式,艺术“非理性”则指那些在艺术创造中起积极推动作用的本能的、直觉的、潜意识的力量。二者在创作活动中,既有矛盾冲突,又相辅相成。总的说来,艺术理性对艺术“非理性”起规范引导作用;艺术“非理性”对艺术世界的诞生提供了主体生命的能量。二者都具有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水墨画线性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形象语言结构,是已经体现在作品中的艺术思想。“青花”艺术同样是以线构为基础的绘画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情愫,显露传统历史“青花”陶瓷的风采与中国水墨画线性艺术构成绘画的灵魂。《王安石》、《汤显祖》水墨人物画用“青花”陶瓷制作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8.
论艺术象征     
作者在这篇评述西方资产阶级美学理论之一“表现论”的历史的文章中,一方面不得不承认旧的唯心主义的“表现论”已经行不通,另一方面却宣扬了“艺术象征论”,把它说成是“晚近的重大成就”,是“唯一有效和有前途的”。其实,所谓“艺术象征论”,只不过是把现代资产阶级“语义学理论”与旧的“表现论”结合起来而已。作者自己也明白地承认这种“理论”是把旧的“表现论”的两个极端,即“表现”和“意指”,加以“折衷”、“调和”,并且给予“新的解说”罢了。这就可以看出,它在本质上和“表现论”并没有区别,同样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事实上,“语义学派”的“美学观”认为一切艺术仅仅是“象征感情的符号和形式”,从而根本否定了艺术应当反映现实生活。这种“理论”只能使艺术创作走上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声乐艺术表现与创造的核心,也是歌唱的基础。从歌词的文学创作到谱曲,直至歌唱的表演,始终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验、感受与表现。而作词与谱曲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演唱,为了把书面的词曲用音乐化的语言诉诸于人们的听觉,产生声音的直觉美感,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由此可见,离开了语言、声乐艺术就失去了表现基础。  相似文献   

10.
艺术与“真、善、美”的关系,不是一个新话题。根据一般的认识。艺术具有真善美的特性,而托尔斯泰以其卓越的艺术大师的艺术经验否认艺术是“美”的表现;艺术表现普。但不及“善”本身。“善”这个概念在托尔斯泰那里就是上帝的化身。艺术只能趋近,但永远不达“善”本身。艺术之“真”是情感真挚。托尔斯泰对艺术“真”的理解,是建立在对艺术“美”的否定的逻辑之上。艺术不表现美,而表现善,“真”是艺术抵达“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当代的审美文化,在文化媒介转型的基础上已完成了从文字主导向图像主导,从语言艺术向图像文化转向的后现代转型,转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语言的式微与图像的狂欢,是当代审美文化最明显的表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图像文化是未来审美文化的唯一表征,也不意味着语言艺术的不在场,未来的审美文化虽以图像文化为主导,但语言艺术对图像文化的补偿与拯救却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2.
绘画是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感情的艺术,它通过光、色彩、线条等等独有的视觉语言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其中,"色彩"作为最具有感染力的视觉艺术语言,在我们欣赏绘画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殷学明 《东方论坛》2014,(6):120-124
杜夫海纳对于艺术的基本观念是:艺术作品只是潜在的审美对象,只有通过审美知觉主体的呈现,艺术作品才能实现自身。艺术不能通过语言即阐释来理解艺术,而是通过艺术自身的呈现来理解语言以及人自身的存在,所以艺术是审美主体返回自身发现美的一种知觉存在,其目的就是使知觉主体对事物的呈现如同所呈现的那样,而不是如同所认知和理解的那样。文艺观念蕴含着修辞观念,加强杜夫海纳文艺观研究不仅有助于二十世纪西方修辞观念的研究,而且对我国的文艺创作也是有着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教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是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所具有的科学求真的内容美和丰富多变的形式美以及悦耳动听的声音美等特性是教学语言艺术美学价值实现的重要因素,也是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修辞是一门语言艺术 ,表现了语言的一种饰美功能 ,追求的是语言美。比喻作为语言的修辞手段 ,属于美学范畴。本文拟从美学的角度 ,分析比较一下英汉比喻美学价值上的某些个性与共性。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的杰出文艺理论家陆机、刘勰不仅深刻地论述了文艺创作的“神思”即创作的艺术思维 ,而且还客观而全面地阐析了艺术表现和作品的审美形式。陆机在《文赋》的序文中把“物———意———文”三者提炼成一组具有重要美学价值的命题 ,揭示了物象的充满生命力的变化对文思的影响 ,同时非常注重语言表现在传达作家文思中的审美功能。从物象到文思、再由文思到语言表现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序列。刘勰在《神思》等篇章中。深刻阐述了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思维 (即“神思”)的运思过程与内在规律 ,而且揭示了“神思”与语言表现之间的密切关联。刘勰还在《原道》、《情采》等篇中对于“文”作为审美形式作了本体性的规定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诗歌的艺术,主要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的基本单位,乃是字词.因此可以说,诗歌的艺术,乃是字词的艺术.无论实字还是虚字,其美学功能均不可小觑.诗歌的魅力主要源自诗歌的语言,而语言的魅力则主要源于选词造句.汉诗如此,英诗亦然.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的结果,是用语言来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因此,文学翻译不同于非文学翻译.它的艺术观包括一、满足审美需要,突出形象传达;二、把握思维特征,处理语言变量;三、发挥译语优势,传达原文风格.  相似文献   

19.
装置艺术是特定时空环境里的综合展示艺术,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随着艺术观念和材料媒介的多样化,在综合材料创作过程中平面与立体、单一与多元的综合展现是现代装置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与发展趋势。而综合材料就是在艺术创作中有机地运用各种媒材所创造的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视觉语言,是艺术材料的最新发展,将其运用于装置艺术中可以强化装置艺术创作的偶然性,有利于艺术创新;丰富装置艺术的形式美,增强装置艺术的表现力;拓展审美的新领域,丰富装置艺术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现代陶艺作为传统陶瓷的派生物,是一种孕育着新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的现代艺术方式。与传统陶瓷相比,现代陶艺摒弃了实用功能,推翻了传统审美,以精神至上的理念熔铸于陶体,以个性化、多元化的造型语言来证明陶艺家的艺术主张,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