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析欠发达地区的精神心理贫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欠发达地区存在的精神心理贫困 ,已成为今天欠发达地区贫困的深层次原因和脱贫的主要障碍之一。这种精神心理贫困主要表现在人们的保守、封闭、单一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静态的思维方式以及缺少独立自主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2.
由于经济、政治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城市(镇)边缘人群存在着严重的精神贫困倾向,这对城市(镇)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为此,应该采取"把握方向、强化意识、落实责任、形成机制"的方略,对其加以有效疗治,从而大大提升城市(镇)的精神品位和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3.
欠发达地区的精神贫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贫困是欠发达地区物质贫困的对应和人文表现,它既是贫困者的人生追求、人生信念等的价值理性范畴,也是贫困者的基本生存和发展能力等的工具理性范畴,具有社会历史性、相对独立性、复杂性、隐蔽性等特征。欠发达地区的精神贫困,需要通过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知识教育的深入开展,城市化的推进,才能构建主体意识、价值观念体系,重塑人格文化。  相似文献   

4.
该文分析了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贫困现状,探索了其贫困的原因,提出了促进欠发达地区区域整体发展,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构建开发式扶贫为主,救济和农村社保相结合的多层次扶贫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投入机制,调整投入方向;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等4方面的对策来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5.
甘露 《延边大学学报》2010,43(2):117-120
目前,我国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挟贫政策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呈弱化之势,其关键原因就是没有根据不同的致贫因子采取合适的减贫政策。事实上,所有的致贫因子大体上都可以归类于贫困代际传递扣贫困陷阱两种致贫模式,深刻比较和分析二者的异同,厘清这两种模式的致贫机理,对于制定合理的反贫困战略以破解欠发达地区农村的长期贫困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这为我们新时期环保工作如何为经济发展服务指明了方向。文章围绕这一主题,通过深入调研了解湖南永州零陵区城市乡村、工厂企业和采矿区等单位,专门走访了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对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宝鸡辖区再贷款发放使用情况一直居于陕西省前列,为增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优化信贷结构、降低三农融资成本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近期调查显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金融机构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涉农贷款意愿有所下降.支农再贷款发放相对缓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政策支持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8.
农村老年妇女在初步解决温饱后,面临着许多精神情感问题,主要表现在思维单纯、价值守旧;社会隔离、代沟加剧;精神空虚、盲目信仰;情感孤单与再婚障碍等。解决老年妇女的精神贫困,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性别平等;需要政府的教育投入,提高老年妇女的文化资本;需要家庭、社会和养老院的支持,提高老年妇女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新校区建设已经成为各类高职院校,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在新校区建设筹融资风险上应结合学校未来还款能力,"多渠道"、"多元化"筹融资,分散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的期望工资水平,以及他们对就业地区和就业单位的选择,但它并不是一个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的决定因素。实际上,西部欠发达地区低就业率还是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才供求矛盾、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就业政策有关。要缓解目前的就业矛盾,就应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政府四个方面的角度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日趋密切,也与贫困息息相关.我国不发达地区要想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就要开发人力资源,提高贫困地区的整体人口素质.树立以人为本新观念,实施科教脱贫战略、加大教育投资、调整教育结构、普及基础教育、优化人才结构等是不发达地区消除贫困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后精准扶贫时期,基层农村的贫困现状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基于在山区贫困村的调研,并结合扶贫的现状,认为造成当前农村脱贫困境的表层原因是精准识别的“局限性”与精准扶贫内涵“精细化”相冲突,精准识别的“层级化”与客观现实的“复杂性”不对等,帮扶措施的“大众化”与贫困户需求的“多元化”之间存在矛盾,帮扶方式的“物质化”与贫困户内在的“精神需求”之间存在矛盾,精准扶贫的“暂时性”与贫困户内在的“精神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村级干部综合管理水平低、带富能力不足,贫困户脱贫能力受限、生存能力低。困境的深层原因是结构性分化与社会转型,农户在社会的交互中本体性价值缺失,失去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3.
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是 :必须把握改革的方向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必须明确改革的目标 ,坚持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路子 ;必须选准改革的方式 ,坚持积极稳妥推进的方针 ;必须树立改革的绩效观 ,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追求目标。现阶段中国的治国特点是“人法同治”。传统的“人治”观念 ,法律本身内驱力的不足以及社会政治制度的改革都使法制建设受到影响 ,认真研究、全面认识、理智地确定中国法制的实现途径、方式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科技在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新世纪需要开发人的智力资源,发展思维科学,用理性思维工具认识自然、制御环境、改造社会。现代的思维方式、方法作为人类的重要“资源”,对它的开发,即对人的智力的开发,已被提到极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阶段,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对的人生课题。马克思主义理性思维可为大学生成长指引方向,使当代大学生走在中国发展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17.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其特定的内涵 ,属于相对的真实。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应根据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策略 :包括建立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合同安排与政府规章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以及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人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辩证发展历程,认为现阶段人类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仍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是缺乏理性思考,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正视当今时代全球生态环境的新特点和新变化,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理性思维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思维导向。理性思维有助于正确地解读和谐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它也带来了思维方法的具体变革——从虚幻思维转向务实思维、从孤立封闭思维转向开放思维、从非此即彼思维转向辩证求同思维、从激越狂热思维转向绿色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