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育习俗与教育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江源 《社会科学战线》2006,142(4):220-228
任何教育制度最终都是关于人、关于人的发展的制度。教育制度不是纯粹的强制力,它的实现有赖于人们的认同、遵守和服从,而这与教育习俗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从教育习俗和教育制度的关系层面揭示出教育制度创新不仅是创造出一个新的基本的教育交往关系范型和基本的教育行为规范体系,还是对人类社会积淀下来的教育习俗给予尊重、理解的过程;教育制度创新不仅要尊重、理解教育习俗,还要营造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文化氛围,从而体现教育制度创新的价值追求以及人文关怀。在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本土的教育制度资源。  相似文献   

2.
制度与人的发展关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制度形塑人的交往活动,规范人的社会关系,直接赋予人的本质规定和决定人的思想观念。制度建设与创新又需要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妥协精神,以及提高人们探索和掌握制度创新的规律性,理解和挖掘文化建设的制度内涵的能力。我国社会转型的良性运行将是一个制度创新和人的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人的发展是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占有而实现的。随着占有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基于占有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交往关系具有了普遍的意义,并逐渐标准化、规范化为一定的制度形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由于各种制约性因素主要是生产方式背景的不同,从而人占有对象的性质、水平和具体形式就必然会表现为一种制度性的差异,为人的发展提供不同的可能性空间,造成人的不同的生存状况。因此,对占有制度的变迁进行分析是把握人的发展状况及其一般规律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4.
从起源上看,制度及其创新是人的社会交往实践的产物、从功能上看,制度是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以及经济行为。所谓制度创新,是指制度主体通过建立新的制度构建以获得追加利益的活动。制度及其创新对人的发展划定了一个边界。制度及其创新既体现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又体现了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应该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的可持续发展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自身的发展。人的自身发展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而人的素质的提高正是教育发挥其育人功能的结果。社会可持续发展赖于教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唯物史观的宏大叙事中,社会形态的演变伴随着人和制度伴生关系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和制度观揭示了人和制度的发展规律.制度与人的关系从原始状态的人服从于制度,发展到制度服务于人,再发展到人的制度信任,经历了人化制度和制度化人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人学制度观,使制度越来越完善,使人...  相似文献   

7.
陈建新 《理论界》2006,(3):12-13
教育公平是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和准则。教育公平需要合理公平的教育制度的支持。分析教育制度缺陷、改革完善原有制度,并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和制度安排,以促进教育公平更充分地实现。  相似文献   

8.
杨华 《兰州学刊》2004,1(6):39-41
人的发展源于内在生理需求的动力,这个动力通过人的实践劳动,经过制度化路径,使人发展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为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人的发展的开放性又使已形成的制度发生变化,促进制度创新。因此,人的发展与制度创新是辩证的统一。它要求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从现实的辩证的高度来把握人的发展,促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多元教育主体教育交往活动的持存必须和共识相伴随这个意义上,在教育秩序这个意义上,教育制度如同命运一般,是不可选择的。但教育秩序的必然性并不意味着教育调控机制只有一种方式,并不意味着教育共同体构成形式、教育组织方式的一元化。教育调控机制必然有教育习俗、教育习惯、教育传统或道德规范、教育制度(包括教育法律)等制度基础,教育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教育制度形态不断走向丰富与完善的过程,但这并不等于所有教育共同体之间的教育习惯、教育习俗、教育传统、道德规范、教育制度等制度的内容与形式都完全一样。也就是说,教育制度存在的必然性不等于教育制度形式的单一性。  相似文献   

10.
制度通过其运行机制和对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的规定作用于人,具有规范与约束、进步与保守双重矛盾特性,正确处理和把握制度对人的发展的巨大作用,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价值.从政治哲学的观点看,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中国社会制度和体制不断变迁,逐步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的历史.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民主政治的推进、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的运行及教育和科技体制的改革等,都极大地调动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促进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深层矛盾又大多集中在制度上,党和政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制度变革理念,加快推进各项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的形势任务条件下 ,进一步反思我国教育的各个层面 ,充分认识用理性的要求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个体的社会生存能力和推动社会发展能力。其实质在于培育人的个体独立性、社会实践性和社会责任性。要加紧提高人的现代化水平 ,注意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和互动关系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着重提出并多方面阐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这种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审美教育在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要引导人过上美好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德育的弊端就是脱离生活主体去构建人的道德生活。实际上,道德教育的旨趣是要引导人过上美好生活。道德教育在引导人过上美好生活方面有其重要的价值。我们必须注意创设条件,引导人追求且过上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社团的迅速成长,先天性的制度供给不足逐渐显现,网络社团在发展中面临多重困境。在严峻的非制度化生存环境影响之下,网络社团衍生出了利益大于公益、组织群体高于社会集体、个人感受重于他人感受、律人严于律己等多种乱象。归根结底,这些都是非制度化生存带来的后果。因此,需要对网络社团加大制度供给与创新,通过加强制度化管理体系、有序网络政治参与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及危机应对体系等的建设,规制非制度化生存乱象,促使网络社团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导致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因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学校应通过变革教育理念、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素质、营造人文氛围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促进二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给当代青年学生带来了正反两方面影响,学校德育工作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搞好学校德育工作,要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并采取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生命、生存与生活是人存在与发展水平的三个层次,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展现了教育使人成为“全人”的整个过程。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为内容构成的“三生教育”,以人存在的多维性来构建带有系统意义的教育理念,是提升人的主体性并以人为中介的教育行为,它为回归本真的教育价值,推进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找到了“出场”,即通过提升受教育者价值创造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提升受教育者对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提升受教育者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能力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根本是人的转型.把人的全面发展摆在首要地位,造就具有时代自主精神的人,这是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又是新旧体制转换得以成功的根本标志.从这样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人的问题,才能真正理解"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从而才能找到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深层次动力.  相似文献   

19.
体制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教育体制存在学校重复设置、投资渠道单一、结构不合理、办学自主权缺乏与管理落后等问题。教育创新 ,教育体制必须首先创新。教育体制创新应实现办学体制多元化 ,增强学校自主办学能力 ,建立终身教育制度 ,改革人事与分配制度 ,加强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20.
在如今的大学教育中,德育与美育举足并重,两者密不可分,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分析德育与美育的关系,阐述美育的重要作用,探讨如何将德育与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