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综观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关系,虽然在特定历史时期党没有处理好党权和法制的关系,但是从其在革命实践中及其执政后的客观历史过程中,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对于宪法和法律的认识始终是明确的,建设以宪法为渊源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是作为革命领导和具有执政党地位的中国共产党的题中应有之义。并且中国共产党也认识到其自身“依法执政”的自我克制原则乃是建立“法治中国”的基本途径,即在“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基础上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这也构成了中国特色的党法关系。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党规党法"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党章、党纪与其他党内的各种工作规则,"党法"不是法律,目前我们所说的"党法"与国法中的"法"不是一回事。本文认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统称党的规章制度。依法执政的提出要求执政党的执政行为要有法律依据,这一规范执政党执政行为的法律正是"党法"。因此,"党法"一词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它预示着党的制度化建设的未来方向与执政行为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所以建规立制是当前执政党依法执政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法律思想探究究魏皓奔以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结合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指导思想、民主与...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来,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这一历史的演进,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传播到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再从党的指导思想到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过程。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性的内在力量和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领袖人物,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作的历史性贡献;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本质与时代特征。回溯这一历史,可发现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演进的基本因素及这些因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演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现象,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规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所决定,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离开中国共产党的主导作用。这一作用是通过其执政能力具体地、历史地体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要充分发挥这种主导作用,就应该树立“治理”观念,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领导与社会成员的多元化追求之间的辩证关系,全面、正确地把握和谐与发展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是马克思主义由传入到传播即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准备阶段;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66年“文革”之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开创阶段;从1966年“文革”开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曲折发展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梁柏楠 《探求》2000,(1):60-60,,62,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第二、三条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成为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这两条规定深刻地阐明,党校不同于其它普通院校,党校在学习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在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以及两个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是思想方法问题,是党性党风问题。端正学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在理论应用。下面谈点体会: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什么叫做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  相似文献   

9.
解放前的旧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长期处于被屈辱的地位,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不少志士仁人多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都未能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才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斗争中的作用是信而有微、有目共睹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的确立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把党的领导象现在那样理解为“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那么,这种党的领导自然会是正确的和有效的。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按照传统的党的理论,把党的领导理解为一元化的、全面的和绝对的,如毛泽东所说:“工农商学兵,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  相似文献   

10.
从党政关系的历史变迁看中国政治体制变革的阶段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 ,对建国以来党政关系的变革过程作了阶段性划分和特征分析。认为中国党政关系的变革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寓党于政”、“以党代政”、“党政分开”、“以党统政”四个不同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变化表明 ,中国党政关系的变革过程 ,实质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变革过程 ,而这种变革过程从根本上决定中国的人民民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际落实与实际运做的性质。这种变革过程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同时也代表了中国政治体制变革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党政关系的阶段性变革还表明 ,中国政治体制的变革并不是以某种抽象的价值目标为动因的 ,而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依据党的执政经验或教训和应对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重大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作出的对策性选择。尤其是邓小平力主推行“党政分开”和江泽民 1 989年 6月主持党的工作以来 ,中国的党政关系和政治体制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和具有转型性质的发展 ,中国的党政关系和政治体制进入了一个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新时期。  相似文献   

11.
<正>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灵魂和思想旗帜,是党的“真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1))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中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深入揭示中华法治文明的深厚底蕴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可称之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中华法治文明论”。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明了中华法治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及其清晰制度表达;中华法治文明的直接载体是中华法系,《唐律疏议》是其精华要素的集中呈现;中华法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法治文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中华法治文明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法治领域的典范,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动力,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提供了智识来源与方法论指引。  相似文献   

13.
魏晓莎  张淼 《学习与探索》2023,(11):109-115
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历史背景、指导理念、实践路径、价值立场等方面凝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指导中国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理论突破与实践超越,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新时代对中国发展模式作出的创新性优化,不仅向世界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智慧,也为世界各国和全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展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具有深刻的世界意蕴,具体表现为以创新为突破口助力发展中国家摆脱“发展陷阱”、以协调的经济策略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以绿色的发展理念开拓了生态文明新时代、以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以共享的大国情怀为解决世界贫富差距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是善于理论创新的党.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到并学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是历经曲折坎坷并付出沉重代价的,经历了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并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指导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5.
罗丽云 《探求》2009,(3):15-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创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渊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指明了方向。党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世界形势深刻变化进程中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次自觉的理论转型。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在自觉地从革命的理论转变为建设的理论 ,工人阶级政党正在自觉地从一个革命的党转变为长期执政的党。这一转变尽管还处在开端 ,但是它的意义是十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将又一次走在时代的前列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历程相结合的新飞跃 ,社会主义事业又将面临新的大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尹清亮 《探求》2002,(6):7-9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在领导人民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同变化了的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的,特色鲜明的、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思想观点构成的执政党的自身建设的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18.
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的基本任务.6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胸怀,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把发展生产力与调整生产关系相结合以解决社会运动的基本矛盾,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始终坚持党和政府在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中的领导地位.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道路,生产的发展由盲目模仿到走出自己的路,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9.
陈秀源 《探求》2001,(6):7-8,29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强调学风建设,提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把学风问题看作是党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学风问题就其内涵而言,主要是指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问题。我们党的优良学风是在党的80年光辉历程中逐渐形成并发扬光大的。第一次提出学风的概念是在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同志把学风问题上升到党的作风,并彻底清算了背离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错误倾向,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了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探索时期、发展深化时期和走向成熟时期,并在发展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与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基本成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并积极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解读。同时,我国通过“四个坚持”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思想、党建、经济与民生方面积累了必须坚持生态文明思想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态文明理念的经验,为高质量发展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引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