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风景 我们往往喜欢把离别当作一种风景来欣赏.两个人在远方、在异地,独对苍穹天宇而绵绵在思念着,尽情地体味距离带来的苦涩与怅惘.漫长的苦相思挨过之后,便悄悄地临近了佳期,临近了相聚的那一天.一个人虔诚地用手指掐算着日子,掐算着胸中盛满的孤独与寂寞,就会在心底涌出一股如糖的甜蜜,于是,便懂得了距离也是一种美. 孤独是一种风景,孤独使自己与任何事物都有了一定的距离,于是,我们可以从中读懂某些哲理,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2.
保持距离     
保持距离□唐朝冯丹兵在大街上,常常可以发现车的后面贴着“保持距离,注意刹车”的字样,意在提醒后面的车辆,别贴得太紧,以防事故。由此可见,保持距离是一种安全。具体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保持距离则是一种美妙的情感。夫妻日夜相处,偶尔分别一段,二人之间便有了一...  相似文献   

3.
距离在谐谑中拉近 人与人的结交,从语言的角度看,最重要的大概应是与诙谐相伴的轻松了。惟其诙谐,也就拉近了交际双方的距离;惟其轻松,也就使心与心靠得更近。一日,在排练现场,赵丽蓉拉住一位小品作者兼客串表演的年轻人,这样夸赞他:“瞧,你这个‘大马猴儿’(指剧中人)演得好,小伙子这形象哪儿找去?”这极富赵式风格的谐谑之言,一下子便逗得周围的人哄然而笑,也令那年轻人心里乐开了花,顿时觉得同这位名演员的距离近了许多,无形中更为其以后的合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卢国显 《社会学》2006,(4):1-11
一、中西方社会距离理论的研究综述 距离首先是一种物理学上的空间概念。美学家用来比喻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模糊性和非真实性,认为距离的大小可以产生不同的美学感受。心理学家将之解释为主观感受,将对象与人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的分离称之为心理距离,并认为最合适的距离就是那种最小而尚未消失的距离。心理距离又被称之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一道心理屏障。后来社会学家将心理距离发展为社会距离。社会距离被定义为“存在于集团与个人之间的亲近程度”,是一种可以测量个人和一般社会关系的理解、同情与亲密的程度和等级。  相似文献   

5.
在我人生的第二次婚礼一天天临近的时候,我竟然犹豫了。我发现,自己在他和他家人的生活里,竟然成了一个在经济上无偿付出的人,而他们正习惯性地享受着我的付出……  相似文献   

6.
我人生的第二次婚礼一天天临近的时候.我竟然犹豫了。我发现。自己在他和他家人的生活里。竟然成了一个在经济上无偿付出的人。而他们正习惯性地享受着我的这种付出……  相似文献   

7.
苗向东 《职业》2011,(19):49-49
有的人平时走路喜欢迈着四方步,慢悠悠的,而我们公司总经理走路却像跑步一样,难道走路与成功有什么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奔跑是一种状态。一个农村青年,小时候在乡村,平时走路慢吞吞的,可有一天,一条疯狗猛追着他咬,他便嗖地逃跑了。  相似文献   

8.
林艺 《现代交际》2007,(2):64-64
如何也想不到,我会成为这样的人,而且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直至无法回头。总有一种冲动,在光明与黑暗之间蠢蠢欲动。当它在心间如梭如雷地撞击着你的情绪,你便会在躁动中寻找理由。你的思维一旦与某种不羁的风相遇,那种欲望便在瞬间沸腾。于是,原本独立的思想卷入了某个漩涡,任凭你日后如何挣扎,都无法回归原有的那种平静。  相似文献   

9.
人类需要的是重新找到自己——Jean-Paul Sartte 初回上海,临近虹桥机场时便看出与往昔的不同。一片灯与影的海洋,一个包容乡土、异域风情的世界,这便是今日的上海么?回来一年多了,初时的喧闹已渐在记忆中消沉,倒是昔日的点点滴滴涌现上来,城隍庙虽  相似文献   

10.
安宁 《伴侣(A版)》2010,(7):22-23
正1我与凌的相识,缘于一场悄无声息的暗战。两个人碰巧在一家首饰行闲逛,不记得是谁先看到了那一款耳钉,浅紫色的,在阳光下发出迷人蛊惑的光泽,若有若无地闪烁着,让人忍不住要去轻触那样柔美的一抹可又怕会弄疼了它,便犹豫着。但手还是无限爱怜地伸了过去,碰到的,却是另一只精致白皙的手。抬头,便看到对方,正拿了同样的骄傲和敌意,傲慢地注视着这个潜在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1.
小镇与傻哥     
1 他比我大8岁,我一生下来,他便很开心地背着我四处给人看,而后等着人来夸我聪明.小镇上的人都知道他患过大脑炎,口齿不清,人也呆笨,便总喜欢逗他,说,爸妈以后就只疼你弟弟一个人了,你难不难过?他大约并不知道"难过"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绪,所以每次都只傻傻地笑笑,然后在外人的叹息里,背着我继续游逛.  相似文献   

12.
烟雾缭绕中,她想起在那个醉人的夜里,张天从背后抱紧自己,两人的十指相扣在一起,看着漫天的烟花……一种不为人知的痛从心底漫了上来,隐隐地吞噬着自己的心。路过了一些人,路过了一些事,便只剩下淡薄的记忆,随着流光飞舞的时日,渐渐远去……  相似文献   

13.
处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社会,人际关系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革,一种普遍存在的人际关系冷漠症正在中国的现代都市中蔓延.甚至有人将其形容为:"繁华掩盖不了冰冷的人际关系,钢筋混凝土坚硬了心灵深处的冷漠防线.冷漠必然诞生虚伪,虚伪是冷漠的化妆品."不可否认,住进高楼大厦的城里人在拉近了与现代化的距离的同时,也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尺寸.对于这种人际关系的转变,有的人感到猝不及防、手足无措,有的人则充满了怀旧、孤独和感伤.  相似文献   

14.
走出荧屏——与赵忠祥对话牟诚电视使世界变小,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当赵忠祥端坐在记者面前接受采访的时候,人们的这种感觉就更明显了。周围的人自觉地站到了杨澜的行列,面对赵忠祥,称他为“赵老师”。这不仅仅是因为几亿人在电视里都与他神交已久,还包含着一...  相似文献   

15.
刚刚早上六点半,老夫老妻就起床了。丈夫看报,妻子在厨房做早饭。两人默默无语吃完早餐,老先生到阳台浇花,老太太洗衣服。两个人无声地忙碌了大半天,才早上八点半……这是一对陷入情感困境的老夫妻,夫妻俩不是对话了无新意,就是一开口便抬杠。面对伴侣突如其来的小改变,另一方不知所措,不愿理解,心灵距离无形中拉大。  相似文献   

16.
餐布文化不但能够展现一个人的教养,更是一种睦邻友好的方式,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了解哈萨克族的餐布文化能够更好地拉近各民族间的距离,促进彼此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7.
那是在西方圣诞节临近的时候。街上鲜花店、酒店,各个商家极力地渲染着圣诞节气氛,这是一个新卖点。毕竟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涌入并享用这个过去只属于西方人的节日。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西方的经济、文化、观念、习俗一并地影响着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百姓。何况节日,...  相似文献   

18.
人生的磨难从来都是一种财富贫穷的生活使人珍视每一分盈余虽然贫穷开始远离我们然而磨难将伴随着每一个人生事多少福,便会受多少难只不过要有个承受的准备即可  相似文献   

19.
选人与选桶     
《伴侣(A版)》2013,(10):49-49
古时候,一位帝王想选一位使者出使别国,可出使之路困难重重。帝王为了找一个可担此任的使者,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选拔,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两位候选人。可帝王无法从中选出一个最好的,他便去寺里找方丈帮忙。方丈知道了帝王的来意,沉思了一会儿,带着帝王和两位候选人来到斋房。斋房里堆放着好几种水桶,方丈对两位候选人说:“你们一人选一对桶,从山底挑一担水上山,看谁先上来。”两人各有所思,打量了许久,便过去选桶。第一个人将水桶翻过来倒过去地比较,最后选择了其中两个最小的桶,第二个人则从中选择了两个尖底的水桶。这两人便下山挑水去了。  相似文献   

20.
只爱陌生人     
现代科技的高歌猛进,让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愈加轻松、便捷。短信、电子邮件、QQ、 MSN,足不出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和朋友保持良好而又亲密的关系。然而,某些时候,我们却开始更愿意和陌生人打交道,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 我们绞尽脑汁地发明机器、创新技术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当距离快要消失时,我们又开始刻意回避、躲闪,制造一种距离。是否应了那句老话: 没有了距离也就没有了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