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学读体育系的儿子利用国庆长假回家帮一辈子守着田地的母亲搞秋收。  相似文献   

2.
焦晓辉 《老年人》2013,(10):36-36
父亲家和母亲娘家相隔50里,父亲兄弟姐妹七个,人多家底薄,困窘无须赘言。而母亲是独生女,独女一枝花,日子自然比我父亲过得好。父亲和母亲从小就认识,且从初小到初中都是同学。父亲读书成绩好,人又老实本分,这让我的母亲对他心生好感。父亲初中毕业那年,爷爷生了重病,父亲只得辍学回家照顾家里。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为了家人的生计,经常饿着肚子外出卖苦力。母亲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父亲,经常独自叹息,恨自己没有能力帮助心上人。相反,父亲出身寒微,虽说也喜欢我母亲,但他从不开口提及。母亲看透了父亲的心思,知道自己如果不主动,父亲是永远也不会捅破那层"窗户纸"的。于是,等父亲一有空,母亲就约她去河边丢石子,或者说着话儿沿铁路走一阵。  相似文献   

3.
胥加山 《老年世界》2009,(23):28-28
在大学体育系上学的儿子利用国庆长假回家帮一辈子守着田地的母亲搞秋收。 儿子身高体壮,但在母亲的眼中仍是个孩子。儿子有这份孝心,母亲很知足她不愿儿子帮她干,她宁愿自己多干。儿子心疼靠种田维持他读大学的母亲,执意要利用假日包揽家中所有的农活。  相似文献   

4.
正"相爱容易相处难,结婚容易守婚难"。面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离婚率,很多人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在于中国人从小就没接触过正确的"家庭教育",我们不知身为父亲和母亲,究竟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又该如何处理与伴侣的关系。一位在加拿大生活的华裔母亲讲述了她女儿参加学校"baby project"(育儿项目),和一个男同学共同抚养一枚鸡  相似文献   

5.
经历过装修的人,必定对装修都有刻骨铭心的评价:有人说装修处处是"陷阱",一不留神就栽进去再也爬不出来;也有人说装修简直就是"无底洞",好像拿着钞票糊墙壁;还有人甚至说"要想忙一辈子就生孩子,要想气一辈子就装房子"…… 虽然老大哥们对装修有如此不良总结,但对于工薪层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房子的人来说,装修仍是他们不得不经历的一步,那么借"前人"之鉴,装修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6.
一男一女在一起生活一辈子,老派人说起来就荣耀得不行:那是恩爱那是责任,还有相处的功夫。可新派人听着就叫唤可怕:那是乏味那是争吵那是累。无论是老派的极力推崇,还是新派的不屑一顾,都是因为一个字:“难”。  相似文献   

7.
张立国 《老人世界》2010,(11):23-23
故乡的炊烟里有母亲的故事。我感觉,是母亲填的那把柴,给人间的村落里,添加了浓浓的烟火味道,让人们永久地受用着。  相似文献   

8.
成为母亲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坐月子却是容易让女人伤心的特殊经历。有的人一提到月子就委屈落泪甚至恨得牙痒痒。原本是幸福的时光为何会生出仇恨?月子里的"深仇大恨"背后都有哪些隐痛,又该如何平息呢?"很多人都说新妈妈在坐月子期间受的苦能记一辈子,没经历过的人会觉得夸大其词,毕竟都是家人,何必斤斤计较?经历过的人却觉得月子仇,比海深。"这位孩子已经上高中的妈妈的话,似乎说出了很多妈妈的心声。  相似文献   

9.
盛况空前的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令世界震惊,总导演张艺谋也红透了半边天,被西方人称为"魔鬼导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老谋子的女儿张末如今也在美国出了名,她写的第一部书《我的父亲母亲》刚刚脱稿,全美几家著名出版商就闻风而动,抢着与其签约。这对颇具传奇色彩的父女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我家很穷。母亲在我3岁那年,跟奶奶闹矛盾,离家打工,十几年没有回过家。从小我就跟着父亲生活,他会打一手快板。他这一辈子,也就靠这竹板,找到一些活着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五一"小长假,我回到时刻挂念的故乡。走进熟悉的家门,只见古稀之年的母亲正佝偻着身子坐在竹椅上剥小笋。母亲见我回来了,起身招呼说:"黑子,明天是立夏节,我煮‘吊子粥’给你吃。"多年飘泊在外,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母亲煮的"吊子粥"了,听母亲这样说,我心里非常高兴。记得小时候,每年农历四月立夏节,我们家乡家家户户都要煮一锅立夏"吊子粥",其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立夏前一天,勤快的母亲领带着我们几个孩子到后山上扯小笋、摘麻叶。  相似文献   

12.
正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一见钟情的相识高中毕业填志愿之前,她心中就只有一所大学——清华。她听说,那年清华大学开始招收女生。可令她没想到的是,当年南方没有名额。她说:"没名额,那就等着呗!"母亲说:"哪里能等!"无奈之下她报考了东吴大学。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21岁的她与朋友相约,到燕京大学继续求学。后来得知清华可以借读,她毅然放弃燕京的学籍,做了清华的一名借读生。她的母亲后来打趣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  相似文献   

13.
吴强 《老年世界》2008,(22):18-18
几年前,退休的父亲在家成天除了读书看报、钓钓鱼之外,就再没有其他的活动了。而在农村辛劳了一生的母亲除了操持家里的一日三餐外,更是百无聊赖。我和妻子上班、孩子上学后,两位老人守着空荡荡的家。时间久了,精神头儿也差了许多。  相似文献   

14.
正年少就失去母亲的疼痛、遗憾和绝望,只有那些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懂。那一份无可替代的母爱回不来了,会让有的人就此沉沦,也会让有的人铭记、感恩并找到一种最好的方式,去守候、拥抱母爱的另一种回归……2014年9月21日,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舞台,来自新疆的歌手伊尔盼,用一首写给离世妈妈的《献给母亲的歌》,惹哭了评委韩红、徐若和任贤齐,也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热泪盈眶。一曲唱完,伊尔盼拥抱身边一位优雅美丽的中年女性,说:"这是我现在  相似文献   

15.
难释的内疚     
胡青 《老人世界》2014,(10):32-33
人到老年,往往就容易沉浸在对往日的回忆里,盘点着自己,一段段一件件,反反复复想来想去,特别是那些使自己愧疚的事情。我对已去的母亲和爱人就是这样,一想就觉着对不起她们,心里就难过,要掉泪..也许把它倾诉出来。心情会好些。先说我母亲。解放前,她25岁就守寡,拉扯着我姐弟俩艰难度日,她做饭擀面条时还身上背着我,我姐姐依在她身旁,三人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16.
关邑 《老人天地》2008,(2):32-32
"雪花飘,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这是小时候过年时最爱唱的顺口溜。但是在那短缺年代,不少孩子,只能是唱唱而已。小时候,家里很穷。我们姐弟4人年龄都很小,母亲只能在家操持家务带孩子,一家6口就靠父亲教书糊口。我是家里的老大,穷人  相似文献   

17.
做女儿轻松,做母亲快乐,做妻子,既不轻松,也难得快乐,就是三个字——不容易!记得青岛人管老公叫"对象",总感觉"对象"一词含着喜悦和平等;"老公"一词暗藏任性和依赖。叫"那口子",是跟你分粮食的。叫"俺家喏主",是妇德。叫"屋里的",是男权。叫"婆娘",是宠着并蔑视着。叫"老婆",与"老公"同义,有依赖的意思。叫"媳妇"是新婚的喜悦。在婚姻中,人是多么容易丢掉  相似文献   

18.
廖医生对母亲说:"这些木槿花都是钱,一两木槿花值两元钱。木槿花是味好中药,能治病。"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眼里便蓄满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母亲的声音抖个不停,泪水也从眼里溢出来,爬满了她坑坑洼洼的脸,这里面有一个与我相关的故事。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母亲就驮着我去了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了休,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廖医生  相似文献   

19.
《伴侣(A版)》2010,(1):1-1
正我们总把婚姻称之为"心灵的归属",很多人都把自己的爱人当做自己的心灵寄托,"爱着一个人,过完一辈子"这是很多朋友走入婚姻的心境。我们会从婚姻中获取无限欢乐,当然  相似文献   

20.
正咳嗽可大可小,轻微的感冒可能咳嗽,肺炎也可能咳嗽;有的是干咳,有的则会咳出痰来,有的甚至还会咳出血来;有的咳嗽持续一阵子自然就好了,而有的咳嗽则会折磨人多少年。咳嗽是典型的肺系统疾病。肺是"脏腑之华盖",它就像一口钟,高高地盖着人体的其他脏腑。钟可以在外面撞,也可以从里面撞。当外面的风寒侵袭肺脏时,这就好比从外面撞钟,会导致急性的咳嗽。这种咳嗽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