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纵横比较分析了蔡元定八十四声旧图和朱载靖八十四声新图,诠释了蔡元定六变律和朱载墒的变音理论。在对两图以现代音分数、全音数、相对波长、音程系数等作出数据分析对比后,用得出的直观、明确的数据释解了朱栽墒的《论有变音无变律第十二》。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黄帝十二律、京房六十律、钱乐之三百六十律、蔡元定十八律、朱载堉十二平均律等传统学的推算法则、检摄手段的简略分析,引发出中国古典乐制对宇宙时空意识、生命意味、自由精神的执著追求。吕律的确定取诸自然、又归诸自然、融诸自然,律数与历数自古合为一篇,从根本上意味着时间与空间的统一,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契合。  相似文献   

3.
南宋“庆元党禁”期间,理学家朱熹因遭劾而落职罢宫观,而其门人蔡元定却受到贬窜道州而死的重罚。对此中缘故,后世大多认定蔡元定只是因权臣韩侂胄为打击朱熹等人而受牵连,纯属“无辜被诬”。但据当时散见诸处之史料,尤其通过辨析朱熹在此前后之书信文字,可证蔡元定受此重罚,虽与当时政治大背景相关,然其直接原因,实在于蔡元定以风水之说主张迁移建阳县学至护国寺址一事,使得政敌们得以借口而窜责蔡元定。也因此重罚事牵涉风水之说,故朱熹、蔡元定及其后人、门生等道学中人皆不愿明言其间,遂使蔡元定贬窜道州之直接原因湮灭不彰。  相似文献   

4.
采用历史钩沉和资料对比分析的方法,评述了朱载堉《立均第九》之序言,周伶州鸠、京房、陈仲儒、王扑之均准理论;剖析了朱载堉取四家之说所涉人物、音乐论述等问题;说明和列举了朱载堉新制律准各弦定音、各徽位律名等;诠释了朱载堉《立均第九》的具体内容;得出了朱载堉制作的律准是世界上第一件建立在十二平均律理论基础上的弦乐器。  相似文献   

5.
清代数学家安清翘在音律计算方面有重要的成就,明确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建立了正确的公比概念。而明代律学家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算法,实质上是中国传统的勾股算数方法,并没有清晰的公比概念,也没有建立起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因此,安清翘与朱载堉的音律计算法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律学史上,清代学者安清翘第一次明确使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对音律进行了生律计算.这在本质上区别于朱载堉的生律方法.安清翘的律学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律学近代化的趋势.同时,他对上生下生、隔八相生、黄钟之长等传统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在大小调和声体系中,变和弦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加强半音化的声部进行与紧张的和声效果。根据变音和弦的不同结构、功能属性、倾向特性等因素,又可构成不同特性的变音和弦。该文主要在大小调和声体系的范围内,讨论离调性变音和弦——副属和弦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唱名读音与各乐音音级之间音高关系相互对应的命名原则 ,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而创立的“新唱名” ,克服了传统唱名不适应当代音乐读谱唱音要求的主要缺陷。利用同主音大小调式之间音阶结构相互渗透的变化规律 ,以变音产生的内在逻辑为理论依据 ,通过逐步引入调式变音从而自然导入调号变音的“调式对比法” ,具有逻辑清晰、重点突出、易于操作、效果显著的应用特点。将二者结合应用 ,可以较好地解决调式、调性感觉混乱 ,变音、转调视唱困难等长期困扰视唱练耳教学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9.
蔡元定基于邵雍先天易学既有象数模式与图式展开的诠释, 重在正面理解与阐释。 他作 《皇极 经世指要》, 指出邵雍先天易学源于 “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 并以 “六十四卦方数图” 阐释该图中的先天 学, 以 “经世衍易图” “经世天地四象图” 阐释先天学之太极观念, 又以 “经世一元消长之数图” 与 “经世 四象体用之数图” 概括先天学。 他的阐释与朱熹对邵雍先天易学的疏解、 发挥有明显的不同。 他的见解推动 了先天易学在学术史上的流传, 同时也驳正了后人对先天易学的诸种曲解与误读。  相似文献   

10.
根据"变形重叠"理论,我们发现元明曲文中的ABC式形容词是通过改变相应的ABB式形容词的读音而形成的.元明时期,有许多所谓的ABC式形容词,它们大多是附加式ABB和音缀式ABB的变音形式.附加式ABB的变音与音缀式ABB的变音在方式上很不相同.附加式ABB的BB都是有词汇意义的附加叠音语素,这类BB的变音是变声变韵,即通过改变BB的声母或韵母形成;音缀式ABB的BB都是一些没有词汇意义的音节,这类BB的变音有其特有的规律,即通过改变中间音节的读音而形成.而无论是附加式ABB的变音还是音缀式ABB的变音,其变音的动因是ABB式形容词中BB音节的轻音化.  相似文献   

11.
在对朱载堉《论大阴阳小阴阳第十一》解读之基础上,运用列表图示方法对朱氏原文作了直观的阐释,分析评述了十二律吕之内涵,揭示了朱氏所论大阴阳、小阴阳之规律,客观评述了朱氏所论律吕上生、下生、左转、右旋等,恰当地解读了朱载堉密律的阴阳属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古琴徽位及律准徽位排列方法的解读,评述了朱载堉折纸取徽、古琴长度考辨、仲吕与十徽错位等问题。运用现代数学计算方法和公制度量,诠释了朱载堉算盘计算法及古度量尺寸,探讨了古琴徽位及律准徽位排列的律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哕”义衍变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考证,指出"哕"义古今词义有异.先秦至两汉间,"哕"义为声徐有节的声音、呃逆及深暗貌;南北朝当是"哕"字义衍变之始,唐时"哕"既有"呕"义,也有"呃逆"义;宋金元时民间以"哕"为"干呕"义,"哕"之古义"呃逆"为"咳逆、呃"所替代;明清以降,有的医家甚至不知"哕"之古义为"呃"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文化人类学理论界一个颇受关注的现象是传统的复兴。本文提供了一个颇具特色的“传统复兴”个案──云南大理周城白族栽秧会风俗变迁的田野调查资料,进而通过对这一传统风俗的社会文化功能以及影响这一风俗变迁的社会环境诸因素的分析,提出笔者对这一传统变迁类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 ,2 0世纪初西方哲学界发生的“语言学转向”有其深层的根源———哲学的危机。这种危机非同寻常 ,因为它意味着西方哲学陷入失去研究对象的困境 ,同时其存在的必要性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质疑。西方思想家们纷纷寻求出路 ,英美科学主义与欧陆人本主义不约而同地抓住了“语言”这根救命草 ,使西方哲学发生了“语言学转向”。本文认为 ,“语言学转向”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西方哲学的危机 ,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使西方哲学的危机得到了缓解。“语言学转向“的重要后果之一是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日益汇流  相似文献   

16.
朱湘的新诗有很明显的个人特征,他力争用复活的旧诗词语灌注的新诗语言系统来恢复古典诗歌的理想形态,个人化地试验诗歌,进行从旧向新的渐变。他模仿古诗的题材、主题、意境、词句和形式技巧,但艺术价值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其诗的“隔”、古典套语的烂熟、跨文化融合的排异与冲突。  相似文献   

17.
在历述了西裕固族与维吾尔族的历史由来、现代特征和西裕固语的使用环境后,重点比较西裕固语和维吾尔语常用词(组)的音变,具体为:1.汉语音位对西裕固语的强烈影响;2.两语既同源又有音变先后的发展序列;3.两语比较后显示出西裕固语的脱落现象;4.西裕固语语音的特殊性。从比较分析中得出:西裕固语是一个既求新、又存古、还随意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者”的本义历来众说纷纭,本文认为“者”当表“附著”义,并对“者”的演嬗和用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蒋济永先生《 <背影 >里的“背影”解读》将“背影”解读为“母亲的形象”的观点及其“泛性论”的批评方法值得商榷。笔者从作家的创作方法、直接动机、叙述细节、审美心理四个层面分析所得结论是 :假如将朱自清的散文看作浊浊尘世中的一湾碧影 ,他在散文中所饱含的诗学理想和至真至美的情感就是那源源而来的活水 ,加之作家对自我的反省和对人性的反思的表现 ,使作品中处处弥漫着人性的温馨。笔者提倡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审美解读与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