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七贤之游与魏晋隐士及其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登、王烈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隐士,七贤是魏晋名士文化中的著名代表人物,他们为了逃避惨烈的朝廷党争,不约而同地选择离开是非丛生的京城而隐居簇竹野水间,以此宣示对礼教的叛逆、对世俗的鄙薄和对养生的追求。本文以史料钩沉的方法,探究了孙登、王烈等隐士的行迹,认为孙登、王烈等隐士主要活动于苏门山、抱犊山、宜阳山、汲郡北山等地;而竹林七贤则追踪孙登、王烈的修炼行迹,遍游太行山的南段和东坡,由此开启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另类名士加隐士文化。  相似文献   

2.
孙登事迹考     
孙登是道教传说中的人物,其与苏门山有关的事迹是在道教隐居精神的指引下逐渐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后来他成了竹林七贤的领袖之一嵇康的老师的故事同样是累增创作出来的.知道这些事迹是历史上累增创作出来的,不影响苏门山在啸艺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孙登事迹考     
孙登是道教传说中的人物,其与苏门山有关的事迹是在道教隐居精神的指引下逐渐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后来他成了竹林七贤的领袖之一嵇康的老师的故事同样是累增创作出来的。知道这些事迹是历史上累增创作出来的,不影响苏门山在啸艺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对中国古典传统的吸收与借鉴方面,鲁迅最为偏嗜魏晋时期,而以其时的阮籍与嵇康二人最为突出。这里面既有文化背景与师承渊源的因素,也是个性气质的相互契合使然。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鲁迅在精神气质上是嵇康与阮籍二人的结合:热情爆发时像嵇康,而沉寂压抑时更接近于阮籍。不仅如此,嵇康与阮籍的文学创作及其立身行事的基本方式,都构成了鲁迅进行文学创作、学术研究乃至现实参与的重要资源。所谓“嵇志清峻,阮旨遥深”,便正是这种文化人格方面的深厚影响之最明显体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阮籍、嵇康的自然观。本文认为,他们二人都认为元气是自然的本体,但除此之外,并无更多的相同,因此不宜将二人自然观并举;另外,从自然观的角度来看,阮籍、嵇康的思想与魏晋玄学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他们的元气论,实际上是汉代气论的延续,不代表魏晋思想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竹林七贤”始见于晋人孙盛《魏氏春秋》:“(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阮)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在本文中,“竹林七贤之有”是指魏晋时期确有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怜此七人,并分别在中古文化史上占有地位。“竹林七贤之无”是指从中古时期特有的文化现象出发,可证明其时并无以嵇康、阮籍等七人组成的实体或团体。本文将对此分别作诠释,并将由此出发,进一步探讨中古时期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竹林七贤中,一般以阮籍、嵇康、山涛并称代指,《世说新语·任诞》与《晋书·嵇康传》均作如是提法,山涛在七贤中年辈最高,比排行第二的阮籍长五岁,比排行最末的王戎则大29岁;《晋书·山涛传》云:“(涛)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游,著忘言之契”,可见山涛在竹林七贤形  相似文献   

8.
嵇康与阮籍崇尚自然,追求自由,以放任狂诞的人格姿态反抗虚伪礼法对人性的戕害。相比之下,嵇康洁身自好、愤世嫉俗,而阮籍则随波逐流、和光同尘。将两人合观,我们可以对庄学"自然"范畴在主体性层面的内涵的二重性获得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士”是我国古代对知识阶层的称呼,在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魏晋时期起,音乐已逐步成为士人所必备的个人修养,成为评击社会、培养意志和精神自慰的重要手段,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琴赋》,阮籍的《乐论》为我国古代音乐美学的杰出作品。然而,没有政治、经济上的实力,“士人”是不会获得音乐的真正自由的。嵇康、阮籍的结局便是例证。  相似文献   

10.
魏晋时期既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音乐的自觉时代。这个时期对音乐本质的探讨逐步深入,极大地推动了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涌现出了嵇康、阮籍、陶渊明等一大批知音爱乐的名士,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魏末阮籍、嵇康处于全身远害的忧患心理状态之下,在诗歌中大量抒发了渴望隐逸的思想感情,因此,表现出由忧患避世到企慕隐逸的思想发展轨迹。但由于他们企慕隐逸此时只是存在于思想层面,诗人并未真正归隐山林,因此以隐逸缘由叙述与希企隐逸的志向表述为主要结构模式,由于性格、观念的不同,他们的隐逸诗中意象、情感也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阮籍、嵇康对鲁迅的思想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他们都在珍惜生命的同时展开对礼教的批判;对于人生都有悲剧意识,一方面看到人生的虚无背景,却又肯定人生.鲁迅小说中的狂人形象则简直是嵇、阮狂诞自傲的写照.  相似文献   

13.
嵇康是魏晋之际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崇尚自然,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嵇康无法将其理想人格与行为人格统一,因而他提出的反儒奉道和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哲学思想都是以自我意识认识本体的思维模式的外现,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满地实现理想精神境界与理想人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嵇康是多才多艺的美男子,竹林七贤中的真名土。他尚奇任快,刚肠嫉恶,始终不买司马氏的账。本文从科康走出竹林,投身批判王甫(司马昭的妻父)的太学辩论活动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嵇康与司马氏集团的斗争历程。文章还探讨了《嵇康集》的传播源流。《嵇康集》十五卷录一卷,历经一千二百余年,到明代中叶仅存八卷左右,明人重组号称十卷。其中,吴宽(1435-1504)丛书堂抄本一部,源出来本,为世所重。周树人录辑校,历十余年始成,1956年影印出版,堪称当今之善本。  相似文献   

15.
竹林七子文人精神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林七子是对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刘伶七人人品高洁的美誉。本文从竹子品格、玄学精神、文学气质诸方面,分析和探讨了七子的文人精神,得出他们的精神本质是抛弃名教、崇尚自然、张扬个性、反对现实,追求的是淡泊宁静和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及精神满足。  相似文献   

16.
嵇康的养生术和游仙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嵇康接受道家学说和道教神仙思想 ,相信神仙存在 ,认为神仙不可学得 ,又主张养生可以久寿延年。这种养生思想作为道家、道教思想的发挥 ,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和养生思想相关联的他的独特的神仙观念 ,也具有突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而在他的创作中 ,这两个方面被转化为文情和诗思表现出来 ,在文学史上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7.
老子认为得道即效法道的自然无为的属性.庄子对老子的拓展在于他提出了"逍遥游"境界论和"处中"之道.玄学家师法老庄.王弼的人生以老子的自然无为为标的.嵇康除仿效老子的"自然"外,还景慕庄子的玄远境界.阮籍服膺庄子的逍遥游,同时也勉力"处中".郭象修正了老子的自然无为观,同时也弥合了在庄子、阮籍那儿"逍遥"和"处中"的上下悬隔,他是即"处中"即"逍遥".  相似文献   

18.
阮籍与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两位饮者,酒在他们的生活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政治态度、人生态度、审美趣味都与他们的饮酒有着密切的关系,阮籍纵酒佯狂以避祸消忧,陶渊明则通过饮酒来体悟人生和寄托情趣。  相似文献   

19.
王绩是唐初的隐逸诗人,他否定道教神仙思想,而追求生命质量,一生坚持服食;他服食的是草木类药物,多数具有滋补性能,他的服食与神仙术了无关涉。隐逸生活(包括服食)培养了他的自然情操,提高了他感受自然和闲居生活的审美能力,从而形成了他自然、淳朴、雅淡的诗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