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界》2016,(10)
校园公益广告对于推进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具有弘扬大学精神、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形式、克服大学生信仰危机的重要意义。校园公益广告应从借鉴"中国梦"系列社会公益广告的成功经验入手,通过寻求校园公益广告与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内在链接性和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针对当前"中国梦"校园公益广告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对校园公益广告推进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鹏  焦玉河 《东岳论丛》2007,28(4):173-175
广义的广告范畴包括商业广告和非商业广告。公益广告作为非商业广告的重要形式与商业广告有着本质区别。本文通过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的比较分析,从公益广告的投资主体、内容诉求、宣传效果等方面,阐明公益广告的直接诉求目标是社会效益,同时,还隐含着长远的经济价值;特别是投资公益广告的我国企业,公益广告的经济价值蕴涵于企业的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价值提升,企业投资公益广告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3.
广告是现代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具体阐述了中国公益广告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存在的不足三个方面问题,其中还重点说明了公益广告语言的艺术特色与感染作用,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给公益广告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邬盛根  严密 《江淮论坛》2014,(5):146-150
我国公益广告的行政化和商业化色彩一定程度消解了公益本质,一直以来也成为阻碍我国公益广告运行的顽疾和瓶颈。文章借鉴“多中心”理论核心概念,采用“使用者协会”构建我国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企业型非营利组织”模式,运用有限合伙制经营形式平衡公益纯粹性和商业参与关系,坚持公益本质的非营利性,以实现公益广告主导者层面的独立自治和“多中心”运行竞争的的公益广告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试论公益广告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益广告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发端于40年代的美国。我国的公益广告虽然始于1978年,但它弘扬真善美,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功能正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本文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了公益广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它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社会教育形式和信息传播形态,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当前我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公益广告更是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以现实生活中的公益广告为实例,从四个方面阐述公益广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益广告有其强大社会性和公益性,对受众有着教化的积极作用.儿童形象是电视广告常用的表意符号.中国电视公益广告也越来越注重对儿童形象的使用.从各年龄阶段、角色类型和性格特征方面分析,近年来公益广告中的儿童形象更注重塑造伦理真实、形象立体的儿童形象,以达到对儿童符号最真实全面的挖掘和更广泛地吸引受众.  相似文献   

8.
影视公益广告的“拟人化”传播可谓是将影视传播与修辞相互融合后的一个独特的文化呈现。文章以一系列优秀的“拟人化”影视公益广告作为范例,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基于修辞学的理论视角,结合叙事学的部分理论,对影视公益广告“拟人化”传播过程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显示:影视公益广告的“拟人化”传播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呈现主体上的“拟人化”,表现为形象拟人化和行为拟人化;二是表现形式上的“拟人化”,主要表现在叙述视角和叙述结构上,分别为第一人称视角下的直接拟人化和戏剧式结构下的间接拟人化;三是整体感情基调上的“拟人化”,表现为“移觉”基础上的“拟人化”和“移情”基础上的“拟人化”。  相似文献   

9.
公益广告在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与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目前我国公益广告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需要在实践中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19,(1):37-41
主旋律电视公益广告关系到公民树立新风和国家意识层面主流文化的构建。从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图式角度出发,对主旋律电视公益广告所具备的时代引领性予以分析,再将民间艺术图式在实际传播中所特有的共鸣性与电视主旋律公益广告相结合,可以创作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传播语境,使得主旋律电视广告的价值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下得以突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电视公益广告的艺术特性、创意准则和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其艺术特性是:紧贴生活、以情动人、寓教于乐、虚实相生。其创意准则是:以小见大、寓意深远、立意独到、造句精当。其作用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  相似文献   

12.
陈妍  杨艳茹 《理论界》2014,(5):190-192
公益广告就其承载的社会价值而言,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从隐性载体的视角研究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质,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增强其感染力和实效性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强公益广告社会价值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大众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的功能,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路径之一。公益广告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象表达,其广泛的宣传力及隐性传播方式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公益广告的先进形象示范、舆论引导、社会动员更容易引导大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公益广告应该运用与大众贴合的题材内容、丰富多样的形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5,(3):230-234
在当下这个超载的信息化时代,广告存在于我们生存环境的每个角落,它已经具有某种"生物属性",成为我们无法规避的"物种"。由于人性对真、善、美的尊崇,而这种尊崇又需要有一定的方式来传达,公益广告正是这种被尊崇理念的最佳传动媒介。因此,公益广告作为宣扬善和真等人类公益理念的具有冲击力的视听形式,它对大众心灵的作用是打动、震颤和"润物细无声"的。  相似文献   

15.
徐刚 《天府新论》2011,(2):106-110
商业"大片"构成了一个国家文化想象的重要侧面,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部分。中国商业"大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市场的"外向化"到"内向化",从民族国家建构的疏离到积极认同的过程,这其实也是一个内在的"文化中国"意识逐渐张扬的过程。中国商业电影的"文化软实力"逐步得到重视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危机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公益广告所特有的个性特点,文章从动人的广告主题来源于动人的素材,动人的广告意境来源于对平凡生活中所蕴含的不平凡意义的挖掘,动人的广告表现手法来源于对生活素材的全新表达,动人的广告效果在于能够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感情上的共鸣四个方面阐明了创造优秀的公益广告所必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鉴于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中国梦及建设和谐中国的新目标,运用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基础上发展的视觉语法分析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分别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和言语符号方面分析Family公益广告,探讨该多模态广告语篇整体意义的构建并揭示其社会启迪。  相似文献   

18.
纵观当今世界,广告已渗透商品流通领域的各个角落,起着大众媒介的作用。虽说为营利的广告充斥于市,但为社会提供免费服务的公益广告方兴未艾,正充当着向公众宣传教育角色,以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密切关注,企求促进社会进步。其社会功能是不可小视的。公益广告的兴起,恰恰迎合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世界各国都注力于公共道德、文明礼貌、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禁毒戒烟、节制生育、防火防盗、慈善救灾以及罪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结合广播媒体的传播特点与传播规律,从传播学的角度时广播公益广告的传播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结合广播媒体的侍播特点与传播规律,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广播公益广告的传播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