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作为经济要素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统一体。一般说来,人作为生产者的生产量总是大于他本人的消费量,并且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量大于消费量的差额也不断扩大。这样,社会才有较多的积累,生产才能有更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才可能有较大的改善。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靠技术装备的改善和劳动者素质的  相似文献   

2.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者可创造财富,改造世界,作为消费者又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人口数量的多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人口数量的过多或过少,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十分关心的问题。对于我们国家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没有太多争议,问题在于具体政策界限和实际工作。也可以说,原则上多数人是赞成的,但碰到具体问题,有的人又有不同的观点。因此,归根结底还得解决一个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告诉我们: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对立统一,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作为生产者,要求人口的生产要同生产资料生产相适应,而作为消费者,又要求人口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相适应。做到这两个适应,就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就会延缓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们国家有计划地调节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创造了条件。但  相似文献   

4.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作为消费者的人口的增长,即总人口的增长;第二,作为生产者的人口的增长,即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第三,作为现实生产者的人口的增长,即就业人口的增长。 一、作为消费者的人口的增长——总人口的增长 战后日本人口增长有过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为1945~1955年。在这个时期,由于大量海外人员遣返和战后的“婴儿热”,再加上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使人口大幅度增加。据统计,1946~1955年,人口出生率一直在20‰以上,而死亡率却从1946年的19‰下降到8‰。因此,在这十年中,自然增加人口数达1,259万人,再加上社会性增加人口502万人,共计1,76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76万人。  相似文献   

5.
厉以宁曾从人是生产者、消费者及投资者三个角度,说明了人口分析在市场分析中的重要性。市场营销学也强调了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把人口因素作为市场细分的一个变量。对人口统计数据的分析是市场  相似文献   

6.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不但是财富的生产创造者,而且是社会最终产品的消费者,人口增长和物质财富之间有着一定的比例关系。但是,这一正确观点的形成,是却同法国重农学派的著名代表弗朗斯瓦魁奈的人口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魁奈以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们曾经对人口进行过一定分析。但主要集中在人是财富的生产者和怎样鼓励增殖人  相似文献   

7.
马寅初的人口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人口论是一致的。马老人口理论的侧重点是论述人口自身生产对物质资料生产的反作用,但这并不表示他否定了物质资料生产对人口生产的决定作用。在对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  相似文献   

8.
从动态观察,人口与经济是社会发展相互强力影响与制约的两大变量因素。作为生产者,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作为消费者,人是实现商品、劳务价值的主体。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人口,但人口超载又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二者必须动态协调,社会方能和谐与进步,人民的物质文化与精神生活质量才能逐步提高。现用第四次人口普查与经济统计资料,对甘肃省40年来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进行定量分析,探寻二者的协调发展度和级,为制定经济规划与人口政策提供有用参数。  相似文献   

9.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范围和特定时期内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体。人口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即“两种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同时又相互制约,“两种生产”客观上要求二者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互适应关系,这是整个社会生产过程能否保持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各种比例关系能否保持平衡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人口作为社会经济的主体,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作为生产者消费者的统一体而实现的,创造社会财富和实现经济效益又主要要通过在业人员的劳动所取得的。深入研究白银在业人口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认识其内在的联系,以期促使人们自觉地遵守人口发展的规律,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11.
人具有消费者与生产者双重身份,是社会之本、国家之本;但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物质财富,这种物质财富依靠人的劳动;而人的劳动又依靠一定的物质条件、组织条件和制度条件。长期以来,中国围于人口过剩的被动局面,不得不依靠行政手段实行比较严格的计划生育制度,进而“控制人口”成为了基本国策。“控制人口”的决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仅仅考虑控制人口而忽略其现实的生产功用,显然也是消极的、不无马尔萨斯学说影响的。日本在狭小的国土上容纳了1.2亿人口、6600万劳动力,靠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贸…  相似文献   

12.
<正> 人口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人口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之间的关系。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人既能适应自然,又能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生存、发展的条件。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结成了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经济关系,形成了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城镇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为探讨流动人口的内部构成状况,1987年4月1日,我们对浑江市三岔子区湾沟镇已婚育龄妇女中的流动人口进行了调查。调查时点上流动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计189人,占该镇已婚育龄妇女的7.48%。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流动人口的流向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就是:经济开发较晚而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的人口流入量不断增多。从流动人口的内部构成上看,又有着一定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这些人中的多数都有一定的技术技能,年龄构成较轻,居住不固定,流动性大。流动人口具有的特点增加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工作量。原因是:(1)流动人口的行政管理比较混乱,公安、工商部门对他们的组织管理章程也不够健全,因而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流动人口居住时间不固定,多则几年,少则几个月,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不易落实。(3)流动人口的外流原因较为复杂,有的是做生意,有的是承包工程搞建筑,有的是开采地下煤窑;有的是从事农、副业……对这些人由于有关单位在管理上配合不够,致使超生现象屡有发生。(4)经济制裁难以兑现。  相似文献   

14.
人口安全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口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社会性。人口安全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口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体。人与动物不同,动物靠大自然的恩赐获取自然界现成的食物而生存,而人是靠从事生产活动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在与大自然做斗争、征服大自然中生存和发展。二是人口安全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社会政治及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二○○○年我区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城乡人民收入成倍增长的宏伟目标,使我区的工农业总产值从一九八○年的五亿五千一百万元增加到三十三亿元,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就必须把人口的增长同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人不仅是生产者,而且也是消费者。如果我们忽视了对人口的控制,国民经济增长的成果,就会被日益增加的人  相似文献   

16.
<正> 社会生态学是在现代生态学飞跃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科学。研究探讨社会生态学的某些辩证发展规律,有助于我们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战略意义的认识。一、人类社会是一个生态系统社会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理论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是一个与自然生态学不同的特殊的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自然的生物群落与它所生存的无机环境构成一个对立统一体。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有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还原者(微生物),各司其责,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有生态平衡及其演化。  相似文献   

17.
如同其它一切事物都有其量的方面和质的方面一样,每一社会生产方式下的人口,也是一定的量与质的统一,本文拟就当前讨论中尚未更多触及的人口质量的政治经济学意义问题,结合马克思《资本论》等著作中的有关论述,从理论上作一粗浅分析,以就教于有关专家和做实际工作的同志。 (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探讨人口质量问题,就必须着力研究在不同生产方式下,作为与社会拥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发生一定关系的所有者、劳动者和消费者的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所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改革中,影响货币流通的新因素在不断增多,其中人口因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货币流通在为生产、流通服务的同时,又为人类自身生产服务,人口是影响货币流通的内在因素。例如,人口的数量、质量、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规模、人口的地理分布状况等,就直接影响城乡居民的货币收入,影响人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老年的起点     
<正> 年龄结构是人口的基本结构之一。把人口划分为少年儿童人口、劳动人口及老年人口三大部分,是分析人口年龄结构最简便、最常用的方法。但是,老年的起点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国际上,50岁、60岁、65岁均作过老年的起点。老年的起点不一,同一人口的老年人口比重就有好几个值。于是人们想到:为什么老年起点不止一个?在不同的标准背后又包含了什么问题?老年起点的依据是什么?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生理机能变化是老年起点的生物学基础老是一个自然现象,人到一定年龄就要衰老。人的年龄可分为年代年龄(也称年历年龄)和生理年龄。年代年龄是与日历年同步的年龄,过一日历年,年代年龄就提高一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口就业问题是当前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和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它涉及经济发展,也涉及社会安定团结。 所谓就业问题实质上是劳动力能否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发挥人是生产者作用的问题。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劳动力与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