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的经济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外国直接投资大量涌入到中国境内 ,对中国经济产生极强的冲击作用。外国资本的进入有效地弥补中国投资和储蓄资金的缺口 ,提高资本产出效率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主导因素。本文采用实证的分析方法 ,研究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和贡献度 ,以及从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两个方面 ,分析FDI的产业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以来,苏州与大连这两个沿海都市经济之间经历了有趣的赶超,苏州赶超了大连。本文从FDI与经济增长视野切入,由表及里地考察与分析了这种赶超现象及其后面的因素。关联数据比较显示,两市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都得益于FDI,经济赶超与两市引进FDI规模变化的时间序列大体吻合。关键变量的尝试性分析显示,两市的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高于劳动,但FDI相对于国内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则不同,其中大连明显优于苏州。考虑到FDI本身就是投资的一部分,它对两市经济赶超的影响就不能忽视。至于FDI之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差异,可从两个地区FDI分布行业差异和国内投资实施的制度差异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VAR模型,利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误差修正分析等计量分析方法,可以系统分析FDI在总量上对我国国内投资的效应,以及FDI对不同所有制经济所产生的效应.实证分析得出:在长期均衡状态下,FDI对我国国内投资产生挤入效应,而短期内产生挤出效应;对于不同所有制经济而言,在长期均衡状态下,FDI对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产生挤入效应,对个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而短期内,对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对个体经济产生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本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宪忠 《东岳论丛》2004,25(1):70-74
降息杠杆对消费需求的撬动功能不大,对投资需求的带动效应更小,对启动国内总需求不可能产生显著的利率效应。降息的根本缺陷就是在不能有效地刺激消费需求的同时,又减少了作为资本形成和投资需求唯一来源的储蓄。事实和逻辑表明,启动国内总需求的根本路径和关键切口不是消费需求,而是投资需求。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可持续投资,而可持续储蓄又是可持续投资增长的关键因素,通过提高利率、鼓励储蓄并将储蓄转化为大规模有效投资的方式,才是长期启动国内需求的治本之对策,从而是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选择。  相似文献   

5.
服务业FDI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服务业FDI流入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包括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两个方面:前者又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层次,从影响方式来看,既有“就业创造效应”,也有“就业替代效应”;后者体现在东道国平均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人力资本投资、就业结构等多个方面。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FDI流入对我国就业数量的拉动作用不大,但是对提高我国就业质量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引进服务业FDI,应该以创造间接的就业效应和提高就业质量、优化就业结构为主要目标;在服务业FDI的产业选择上,要大力引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FDI。  相似文献   

6.
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是外国直接投资内含的人力资本、研发、管理经验等无形资本的非自愿扩散。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FDI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成果,分析了FDI技术外溢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如何更大地发挥FDI技术外溢效应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总量和外资规模总量不断增长,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产业分布格局和产业吸收能力差异可能对FDI资本积累效应和溢出效应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我国1997-2012年省际数据,通过构建外商直接投资FDI效应模型,在考虑地区差异情况下,比较分析了不同产业FDI对我国社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显示:FDI的社会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的产业差异,这一差异在区域发展水平和外资吸收能力不均衡背景下更为显著。为此,应强化外商直接投资"最优规模"的设计;注重我国经济发展对外资吸收能力的提高,防范"飞地经济"模式的形成;优化外资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对外资的吸收与利用,为FDI资本积累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社会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国内投资的影响研究一直是国内外FDI对东道国经济影响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采用Agosin(2005)总投资模型,运用Panel-Data面板数据分析方法,选取1990-2006年江苏省13个市的历史统计数据,分别建立江苏全省范围以及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计量模型,对江苏省及苏南、苏中、苏北地区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并就江苏地区FDI对国内投资的作用机制问题作深入的剖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6,(1):55-61
运用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了国内研发知识资本、科研人力资本以及通过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海归人才回流、国外技术引进等相关渠道转移的国际知识资本存量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并分环渤海、长三角、东北地区等七大区域的国内外知识资本存量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国内研发知识资本对各区域(除西北地区外)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最大;进口贸易渠道的国际知识资本转移对环渤海、长三角、东北三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系数为正,而在中部、西南、西北的系数为负;FDI渠道的国际知识资本转移对环渤海、长三角、东南、中部及西南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有积极作用,而对东北和西北地区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对FDI研发投资与我国技术进步的探讨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DI研发投资成为近年来我国引资工作的新亮点。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框架,本文对FDI研发投资与我国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FDI研发投资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我国技术进步产生了深入而广泛的影响。针对FDI研发投资的两点疑虑,即人才外流以及低技术研发路径锁定,本文进一步指出这些问题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并不会影响FDI研发投资正面效应的发挥。本文最后探讨了我国扩大FDI研发投资规模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