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陈琪 《社区》2005,(21):57-57
电冰箱在许多家庭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能保鲜、贮存食物,为人们紧张而忙碌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便利,但是不正确的冷冻冷藏食物方式,也会影响人们的健康。那么,冷冻冷藏食物应该注意些什么?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就是在零下18℃的时候,把新鲜的鱼和肉一共储存了8个月。在第3个月时,鱼和肉的营养素变化非常明显,主要是维生素A跟维生素E的变化,大概损失20~30%左右;到第8个月时,损失就更多了。此外,食物中的血红素也氧化得非常厉害,不仅颜色变淡了,水分丢失得也很厉害。家庭使用的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一般都在零下18℃左右,而这个温度只能…  相似文献   

2.
我们习惯把食物凉透后再放进冰箱,这样即省电又可保持食物风味。可问题是,常温下细菌最容易繁殖,只要几小时,就足以致病。35℃左右是细菌最易滋生的温度,较高、较低的温度均会影响其繁殖。在10℃以下的环境中,绝大多数细菌的生长速度会变慢。冰箱保存食物的常用冷藏温度是4℃-8℃,但部分细菌,如可致小肠结肠炎的耶尔森菌、李斯特氏菌等有嗜冷的特性,在冰箱冷藏的温度下如鱼得水,能迅速增长繁殖。而且,饭菜趁热放入冰箱,也并不会影响其营养,但存放食物要生熟分开,用保鲜膜或保鲜袋包好。这样既可防止食物交叉污染,又能防止食物的水分蒸发,保…  相似文献   

3.
海参生活在海底岩石缝和浅海泥沙里的海参,喜欢在食物充沛的夏季进行特殊的夏眠。这是因为,作为海参食物来源的浮游生物对于海水冷热变化十分敏感,随着海水温度的变化,浮游生物会随之"日升夜降"。入夏以后光照强烈,海水上层温度较高,这时海底里的浮游生物都会浮在海面,而留在海底的海参,迫于夏季食物中断的压  相似文献   

4.
许多家庭主妇把食物买回家后,为了避免腐坏变质,就会一股脑将它们扔进冰箱。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打开冰箱,里面总是乱糟糟的。你知道吗?冰箱内的食物码放大有学问,如果位置不对,温度就不对,食物的品质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冰箱门处温度最高,靠近后壁处温度最低;冰箱上层较暖,下层较冷;保鲜抽屉很少被翻动,又靠近下层,因此那里温度最低。依照温度顺序,冰箱冷藏室可分为6个区域:  相似文献   

5.
生物钟是一种具有自主周期的时控装置,通过接受外界光照、温度、食物等信号刺激与环境保持同步.在哺乳动物中,食物信号是外周生物钟一个非常有效的时控因子.研究了大鼠心脏组织中生物钟基因Rev-erbα在正常情况下以及在光周期颠倒之后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正常情况下,心脏中Rev-erbα基因呈节律性表达;在光周期和饮食颠倒后,喂食富含蛋白质饲料组大鼠心脏中Rev-erbα基因的时相重置速度比喂食基础饲料组大鼠的更慢.因此,蛋白质类食物可能不利于机体适应外界时差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生活之友     
微波炉解冻 八项注意 阿东 由于微波炉是在短时间内使食物解冻,所以能有效保存食物的营养成分。但是如果选用时间不对,易发生过度解冻使食物半生不熟或变得又干又硬。专家提醒,微波炉解冻,有以下“八项注意”: 一、冷冻过的食物若以微波加热解冻,需以弱微波解冻。若无法控制温度,则解冻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使食物部分熟透,影响原有美味。  相似文献   

7.
健康便笺     
《可乐》2007,(3)
1、火锅容易吃出三种病。口腔病。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忍受50℃的温度,而火锅浓汤的温度可高达120℃。取出即吃,很易烫伤口腔、舌部、食道以及胃黏膜。胃肠病。很多人为追求鲜脆嫩滑的口感,食物在火锅里烫一下就吃。这样的吃法除了造成消化不良外,潜藏于食物中的细菌、寄生虫卵会随食物进入胃肠,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痛风症。火锅汤久沸不止,肉类  相似文献   

8.
李林 《百姓生活》2014,(7):76-76
进入夏天以后,人们在食物选择上,喜选凉面、凉皮、冷面这样的清凉食物。饮食真的可以改变我们对温度的感受吗?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进食会让身体额外消耗能量,这些能量通过体表散发出来,  相似文献   

9.
于海琴 《社区》2010,(3):33-33
许多家庭主妇把食物买回家后,为了避免腐坏变质,就会一股脑将它们扔进冰箱。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打开冰箱,里面总是乱糟糟的。你知道吗?冰箱内的食物码放大有学问,如果位置不对,温度就不对,食物的品质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食物权是人人享有的获得适足食物的权利。我国当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宪法、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在内的食物权保障的法律体系,其内容涉及到食物生产和流通、食品安全、食物在文化上的可接受性、自然灾害的食物保障以及社会弱者的食物权保障。尽管这些法律对中国食物权保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我国应该将食物权明确规定为宪法权利,制定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制订营养立法,并在灾害法律中明确规定国家的食物保障义务。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12,(1):52-52
很多人习惯把食用油放在灶台边上。炒菜时,灶台周边的温度很高,尤其在长时间煮制或煲制食物时,温度会变得更高。而食用油的油脂长时间受热,很容易发生分解变质。  相似文献   

12.
冰箱不是食物的“保险箱”,尤其是温度在4℃-6℃冰箱冷藏室,完全有可能成为细菌繁衍的新场所。  相似文献   

13.
《老友》2014,(11):65-65
正古希腊先哲西罗多德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的补品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这句话虽然有点极端,但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并不是每种食物都适合所有人。天然食物各自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某种食物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天使",但对有些人来说却是"恶魔"。生活中,哪些食物这种"两  相似文献   

14.
程刚 《社区》2011,(23):47-47
日本有一种很小的蘑菇.这种蘑菇有一个特点,会为了寻找食物而慢慢地爬行,活动场所大多在潮湿的大树树皮上。如果发现口味相合的食物,它便用柔软的躯体将食物缠起来,慢慢享用,“酒足饭饱”后,再次踏上新的旅途。  相似文献   

15.
许亮生 《可乐》2011,(4):75-75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做过一个实验:把六只猴子分成三组,每两只关在一间房子里,每间房子里放上同样的食物。第一间房子里,食物搁在地上;第二间房子里,食物悬挂在屋顶上;第三间房子里,食物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的架子上。数日后发现,第一间房子里的猴子一死一伤,第二间房子里  相似文献   

16.
皮肤上发了炎:红肿、溃烂,叫做生疮。人的内脏也能生疮,比如人的胃就是爱生疮的一个脏器。胃生了疮,同样也是发炎、溃烂,疮口上流水流血,医学上叫做"胃溃疡"。胃像个柔软的大口袋,可容纳1.5~3公斤的食物。胃的黏膜上长着能制造胃液的细胞,每天能分泌2500毫升胃液。食物进入胃里,胃就开始收缩,像一个搅拌机一样,使食物米回掺和翻动,把食物和胃液混合起来"磨碎",送入小肠,以利身体消化吸收。胃在搅拌、磨碎食物时,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不但能把食物里的细菌杀死,还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成人体易吸收的物质。但是如不注意对胃的保护,就会使胃患病,胃溃疡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所谓"溃疡",就是胃黏膜烂了一片,形成一个凹的创面。  相似文献   

17.
给予的回报     
《北方人》2007,(10)
澳洲东部的珊瑚礁海域里,有一种神奇的小鱼叫做清洁鱼。"各种鱼都在不停地寻找食物,直到有朝一日自己变成食物"。在这样一个弱肉  相似文献   

18.
丁汀 《新少年》2012,(12):4
把米饭盛在一个大盘子里,再浇上莱和汤,然后用手稍加混合,捏成团,再抓着送进嘴里。这就是印度人较传统的吃饭方式。为什么印度人要用手抓饭吃,而不是像我们一样使用餐具呢?原来,印度人认为食物是神明赐予的,非常神圣,必须用最洁净的手来吃,而使用筷子和汤勺等器具是不卫生的。用手抓饭还可以提前了解食物的温度,避免烫着舌头或者口腔。他们有时甚至连用来盛饭的碗和盘子都不用。如果你到印度游玩儿,发现有些饭菜被放在芭蕉叶上等待人们食用,就不用大惊小怪了。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微波炉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习惯用它热牛奶、蒸米饭,甚至是烤鸡翅.然而,各种有关微波炉的谣言也在这时开始四处流传,很多人“谈炉色变”.微波炉真有那么可怕吗? 谣言1:微波烹饪破坏食物营养 真相:大多数食材是通过“加热”才能成为我们的食物.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在高温环境下食材蕴含的营养都会有所流失.科学研究证明,由于微波炉提供的热源加热快、效率高,在加热到同样温度的情况下,使用的时间会短于煮熟食物.所以,微波炉加热对食物营养的破坏有时还会少于传统烹饪方法.  相似文献   

20.
食物权是人人享有的获得充分的食物的权利。该权利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反射性利益到概括式授权,再从困境到勃兴的漫长过程。食物权的提出不仅归因于全球粮食危机,也由于古代食物保障思想以及近代自然权利理论的浸淫和催生。食物权提出后并没有立即成为反饥饿公共论坛上的主要概念,这一现象与食物权的概括性授权与人权条约监督机构存在的缺陷有紧密联系。食物权的勃兴则主要归功于联合国相关机构对食物权的规范性阐释。随着人权条约监督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相信食物权会更加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