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渐进式改革方式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在20多年的改革过程中,我国采取渐进式改革方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渐进式改革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应采取渐进式改革为主,适度采取激进措施,使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我国采取渐进式改革方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理性选择,但渐进式改革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应使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政策文献分析法,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现在的移民政策变迁进行了历史分析.文章认为,我国政府确立的移民政策和不同时期两级政府确立的财税制度以及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有密切联系.伴随市场改革的进行,企业要求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市场逻辑正在弱化原先的户籍制度,竞争式地方政府所采取的选择性移民政策则在塑造新的地方身份秩序.市场改革前,城市福利房的获得与城市居民身份资格有关;市场改革后,城市商品房成为外来移民获得本地户籍的重要条件.住房部分产权(使用权)向住房全部产权(所有权)的转变意味着,住房从再分配制度下政府对社会成员的政治控制功能,转变为市场制度下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功能.  相似文献   

4.
经济转轨过程中,各国选择了不同的路径,从模式选择上分别出现激进式转轨模式与渐进式转轨模式。通过对两种模式的特点及绩效进行比较,结合中国改革模式选择的动因分析,我们可发现渐进式改革模式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在市场体系不完善的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最后,以中国的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为例,引入博弈模型,验证出自然垄断行业不能实行全部私有化的政策,而需实施渐进式改革,采用混合所有制,引入适度竞争。  相似文献   

5.
〕广泛存在的行政信息依赖是计划经济信息结构的最重要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社会主义改革的路径依赖。改革路径的优劣,实际上就是怎样以最小的成本,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激进的改革模式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改革,迅速地过渡到市场经济新体制,但实际执行结果是许多人所始料不及的。渐进式改革模式是在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条件下实现制度变迁的,其绩效也是显著的。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根本差异不是改革的速度和规模,而是改革的方向和程序  相似文献   

6.
从刺激经济政策看我国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刺激经济政策成为各国政府首选的调控手段.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刺激经济政策.而实施刺激经济政策离不开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履行.配合中央刺激经济政策,保持地方经济的平稳发展,成为我国地方政府当前首要的经济任务:配合中央刺激经济政策,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中央的宏观调控部署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际经验来看,虽然各经济体面临的国内金融环境各自不同,但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都面对着相同的问题,不同的是各国针对同一问题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就过去的历史经验来看,主要分为激进式和温和渐进式两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模式。从各国的利率管制到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各国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政策中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启示,从而更好地指导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结合国内的实际民间借贷市场的畸形发展与正规金融市场协调发展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提出民间利率市场化改革建议,从而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8.
印度实行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用贸易去创造实现经济增长的相关条件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印度对外贸易政策自由化改革20年间,经济获得持续高速增长.这主要归因于对外贸易政策改革创造出了经济增长所需的相关条件,包括经济结构转型、技术进步、产业竞争力提升和生产要素积累.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经济转型的两种模式 :华盛顿共识所主导的激进式转型模式和“渐进—制度”主义的转型模式 ,对不同转型方式下资本外逃的差异进行了理论分析 :激进式转型爆发的资本外逃规模较大 ,对经济的冲击较强 ;而渐进主义的转型产生的资本外逃对经济的影响较小 ,但可能要持续更长的时间。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的渐进式转型导致资本外逃的成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最后针对两种转型模式下的资本外逃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中"渐进"和"理性"的逻辑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十几年来中国和俄罗斯及东欧国家的改革实践对比,渐进式变迁已逐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由于人类的有限理性,这意味着人类不可能理解和承受激进式的社会变革运动的巨大影响.同时,改革不但呼唤新的制度,而且需要对新的行为模式加以学习.政府、企业、银行和其它部门,甚至一般家庭,都必须逐渐改变原来的行为,并尽快学会新的模式,这一过程绝不可能朝发夕至.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闻政策的战略选择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回顾了我国20多年来新闻政策的战略演变过程,指出新闻政策的战略选择经历了“渐进耦合式”阶段、“激进模块式”阶段和目前的“综合决策式”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东岳论丛》2016,(5):163-168
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明斯特公社事件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反映其政治、宗教要求的改革,经由末世论宣传引发的宗教狂热,发展为激进的再洗礼派建立的宗教王国。在这一过程中,激进派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措施,逐步偏离了反对天主教政治统治和宗教压迫的改革方向,违背了新兴市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最终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3.
竞争、垄断与政府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自发因素会引起垄断,政府管制也是引起垄断的重要原因,垄断对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会造成损害,因此政府应该限制或者消除垄断。政府对由市场自发因素引起的垄断应该采取对垄断进行管制的政策予以限制或者消除,对由政府管制造成的垄断则应该采取取消管制或者放松管制,并对管制进行结构性改革的政策予以消除或者限制。政府管制垄断和取消或者放松导致垄断的政府管制旨在维护和促进自由竞争和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14.
M-F模型是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政策搭配的出发点.本文从大国经济角度出发,分析在不同的汇率政策下政府的最佳政策选择.作者认为,中国正在向大国经济转型,在资本流动受到管制,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下,低估的汇率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搭配更加适合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渐进式改革的优势、缺陷及改进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渐进的方式 ,优势明显 ,成效显著。但这种  改革模式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缺陷和不足。总结历史经验 ,在今后的改革中 ,应在以渐进式改革为主的前提下扬长避短 ,适当采取总体上“渐进”与个别方面“激进”交叉复合的办法 ,使二者优势互补 ,推进改革更快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转轨模式的特色突出地表现为以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为基本方向,实行转轨运行规则、转轨运行方法、转轨运行效应三者有机结合,兼有渐进式与激进式,或者说整体上渐进式转轨与局部激进式转轨并行的特点.其转轨运行规则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为主体制度的有机结合;转轨运行方法稳中求进与改中求进相结合的渐进方式;转轨运行效率实现经济上台阶、波浪式的跳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事业单位是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组织。因此,所谓事业单位改革,也就是中国政府公共服务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改革与创新,其实质是构建一套能够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公共服务制度的构建既不能采取计划经济条件下行政化的政府治理模式,也不能采取完全市场化的自由放任式政府治理模式,而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和公共服务体系。这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和公共服务体系包括以下三项内容,一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二是建立多元治理结构;三是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在进行的公立医院改革应该立足中国实践基础,更多借鉴亚洲国家的改革经验.比较政策分析应该导向更有效的政策学习.新加坡1980年代开始的公立医院改革,与筹资改革相配套,以公司化为主要内容,在保证政府对医院产权所有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政策工具,重组医疗领域的各种激励机制.在财政投入方式、供方支付方式、法人治理机构、政府监管方式和信息披露机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值得中国借鉴.新加坡的经验说明,对于医疗服务这个存在天然性市场失灵的领域,要达致资源合理配置,让市场发挥作用,必须以增强而不是削弱政府的调控力为前提.政府应在保持公有产权和必要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各种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9.
综观世界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曾采用激进式和渐进式两种方式。原苏联实行激进式改革,欲速则不达,结果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引起社会震荡,改革归于失败。中国吸取了国际上的经验教训,较成功地运用了渐进式改革。这种改革采取先外围后核心、先变易后攻坚、先部分后总体的方式,逐步达到总体转变的目的。其中,包含着单项突进与总体转变、局部改革与全局转轨、微观基础性改造与总体结构调整诸种关系的变化,以及两种体制所占比重在量上的消涨与质的飞跃等方面的辩证发展等。对于这些实践及其问题,都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过程,并把理…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服务业渐进性体制改革路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一直在进行渐进性的体制改革。渐进性体制改革会产生预算软约束,进而恶化服务业的技术效率,凸现粗放型发展特征,可视为政策失败。服务业渐进性体制改革实质上是政府在逐渐放松规制范围,这是政府被动适应义理性和财政约束强化的结果。政府之所以会选择一种渐进性的而非更激进的改革策略,主要是因为它能够使政府的规制收益达到动态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