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坤静 《山西老年》2015,(3):22-23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是我国当代作家曲波以其解放前在东北的剿匪战斗经历为素材而创作的,该小说自问世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那么,这部红色文学经典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剿匪在林海雪原曲波出生在山东龙口市枣林庄的一个贫农家庭。他自幼酷爱文学,17岁入伍后,他又阅读了许多新  相似文献   

2.
杨海亮 《可乐》2010,(11):71-71
1999年,一家投资公司买下小说《天下无贼》的改编版权、投资方的老板是王学圻的好朋友,看到王学圻干活认真,就想请他来拍摄这部电影。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涉足影坛,王学圻先后参演过《黄土地》、《大阅兵》、《代号“美洲豹”》、《凤凰琴》等多部有影响力的电影,但名气一直不大。拿到《天下无贼》这部小说时,他正在《天地英雄》剧组拍戏,扮演响马头子安大人。  相似文献   

3.
革命战争小说创作的繁荣是新中国成立后17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这期间涌现出一批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长篇小说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曲波的《林海雪原》、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德英的《苦菜花》、刘流的《烈火金刚》、冯志的《敌后武工队》、雪克的《战火中的青春》等,短篇小说有峻青的《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的《百合花》、王愿坚的《党费》等,后来被称为红色经典。  相似文献   

4.
<林海雪原>是"十七年"时期出现的十余部"红色经典"小说中,唯一最终被改编为"革命样板戏,,的作品.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这部小说具有与其他"红色经典"相异的特质,而这种特质又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当时的政治化语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吉姆爷》和《阿凡达》两部作品的故事背景、人物命运、叙事情节等方面,认为康拉德小说《吉姆爷》借助"东方"马来叙事散播帝国话语,而美国电影《阿凡达》以小说《吉姆爷》为"原型"宣扬帝国意识形态,是《吉姆爷》中东方主义思想的再现和延伸。在全球化视域下,西方国家不仅借助小说这一表现形式传播帝国话语和意识形态,还采用更为广泛、更快速有效、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形式——电影媒体,确保多方位向第三世界国家乃至全世界推行文化霸权。  相似文献   

6.
《群芳亭》:从小说到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庭院里的女人》是第一部由中国人担任独立制片人的好莱坞电影,这是继《大地》、《龙川》之后又一部根据赛珍珠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在小说《群芳亭》中,赛珍珠关注中国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并通过吴太太和安德鲁之间的心灵交流,探讨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可能性。《庭院里的女人》在精神上与原著已经大异其趣。影片模仿好莱坞影片制作,潦草地表现吴太太和安德鲁之间的爱情;同时,影片充斥着说教的声音,小说中的圣人安德鲁成了完美的救世主和舍生忘死的英雄;而且,影片充斥着说教的声音,小说中的圣人安德鲁成了完美的救世主和舍生忘死的英雄;而且,在相当的程度上,影片试图迎合大众的口味,满足某些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中的糟粕的不健康的窥探欲。凡此种种,对赛珍珠的小说是一种歪曲,并构成负面听影响,也不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边城》是沈从文笔下一部优美动人的小说,也是一首美丽而忧伤的田园牧歌.如今,这部小说以多种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本文侧重于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边城》从小说到舞剧、电影、电视散文等各种形态的变迁,解读其传播形态变迁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及对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博尔赫斯早期小说《女海盗金寡妇》是一部由中国题材改写而成的小说,它在题材处理、主题思想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均与中国青心才人版《金云翘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部小说既体现了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对他的影响,同时又是博尔赫斯式西方改编的典型代表,可以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角度加以分析.在这两部小说之外,越南诗人阮攸据《金云翘传》改编的同题"六八体诗句",则完全是东方文化视角下的改编,与博尔赫斯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9.
《后水浒传》是《水浒传》的续书之一,是在《水浒传》之后产生的又一部歌颂草莽豪杰的英雄故事作品。小说写宋江等人死后转世托生为杨幺等人,发动了洞庭湖农民起义,继承和发展了水浒的事业。他们提出了"均贫畗"平等"等思想,反对招安、外族入侵。小说塑造了杨幺的杰出形象,以续书形式反映了明末清初的市民心理。  相似文献   

10.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据作者自述是依其真实战斗经历撰写而成,但考之史实,可知该小说基本上未能呈现东北剿匪残酷、危险、立体的原生态历史。不过就叙事生产而言,这部"离开了现实主义的方法"的小说在复活、再造"中国叙事学"方面却有罕见之成就。它以"儒表奇里"的故事策略、"斗智斗力"的叙述机制,成功地将纷杂的剿匪本事重构为一场兼含"文戏""武戏"的"旧小说"底色鲜明的"新革命故事"。"旧小说"与"新革命"之间的竞争与"妥协",构成了1950—70年代文学生产内部值得反复"勘探"的复杂事实。  相似文献   

11.
中美合作的电影《庭院里的女人》是继《大地》之后改编赛珍珠小说的第二部成功之作。此片间世的艰难过程反映跨文化创作之不易,强大耻容体现伟大作家的成功之作对艺术家的感召力。这部中国产的好莱坞电影精品其情节、主题与原作有所不同,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地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2.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创作的多部哥特小说中的一部。整部小说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本德伦一家人运送棺材到杰弗逊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磨难。在这些磨难当中,死亡意向、恐怖的气氛、扭曲的人物心理等等一系列哥特因素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了哥特小说领域的典范,挖掘这些哥特因素有助于我们对《我弥留之际》这部小说从整体上把握其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摘要]影片《鬼子来了》是根据龙凤伟的小说《生存》改编拍摄的。小说《生存》主要探究的是人在战争下的个体命运,而姜文在原著关注个体命运的基础上,运用其独特的电影叙事手法进行大力改编,形成浓郁的“姜文风格”电影,成为抗战革命题材电影的另类电影,为中华民族百年抗战史增添了一笔以全新角度再现历史真实的文献资料。论文从解读小说开始,过渡到对影片的探究,着重探究姜文《鬼子来了》这部电影的改编策略,进而去研究影片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不同时期三部雷锋题材的电影作品《雷锋》《雷锋之歌》和《离开雷锋的日子》为个案,通过史料梳理与文本分析,揭示三部作品中不同的主题设置、内容选取和美学风格与其各自拍摄与接受的历史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雷锋》回应了60年代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处于艰难恢复之中的历史背景,同时承袭了"十七年"电影中常见的英雄成长母题;《雷锋之歌》回应了"文革"时期阶级话语不断激化以及中苏关系日益紧张的历史事实;而《离开雷锋的日子》则以"仪式化"的文本方式,通过对雷锋形象中助人为乐精神的强调,实现了对文本与现实之间鸿沟的想象性弥合。  相似文献   

15.
《中华魂》2010,(4):I0003-I0003
莫元季,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1953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北京师范大学企业经济管理系毕业,大学学历。1979年从部队转业后,考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成为一名专业演员。先后参加莎士比亚话剧《威尼斯商人》中的罗伦佐以及布莱希特的名剧《伽利略》等一大批世界经典戏剧的演出并获得好评。1982年正式投入影视剧的拍摄,先后拍摄了《北京人》、《林海雪原》等40多部电影电视剧。  相似文献   

16.
傲慢与偏见》是难得一见的在文学史上可用以语言研究的一部经典作品。文中的语言包含了丰富的语用学特点。这部文学作品被演绎成的电影也备受人们青睐。文中经典生动的语言对白,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作为语用学理论来研究。本文借助《傲慢与偏见》电影中的经典对话用语用学的理论和原则来分析小说中有趣的语言特色,揭示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社会关系的阐述和作者高深的文学造诣。  相似文献   

17.
《胎记》是19世纪著名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所写的一部短篇小说。该小说围绕一块"胎记"展开,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为这部小说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分析这块"胎记"的象征意义,对于我们正确看待科学与理性,具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魂》2010,(3):I0004-I0004
六十二年前,侦察英雄杨子荣“穿林海、跨雪原、擒顽匪”,将满腔热血尽洒“林海雪原”。六十二年后,杨子荣烈士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围城》与《儒林外史》是两部不同时代的讽刺小说,均以高超的讽刺艺术擅长.在炮容上又都是知识分子小说,非常值得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围城》在讽刺艺术上既有与《儒林外史》一脉相承之处,亦有创新的地方.在主题上,《围城》既堪称一部"新《儒林外史》"又超越了《儒林外史》,上升为一种哲理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宠儿》是一部深刻揭示19世纪美国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残酷的社会制度的伟大作品。从总体上看,这部小说拥有一部成功的小说必备的大部分因素:苦难、爱情、神秘、性和暴力。托妮.莫里森却以其独特的哥特式手法来诠释这些因素,赋予了这部小说无尽的悬念、奇妙的幻想和深刻的现实意义。这篇论文将主要论述这部小说中的哥特式意象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