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座落于扎囊县江北岸的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著名佛教寺院,自创建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桑耶寺的藏文意思是“无边寺”、“存想寺”,全名为“桑耶敏久伦吉朱白祖拉康”。它糅合汉、藏、印三种建筑风格为一体,是吐蕃时期最宏伟、最壮观的建筑。位于桑耶寺附近的青朴、札玛止桑、哈布山、松嘎尔石刻五塔等名胜古迹,与桑耶寺共负盛名。  相似文献   

2.
三、盛大的开光典礼桑耶寺建成后,按照惯例对其举行开光仪式,赤松德赞、寂护、莲花生三人亲自主持。《贤者喜宴》记载,桑耶寺的开光“如同查玛珍桑寺的开光稀有情景一样,而且比它(规模)还大,也更为稀有罕见。”“其时,吐蕃之所有地方神及人集聚起来,举行不可想像之歌舞游宴,吐蕃地区幸福安乐甚于天庭,所举行之幸福喜宴为时一年之久。”可有些藏文史书认为桑耶寺的开光一直举行了十二年之久,这明显有点夸大,不符合历史事实。五世达赖喇嘛洛桑嘉措在《西藏王臣记》中对此作了详细考证。  相似文献   

3.
从一般意义上讲,印度佛教正式传入西藏是在寂护和莲花生时;而 从佛教传入这一具体过程来看,莲花生的作用远远大于寂护。但由于莲花生被大量的神话所 包围,这就导致学者们在围从另一个角度阐述莲花生入藏及其社会后果绕如何看待这些神话内容上分为两派,他们或者倾向于完全忽视这些神话内容可能蕴含的历史真迹,认为“莲花生在某种意义上是大师或喇嘛这些宗教训诲上师们理想的原型”,①“在吐蕃社会中就围绕着此人形成了一些假设和故事内容,他们完全可以组成以宗教和驱魔为基础的浪漫史诗”;②或者认为莲花生“以密教的咒术收服…  相似文献   

4.
王辰 《中国民族》2023,(4):76-77
<正>著名寺院桑耶寺建成已有1000余年,是西藏历史最悠久的重要佛教活动中心,也是保存至今的吐蕃时期最宏伟、最壮丽的建筑。作为西藏古老而独特的文化宝库,桑耶寺珍藏着吐蕃政权以来西藏各个时期的历史、宗教、建筑、壁画、雕塑等诸方面的遗产,集西藏古代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之大成,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桑耶寺位于西藏山南市扎囊县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桑耶镇,始建于公元8世纪中叶。桑耶,藏语意为“无边”“存想”。在此之前,西藏的佛寺主要用于供奉佛像、镇妖伏魔,并没有自己的僧团组织,  相似文献   

5.
吐蕃统治时期,莫高窟开凿的洞窟出现了一种特殊而又典型的组合形式,即在崖面的同一条垂直线上,上下两个洞窟与崖顶土塔形成一组整体性建筑,作者暂称为“塔、窟垂直组合形式”.这种组合形式一直延续到了晚唐时期,并早已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关于这种形式的来源一直未能确定.文章通过对藏经洞出土纸本绘画P.T.993《吐蕃寺庙图》、莫高窟第361窟药师经变、东嘎石窟宝楼阁曼荼罗、桑耶寺初建史及同时代的印度寺院建筑形式的考察,结合吐蕃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认为莫高窟这种塔、窟垂直组合的新形式,应是受吐蕃本土的影响,其建筑涵义来源于密教中的“宝楼阁”,建筑形式最初可能来源于印度,并带有吐蕃桑耶寺的“三样式”特征,或可定名为宝楼阁式石窟建筑.  相似文献   

6.
杨文安 《民族学刊》2014,5(2):43-45,119
傣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历史上南传佛教与封建领主统治、村社统治和社会等级制度紧密结合,长期维持着傣族社会的稳定,并对基督教的传播产生了强大的抵制作用。过去虽然有少部分傣族民众由于各种原因接受了基督教信仰,但没有对傣族社会和传统文化造成大的影响。近年来,部分傣族改信基督教现象再次出现,并有增长态势。对此,首先应认识到这一现象的必然性、长期性和社会性,其次,应围绕焦点问题和突出矛盾,采用政府引导下的民间协调方式,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桑耶寺中象征北大洲的强久斯玛吉林殿建筑和壁画的考证,认为该处是整个桑耶寺建筑群中保存比较完整的遗址之一,即墙体是建寺时的遗存,壁画属于公元8世纪至11世纪早期藏式佛像画风之"中原一藏式画风",其塑像作品出自中原的汉族艺人之手,体现了吐暮时期藏民族与周边民族之间文化上的交流与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8.
佛教是台湾社会民间慈善的重要力量,不仅在组织动员上能量巨大,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台湾民众的助人心理和慈善文化.佛教的“建设人间净土”、“大乘菩萨行”、“感恩报恩”等理念,融合于现代社会的“回馈社会”、“助人”、“承担社会责任”等伦理中,并与之完美结合,促进了台湾民间慈善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朝圣是藏族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极其重要的活动之一,它不仅是藏族群众神圣的宗教活动,也是藏族民间独特的习俗,已成为宗教与习俗的结合体。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藏区朝圣主要是从八世纪墀松德赞时期,修筑了桑耶寺,藏族“七觉士”出家,建立藏族历史上第一个僧伽集团以后形成的朝拜佛教神佛的活动,它的目的是超脱生命轮回而达  相似文献   

10.
围绕建设“北方香港”做好民族工作大连市委副书记于学祥去年初,大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用20年左右时间,把大连建成“北方香港”。这是全市工作的中心,也是民族工作的中心。这一战略举措,体现了全市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我市民族工作要围绕建设“北方香港”这个战略目...  相似文献   

11.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3.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6.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汉族民间信仰特征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