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铭 《中国藏学》2006,(3):40-44
本文根据新刊古藏文写本的内容,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讨论唐代吐蕃经略西域时期的若干重要职官。  相似文献   

2.
巴基斯坦斯卡杜地区的历史文化学者穆罕默德.尤素夫.侯赛因阿巴迪先生收藏有一块吐蕃王朝时期藏文碑刻的残段,经过对碑文的解读,说明此碑是当地民众为现证菩提节而举行供佛法会和祈愿功德回向于赞普王室而竖立的。此碑虽然已经不完整,但是对研究巴尔蒂斯坦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吐蕃王朝时期的佛教活动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吐蕃时期的盟誓,是联结社会和政治生活的纽带,也是当时社会的一大特点。本文拟通过对盟誓形式的演变及其作用的分析,来透视吐蕃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形式及其演变盟誓在吐蕃社会从兴起到形成一种制度,有个发展过程。盟誓最原始的形式是人们之间相互赌咒发誓,最初为“对天起誓”。后期文献的记载当是原始习俗的遗留。《贤者喜宴》说:“不说谎言之法,即以护法神作证而起誓”;《王统世系明鉴》道:“若不能判断是非之时,立护法神像为证而誓”。今日民间赌咒发誓的语言丰富多彩,更能说明问题。可以说,今日民间赌咒发誓的作法也是古时人们赌咒发誓风气的遗留。最初的盟誓形式随着  相似文献   

4.
吐蕃乃藏族先民建立的强大奴隶制国家,它的崛起标志着我国西羌诸部的初步统一,为我们多民族祖国古代英雄史诗增添了灿烂的一页,本文综辑汉、藏史料试图理出这段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蛋民的历史来源及其文化遗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汉晋以来,在我国的巴蜀、江淮、岭南及闽浙等广大地区,都有蛋(蜒)民活动。以舟为室,赖水而生,是蛋民生活的显著特征。本文对学术界关于蛋民来源的各家之说详加评述与考证,认为蛋民为古代百越后裔的一部分,并保留有古越人的纹身、习水便舟、喜食水产和崇拜蛇等传统习俗。后来,蛋民逐步融合成为汉族。  相似文献   

6.
才让太 《中国藏学》2006,(2):237-244
本文充分利用苯教文献阐述了苯教传入吐蕃及其与佛教的关系,提出了印度佛教试图传入吐蕃的时间并非像佛教文献所说的那样是拉脱脱日时期,而是桑赤赞普时间,将佛教始传吐蕃的时间向前推进了几百年。提出了佛教的传入并非仅仅因为是统治阶级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当时吐蕃王朝走出雅隆河谷,统一青藏高原的社会发展决定了需要一个视野更开阔的意识形态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7.
古代于阗和吐蕃的交通及其友邻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于阗和吐蕃的交通及其友邻关系殷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喀喇昆仑、昆仑、阿尔金山环列,西从帕米尔一直延伸到柴达木盆地的边缘。崇山透迤,峰岭嵯峨,一般海拔均在五六千米,交通条件至为艰险,但尽管如此,不利的地理环境并没有阻隔人类彼此的交往,自古以来藏北...  相似文献   

8.
浅释“吐蕃”一词的由来及其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的由来,都是有其特定的语源可供探索。“西藏”一词,则是汉藏两种语文的混合产物。“西”字是汉语,表示西藏这块地方位于祖国西部。“藏”字是藏语,就是“卫藏”(亦即乌斯藏、乌思藏)省掉“卫”字,只留了一个“藏”字,用来包括全藏,加上了汉文的“西”字,合成为“西藏”。这就是“西藏”的由来。这一汉语名称出现很晚,正式使用于  相似文献   

9.
张大利 《西藏研究》2023,(6):69-80+154-155
西藏、青海等地考古发掘出土,以及由私人或国内外博物馆收藏的吐蕃金银器及饰件,数量可观,已成为研究吐蕃社会历史与文化面貌的实物材料之一。以吐蕃金银器、饰件上所含有的狮子纹样为线索,根据特点与形态将其进行初步分类,在此基础上与不同文化中的狮纹题材进行比对,可以观察到吐蕃金银器物、饰件上的狮纹在制作时参考、借鉴了唐代中原、西亚萨珊波斯以及中亚粟特文化中的艺术表现手法与风格,并且展现出较为清晰的艺术演变脉络。同时,吐蕃工匠在创制时并未一概照搬,而是融合多种狮纹样式于吐蕃金银器物之上,所形成的独特风格也是体现吐蕃多元荟萃审美艺术特点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0.
大石铲遗存的发现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石铲是广西西南部地区特有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这种形体硕大、造型美观、形制独特、结构合理、制作精致的大石铲 ,起源于前期的有肩石斧 ,是当地的骆越先民为适应原始农业发展的需要而发明制作的一种生产工具 ,反映了当时耕作方法的进步 ,它开创了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及影响深远的壮族早期“那”文化 (即稻作文化 )的先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祀祭仪式的需要 ,有一部分巨型石铲演变成专用于祭祀以求农业与生育丰产的礼器。  相似文献   

11.
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之前的青藏高原分布着众多的“小邦之王”,其后逐渐被吐蕃征服,演变成为地方实体政权,到吐蕃王朝中后期仅存吐谷浑、工布、娘布三个.本文检索汉唐文献,发现吐蕃小王制深受汉唐之间西北诸族小王制的影响,据此可以看出吐蕃与西北民族在制度文明方面的相互交流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国君  李心雨 《回族研究》2022,(Z1):120-126
民族图志是以民族文化为对象,通过图文互证方式,凸显民族文化标志性特征的特殊文献。有清一代,我国民族图志类型多样,所载内容丰富,大致有以皇帝“御制”名义编绘的皇家民族图志、各行政机构编纂的地方志中的民族图志,以及私家纂修的民族图志等。从目前学术界整理研究出版刊发的学术成果看,或注重对某一类原有民族图志整理影印出版,或注重对某一类原有民族图志整理对勘研究,鲜有对民族图志进行科学分类,也缺乏达成一套为学术界都认可的民族图志整理研究规范,故存在民族图志内涵模糊、具体民族图志概念泛化、历史民族与今天民族混用等问题,加之,国外汉学家的民族本位偏见,导致部分国内学人亦“言必称希腊”。如何揭示我国不同民族图志内容差异,探讨各民族文化发展,就很有必要对已有相关整理研究的民族图志成果做深入考察,探讨其分类体系和研究范式,以形成公认的学术成果,便于学术界同人征引。  相似文献   

13.
次旺 《西藏研究》2016,(2):33-42
吐蕃时期的历史古迹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其中主要包括宫殿建筑古迹、宗教建筑古迹、墓葬建筑古迹、石碑铭刻古迹、历史文献古迹资源等许多方面的内容。了解和认识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十分必要,尤其是探讨其内在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研究吐蕃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历史、宗教文化、佛经翻译、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河陇精兵东调平叛,吐蕃伺机向唐发动军事进攻,由此拉开了唐蕃边境之争的序幕。据两唐书《吐蕃传》及《通鉴》中有关吐蕃犯颜寇边的史实,我们不难发现,安史乱后吐蕃侵唐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大体有三:  相似文献   

15.
关于鲜卑早期历史及其考古遗存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鲜卑学发展至今,已有进一步引伸和求索之必要。我国古代文献,诸如《后汉书》、《三国志》、《晋书》、《魏书》、《宋书》、《南齐书》、《北齐书》以及《北史》等有关鲜卑史的记载,仍然是我们今天研究鲜卑学的基础。古代史学家在一些关键问题,如鲜卑族称、拓跋名号的考证上,十分精当,至今仍使后学者信服。至于近代鲜卑学的形成与发展,至目  相似文献   

16.
普什图人是巴基斯坦社会中的中介民族,同国内各民族互动紧密,广泛分布在各领域、各行业、各地区,在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领域对巴基斯坦社会有着深刻影响。中介民族铺设了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相互体谅、相互理解的桥梁,是平衡两方或多方社会力量的中轴,融洽不同民族的黏合剂,值得社会各方面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7.
吐蕃统治时期,莫高窟开凿的洞窟出现了一种特殊而又典型的组合形式,即在崖面的同一条垂直线上,上下两个洞窟与崖顶土塔形成一组整体性建筑,作者暂称为“塔、窟垂直组合形式”.这种组合形式一直延续到了晚唐时期,并早已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关于这种形式的来源一直未能确定.文章通过对藏经洞出土纸本绘画P.T.993《吐蕃寺庙图》、莫高窟第361窟药师经变、东嘎石窟宝楼阁曼荼罗、桑耶寺初建史及同时代的印度寺院建筑形式的考察,结合吐蕃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认为莫高窟这种塔、窟垂直组合的新形式,应是受吐蕃本土的影响,其建筑涵义来源于密教中的“宝楼阁”,建筑形式最初可能来源于印度,并带有吐蕃桑耶寺的“三样式”特征,或可定名为宝楼阁式石窟建筑.  相似文献   

18.
霍巍 《西藏研究》2007,(2):49-61
青海近年来出土了若干例吐蕃时期墓葬的木棺板画,已有学者对此作过初步研究,但观点颇存歧义。文章联系汉藏文献以及中原和北方民族的相关考古材料再作探讨,提出这批木棺板画所反映的不是一般所谓“社会生活场景”,而是流行于吐蕃本土的苯教丧葬仪轨影响到吐蕃所征服和占领地区的直观反映;墓葬主人的族源应为北方鲜卑系统的吐谷浑人,但其在受到吐蕃文化影响的同时,还受到来自中原与西域文化的影响,反映了青海吐蕃文化的多元因素。  相似文献   

19.
噶尔家族专国赞普王庭及其奉行的北部领土扩张对于吐蕃盛世的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正是这一时期结束了唐、蕃之间的睦邻关系,并在河源、西域的广大地区转入严峻的武装对峙,直至器弩悉弄赞普亲政,此一家族覆灭,两国间的关系才又发生一变。历史上各民族关系本来就是沿着复杂的辩证发展轨道前进的,这场冲突不仅对于唐、蕃双方,而且对于此后河源、西域地区的历史运行趋势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断发文身”──一种古老的成人礼俗及其标志的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发文身”──一种古老的成人礼俗及其标志的遗存陈华文吴越既是古代的国别,也是民族共同体。具体来说,它系指春秋时建立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句吴、于越二国,中心区域包括今江苏省南部、上海市和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吴越文化有其鲜明的标志形式,如舟揖,农耕、印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