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围绕新时代"老西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价值呈现和传承路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新时代"老西藏精神"以艰苦奋斗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西藏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坚定信念,以爱国守边、忠诚奉献为实践品格,铸就于西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在解放西藏、建设西藏、富裕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成为重要的精神支撑。传承新时代"老西藏精神",就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奋斗的实践中创新思想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藏红色革命历史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是“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的重要发祥地,红色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目前,西藏红色旅游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需从深挖红色旅游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加强红色资源宣传、树立红色旅游品牌形象;整合红色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加强区域合作、实现红色资源共商共建共享等方面.着手施策,从而促进西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更好地构建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为人民提供精神引领。红色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是党带领人民在伟大实践中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也是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当前,世界处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如何充分运用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中国人民奋发向前的精神动力,从而更好地建设人民的精神家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及实现中国梦等,无疑是我们亟需解决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4.
王丹 《中国藏学》2006,(3):118-120
西藏文化向来是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不过相关理论著作的奇缺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原因当然很多,但是关键有两点:第一,西藏文化自身博大精深、神秘莫测;第二,研究者需长时间的实地探察,且需视野广阔、学识丰厚。林继富先生作为民俗学者和藏学学者,集10多年潜心研究之心得,著述了《灵性高原——西藏民间信仰源流》一书。该书在详尽描述西藏民间信仰历史发展形态和现实存在状态的基础上,全面阐释了它的宗教功能和社会意义,深刻剖析了它对社会制度和民族精神的重大影响,细致考辨了它与民间风俗互动共融的关系,比较系统地向世人展示了雪域高原民间信仰的永恒魅力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
艺术衍生品同时具有艺术特性和商品特性,以特定的物化形态面向市场,其中蕴含的艺术特性使其有别于一般的商品。西藏艺术衍生品是将西藏地区独特文化作为产品的灵魂,形成现代化具有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商品。西藏衍生品及品牌出现,是西藏市场朝着审美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它对于西藏的传统文化、市场经济、艺术家等都有促进作用。虽然艺术衍生品具有商品的特性,但最重要的是其中的文化符号价值,这才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能产生心理共鸣的因素,蕴含西藏传统文化的艺术衍生品的出现说明艺术家在思想上的变通和开发,传承传统的同时认同传统的创新发展,这也是当时代传统能够长久保留,并为更多世人所了解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6.
推进党在西藏的建设始终围绕和服务于西藏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展开。文章就和平解放以来党的建设在西藏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入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在西藏的建设、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奋力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等方面作了理论论述。  相似文献   

7.
周兴维 《民族学刊》2010,1(2):129-132,166
解决"西藏问题",既要原则坚定又要方式灵活。在具体处理涉藏事务时,明确以"民族大团结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为原则的柔性思考,"力寡功多",既符合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需要,也是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现实要求。具体说来,解决"西藏问题"的柔性元素,大概有四:促成达赖喇嘛早日归国;欢迎境外藏胞回国定居;利用"中印战略伙伴"促解"西藏问题";尊重"现代普世价值"化解"西藏问题"。  相似文献   

8.
阿吉拉姆是西藏传统戏剧的唯一称谓,她自产生到发展、成熟经过了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可以看做是阿吉拉姆从仪式到艺术的演变过程。"雄"((?))或"查布雄"((?))作为这一演变的"临界点"在阿吉拉姆的发展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和意义,文章试图通过阿吉拉姆与"雄"的关系来观察阿吉拉姆从仪式到艺术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框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层次,依次分析了城市竞争力、老商街、老字号等,换一个角度来看老字号、老商街在整个城市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老字号和老商街作为民族文化的承载体,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在新一轮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能忽视老字号、老商街及其商业传统,在城市发展和国家经济生活中所扮演的资源配置的角色。希望越来越多的城市政府注意保护和开发一些老商街及街上的老字号,并将其作为激活城市商业活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16年7月,在北京市昌平区委组织部工作的王猛,作为北京市第八批援藏干部,第一次来到西藏,开启了他3年的援藏之旅。曾经,拉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当雄苦、尼木穷",可见在当雄的苦人人皆知。王猛挂职的正是当雄县。他肩负当雄县委常务副书记、党校校长的职责,克服高寒、高反等困难,发扬老西藏精神,深入当雄一线调研,了解牧区干部群众所思所想,同时挖掘利用当地优势资源,积极协调和调动各方,落实产业、民生和精神"三结合"的援藏思路,助力全县1847户824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相似文献   

11.
1950年至今的62年,西藏经历了和平解放、平叛改革、稳定发展、成立自治区、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跨越式发展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开创了西藏在祖国大家庭中实现团结统一、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逐步富裕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社会制度的伟大历史性变革,开创了建设团结、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历史纪元.作为这段光辉历史的亲历者、西藏巨变的参与和见证人,作者将西藏62年来的巨大成就概括为11个方面,指出西藏取得这些成就的重要经验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在全国全党的全局工作前提下,结合西藏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情况制定出适应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局势稳定的政策措施,在一切工作中坚持“慎重稳进”的方针,充分发挥统战工作在西藏的特殊作用,正确处理好民族与宗教问题.在继续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要牢记这些经验,并要大力培养、放手使用民族干部,强调藏汉干部团结、各民族干部团结,大力发扬“老西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中央的关怀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援转化为为加快西藏发展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了解热贡艺术的源流是认识热贡艺术的起点。作为藏传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 ,热贡艺术是在充分吸收和广泛借鉴印度佛教艺术、西藏佛教艺术以及汉地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并成熟起来的 ,它特殊的成长经历不仅培育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同时也为它积淀了宝贵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因而 ,认识它 ,关注它 ,并推动它的发展 ,在今天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吃苦、忍耐、团结、奉献’仍不过时,读书人更要不怕吃苦。”2016年9月18日,长江日报校长读书分享会走进全国知名的武汉西藏中学,武汉市优秀校长彭开云与765名在汉西藏籍中学生分享了他阅读《谭冠三与老西藏精神》的感悟和启示,共同对话“老西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他名叫程建春,中共党员,是西藏山南市委宣传部的一位普通干部,山南首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尽管是"80后",但程建春却已经是位"老西藏" 了——自2000年从湖北大冶应征入伍、在武警西藏总队那曲支队服役起,程建春已进藏整整17年.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转变和更新速度加快,对新时代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基础,现代专业技能教学的挑战和机遇并存,给高职院校的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与动力。建设一只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工匠精神"是一只职业精神,它由最初的工艺者扩展到所有职业者。"工匠精神"强调创新、专注、敬业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本文结合"工匠精神"分析建设师资队伍的策略,希望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健康稳定发展的导向标,它承载着能量凝聚、正向助推、精神塑造的责任和使命,是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的关键环节。博物馆作为文化领域的示范窗口和展示平台,更是文化消费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深度挖掘博物馆自身资源和优势,精准定位"导向标"的功能和价值,以"创新"和"升级"为突破口,扩大并拓展文化消费的范围和方式,调动广大社会公众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感受文化、重视文化、领悟文化内涵、参与文化建设是博物馆存在价值的真正体现,势必要高速高效予以落地执行。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峻 《西藏研究》2007,(4):116-120
"十一五"期间,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西藏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指导下,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将成为西藏发展的动力源。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制约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是促进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从分析新形势下制约西藏高等教育的经济、人口和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等因素入手,提出了新形势下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西藏民族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和谐西藏"的客观要求,也是西藏教育发展的主观趋势.西藏民族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面临着国内外时代主题、政策立法和人本范畴的条件与机遇,另一方面也担负着拉动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责任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西藏乡村建设呼唤新文明.造就具有公民素质的一代新人是实现西藏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民族和谐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立足点.公民素质是在民主生活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公民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有价值引导的文化过程使人从内在本质上成为公民.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科学发展观出发,西藏乡村的公民教育应致力于主体精神、公共意识、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和谐共生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并从内容、方法和教育主体等方面探索切合西藏乡村教育条件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西藏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与西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成果.它具体反映在西藏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关于西藏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且包括在这些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指导下的西藏发展的策略、步骤和方法.它与毛泽东思想关于西藏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政策一脉相承,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