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马克思经历了两次"走进一走出黑格尔"的思想摇摆,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正处于马克思第二次"走进一走出黑格尔"的过程之中,体现了历史目的论的隐性唯心主义.相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而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思想上更接近于<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的笔记本Ⅲ.  相似文献   

2.
刘怀玉 《河北学刊》2006,26(6):8-14
费尔巴哈的<未来哲学原理>是马克思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批判文本,通过对该文本"跟读"式解析可知:马克思的<提纲>首要与核心的观点是批判费尔巴哈的感觉哲学何以不懂得实践的、革命的、根本的意义;(1)费尔巴哈的哲学只知道实践的宗教形式却无视实践的社会本质;(2)费尔巴哈之所以不理解实践的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原因在于其哲学观、人学观始终无法超越近代市民社会的生活直观水平,因而无法提升到变革近代世界的历史辩证法的高度;(3)新唯物主义的基础不可能是感性的自然或个人,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历史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具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代表性著作中,我们可以认识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缺点和不足.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是:萌芽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阐述的作为人的本质的"劳动"理论;真正确立阶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系统提出的"实践"观;而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则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论述的实践的主要形式是"物质生产".正确认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早林 《兰州学刊》2005,1(1):45-47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基石性概念,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读.本文从马克思批判性研读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实践"概念的来源、意义作一解读,指出实践概念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中的基石性意义在于科学地解决了主体性与现实性的分裂问题,使其在物质生产中达到了统一;在于科学认识论的形成以及"社会关系"这一直接导致历史唯物主义出现的思想的提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共性化理论的个性化理论,可以称为"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足.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阐述的作为人的本质的"劳动"理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萌芽;<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系统提出"实践"观,标志着实践唯物主义的真正确立;<德意志意识形态>则系统论述了实践的主要形式--"物质生产",实际上应该被看成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正确认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对于我们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那么,探讨马克思主义新世界现的真实意义,应当把<提纲>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根据<提纲>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真实意义或新之所在,是它的关于世界观的新解释原则,它的新的哲学主题和对象,它的哲学新内容,它的哲学新使命.  相似文献   

8.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篇光辉著作,本文主要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蕴含的实践观、认识的基础、检验真理的标准、哲学的根本特征和历史使命,以及对旧唯物主义唯心史观的批判的思想,揭示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实践"的观点与理论源点,不仅从理论上更新了对于"实践"这一哲学概念的基本认识,并且从"实践"出发确立了科学的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发展、人的本质等问题做出了新的阐明,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又一次哲学革命.这场以<提纲>为表现形式的哲学革命,不仅对于当时的哲学发展与无产阶级革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对于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言,它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何中华 《河北学刊》2003,23(4):66-73
马克思确立的“实践”观点构成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问题。它不是认识论和狭义历史观的,而是本体论的。马克思在该文中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确立其本体论意义的实践观的(1)由“物质”到“实践”哲学逻辑起点的重建;(2)对“抽象的个人”进行批判回到历史本身;(3)以实践为基础扬弃人的存在及其历史的二律背反实践唯物主义的真谛;(4)由“说”回到“做”哲学观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1.
回顾马克思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研究生产力概念的历程,模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草拟出关于生产力的"提纲",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思想基础.总体而言,马克思在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生产力还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视域内;<神圣家族>为生产力概念的变革做好了理论准备;在<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马克思使生产力概念走出经济学的视域;在<布鲁塞尔笔记>和<曼彻斯特笔记>中集结了大量关于生产力的理论资源和经验材料,通过研习以往的研究成果,经过与恩格斯、赫斯等人交流,与施蒂纳等其他学者论战,马克思终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彻底变革了生产力概念,唯物史观由此得以建构.  相似文献   

12.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第十条中,马克思把"人类社会"作为其"新世界观"的理论基石."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1].不过在以往学界的理论探讨中,这一论断的思想内涵未能得到应有的阐发.我们认为,马克思的这一论述是理解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关键点,需要结合相关文本进行仔细辨析.  相似文献   

1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篇光辉著作,本文主要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蕴含的实践观、认识的基础、检验真理的标准、哲学的根本特征和历史使命,以及对旧唯物主义唯心史观的批判的思想,揭示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不断发展的。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包含的本体论思想,分析了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思想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俗见以为,<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缺乏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清算.其实,作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展开,该章从哲学的根基处摈弃了费尔巴哈哲学的直观性,从而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奠定了原初基础."消灭分工"思想同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理解为"现实的运动"并不矛盾,后者并非不包含理想,马克思拒绝的只是那种脱离历史过程的抽象理想.马克思承认自然界的优先性,但只限于在前提的意义上承认,这并不妨碍他从哲学上揭示实践对于人的存在的生成意义.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所体现的运思方式内在地蕴含着人的在场性,这是马克思以实践作为终极原初性范畴的人的存在的现象学所必然要求的性质,它同恩格斯以抽象的物质作为原初基础的唯物主义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鲁克俭 《中国社会科学》2015,(3):22-38,205,206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把人的本质看作是在实践中生成而非先验既定的,于是建立在预设的主客二分基础上的异化逻辑就被釜底抽薪。马克思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唯物主义路线,其眼中的"社会存在"是现实的人的生活本身。从动态的实践到静态的实践,再到动态的实践,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马克思真正进入唯物史观视域的关键一步,是在纷繁的历史现象中抓住了动态实践这一环节。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蕴涵着对西方自巴门尼德以来的本体论及其理性主义传统的内在颠覆。我们从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内在理路中,解读出作为其思想背景的对西方传统主客二分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理论的一个转折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地位非常特殊。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思想中有一个断裂,这个断裂的临界点就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短短十一条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思想的一个飞跃,其中第八条关于实践的描述在提纲中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18.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马克思"实践"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马克思通过哲学清算实现了从"感性"向"感性活动"的理论跃迁,"实践"之存在论意蕴的开显为马克思"社会"概念奠定了基础.而基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实践哲学本身为我们认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社会"意味着"实践","实践"乃"社会"的存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理论形态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对一个科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的把握.当前主要有两种流行观点: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或简称"辩证唯物主义";二是"实践唯物主义".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认为,马克思哲学即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惟一理论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这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特别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充分的论述.历史唯物主义以现实世界为视野,实践性和辩证性是其两个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20.
实践的主体性原则及其客体性基础──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研究朱宝信写作于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其短短的篇幅,却在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承上启下作用。这一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