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外部逆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部逆向法人人格否认指的是债务人滥用股东权利和公司独立法人地位,故意将财产无偿转移给公司法人,或者姐妹公司之间利益输送,’以逃避债务侵害债权人权利时.可以否定公司法人独立人格.使公司在受让财产限度内对债权人承担债务的清偿责任。从我国理论发展币口司法实践的需要来看,《公司法》第二十条所确立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适用范围过窄,有必要引入逆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与传统的人格否认制度统一为整体,以更好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法人人格的确认和法人人格的否认构成法人制度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当法人的出资人滥用法人人格从事各种不当行为,仅让其承担有限责任,则显然对债权人利益有失公平,也违背法人制度创设的根本目的.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确认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分析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基本理论、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为更好地适用这一制度提供法理支持.  相似文献   

3.
公司法人格独立有限责任制度作为公司法的"帝王原则",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经济生活的纷繁复杂使得该制度异化为股东规避法律义务,回避合同或侵权义务的工具。为了矫正当事人之间利益的不平衡,维护公平、正义之理念,国外的司法实践中创设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并施行得日益充分。而在我国,该制度也有其存在的必要和必然。  相似文献   

4.
关于法人人格及法人人格否定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我国法人制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对法人人格及法人人格否定制度的理论探讨也逐步展开.法人人格的界定、评价是理论前提,探讨法人人格否定制度的构成要件、特征及其在我国的适用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法人的人格否认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人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原则始终被作为法人制度的两大基石,当股东滥用法人人格从事各种不正当行为时,仍让其承担有限责任,有失公平。引进和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责令股东对法人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以保护法人的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恢复法人人格被滥用而失去的公平和正义。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法人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新《公司法》第20条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本文围绕新《公司法》关于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规定,从法人人格否认的构成要件和责任承担两个方面展开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新《公司法》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填补了我国公司法史上人格否认制度的空白。本文围绕新《公司法》关于人格否认制度的规定,从法人人格否认的概述出发,分析了其构成要件和适用的法律后果,以期有利于公司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近年来商法、经济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新公司法的颁布,"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从而使得这一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不再停留于理论研讨阶段,而将正式规范公司运行,指导审判实践.尽管立法者已经给出了定论,但仍有必要对我国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作进一步研究,以指导司法实践和完善公司立法.  相似文献   

9.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对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否定而非大部分学者所称的补充,同时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存在的法理与适用上的缺陷使得该制度的存在受到质疑。公司人格滥用的问题应该通过合同法上的代位求偿和公司法上的董事经理责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未规定合作社的人格否认制度是立法上的疏漏.与公司、有限合伙企业、美国有限责任公司等商事组织主体中关于成员有限责任规定的对比可知,目前合作社成员的有限责任规定并不完备,缺少人格否认制度作为有限责任的例外情形.对司法实践的考察,则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对合作社进行人格否认有着来自实践的强烈需要.因此,未来立法...  相似文献   

11.
公司独立人格制度的确立,极大地调动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加速了资本的集中,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公司所具有的独立人格,给公司股东滥用公司人格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为了保护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为了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在特定情形下,应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使股东对债权人直接负责.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关公司的各种制度也在我国落地发芽,其中公司独立与股东有限责任是现代公司制度的两大基石.由于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我国也引进了英美等国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具体实践操作中,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理念和制度,更要关注其在中国的特殊变化,以达到引入这一制度的特定.  相似文献   

13.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平衡了公司法人人格制度下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有效防止了公司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我国《公司法》中已经确立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但法律的规定过于原则化。本文比较了国际上该制度较为完备的国家的立法及司法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提出了浅陋之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理论依据的分析,相关学说的归纳,以及这一制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有关问题的分析,指出我国在相关立法、司法实践中对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规定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认为,我国公司立法应采纳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以尽快结束因有限责任被推向极端所造成的不正常状况,使那些滥用公司人格并借以规避债务的行为能够得到有效地遏制。  相似文献   

16.
公司人格制度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但一旦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被滥用,公司即以其“法人面纱”从法律上隔断股东与公司债权人之间的联系,遮盖股东公司经营中的地位差别,其结果将严重危害公司信用,导致社会公共利益、公司债权人利益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利益遭受损害,为此,以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以判例形式率先提出了“公司法人人格否定制度”,实施“揭开公司面纱”规则,并已为多数国家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反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具有实践价值,但也存在理论缺陷,在适用过程中容易造成股东债权人和公司利益相关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困境。我国现有制度尚不足以摆脱此困境,应当从规范层面着手,构建完整的反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保护公司其他股东和公司债权人。对于前者,应当将适用范围限制于实质一人公司,避免损害无辜股东。对于后者,应当区分审判程序、执行程序和破产程序等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保护公司债权人。建议在《公司法》第20条加入第4款,明确反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规范表述,并释明其行为主体范围、损害结果标准和利益平衡标准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公司法人人格否定理论只是对股东有限责任的例外适用和有益补充,不意味着彻底否定公司的法人人格.其效力仅限于特定的法律关系中,即公司法人人格被否定仅仅是在个案中,并不影响公司整体法人资格.它的目的是使股东对公司的债务在特定情况下承担连带责任,或者撇开公司法人的存在使股东承担公司法义务.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乏一些利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从事各种不正当行为的消极现象。这些滥用公司人格的行为在危及交易安全、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同时,也暴露了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绝对化的固有缺陷,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西方国家首先开始运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作为公司法一般原则的例外,来防止公司人格的滥用和弥补公司法的漏洞。  相似文献   

20.
王致语 《国际公关》2021,(13):85-87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小规模公司发展为综合能力更强的企业,发展更加具有开放性.因此,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健康发展,就不能忽略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更不能忽略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需要在具体的应用实践活动中完善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防止滥用人格权利,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