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布里亚特蒙古族生活方式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里亚特是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布里亚特蒙古族是跨界而居的民族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蒙古和中国。十月革命后 ,俄国境内的部分布里亚特人陆续迁居到呼伦贝尔草原 ,带来了在当时条件下比较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给这片草原的原有居民产生很深的影响。随着牧业体制的变革 ,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的布里亚特蒙古族在衣、食、住、行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其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处在不断变迁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现行草原牧业经济制度 ,在政府管理、牧业科技推广、畜牧业经营、人力资源培育、牧区社会的稳定以及草原牧业的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存在着事关草原牧业发展与生态工程建设的问题。为此 ,创建一条诸如草原牧业股份合作制、草原牧业式舍饲圈养经营制等适合现代经济制度的新模式 ,是草原牧区全面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自18世纪以降,源于传统的藏医学的布里亚特医学,在外贝加尔地区逐渐兴盛。布里亚特医疗传统秉承了两个主要的医学传统:一是布里亚特民间医学;另一个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即精深的藏医学传统。藏医学是借助蒙古医药文化传播到布里亚特地区的。藏蒙医学传统,特别是药理学知识最终被布里亚特人接受和采纳,期间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本土化过程。同时,布里亚特也为藏蒙医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通过蒙古族克什克腾部的社会文化变迁的个案分析,阐明蒙古族传统游牧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和现实状况,很有意义,值得研究。重点是看新的生活生产方式对当地人是否真的适应,目的是让主流社会的人更能了解蒙古人的生活方式及形成那种方式的环境条件。希望通过这种了解,克服自己头脑中认为他们愚昧无知的偏见。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文化浅说洪玉范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物质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的过程”①生产方式作为文化真正本体,是我们探讨某一民族文化的根据。蒙古族是马背民族,自古以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蒙古民族生活的这块土...  相似文献   

6.
南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人曾经在漫长的历史上传承着古老的萨满教传统,和其他西伯利亚部落相比,布里亚特的萨满教形态要更为丰富和复杂。布里亚特人的神灵观和灵魂观、萨满的入门仪式、萨满服和萨满器具,以及萨满医疗的表现都很有特色。18世纪和19世纪,佛教和基督教开始在布里亚特地区传播,使得布里亚特萨满教中混合了佛教和基督教的要素,进而影响了该地萨满教的变化与发展。在苏联时期,无神论和反萨满教运动的冲击,使布里亚特萨满教实践和传承逐渐衰落。苏联解体后,布里亚特人的萨满信仰开始复兴,萨满教复兴嵌合在布里亚特民族文化复兴的背景当中,一方面表现为萨满传统的延续,另一方面体现为新创造的萨满教形式。  相似文献   

7.
布里亚特语有东、南、西三大分支①。每一支方言词汇的构成除了具有共同点之外,还具有其独立的特点。方言中保留的固有的词汇都是早期的日常生活用语,比较积极的词汇是:"明天","皮鞭","短的","一半儿"等,这些词在早期的蒙古书面语中既有记载。试比较一些类似的词:东布里亚特和南布里亚特方言词:(南布里亚特语)。西布里亚特方言称"雨"为。这种称呼在中世纪蒙古语中就已出现,而且其它蒙古语族语言中至今仍在使用这个词。东布里亚特方言、南布里亚特方言用表示"雨",不单独使用,偶尔与组合使用,表示"雨"的意思,是蒙古语固有的词…  相似文献   

8.
蒙古马文化是游牧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蒙古马文化已经浸入到蒙古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游牧文化的艺术创作中,无论是音乐、绘画还是文学都离不开蒙古马的身影。在“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长篇历史小说中,蒙古马是文学作品中地域性文化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蒙古草原的精神内涵,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力量。“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长篇历史小说中关于蒙古马的精神特性主要体现在马与人之间共生、马作为蒙古人的精神图腾以及马被蒙古人赋予神性成为信仰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游牧和狩猎是早期蒙古人主要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关系在蒙古人中确立较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组织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来进行。伴随着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婚姻习俗多样化、高尚的妇女地位、财产继承和游牧狩猎的生产生活方式,古代蒙古人展示给我们的家庭观念是丰富而又独特的。  相似文献   

10.
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在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 ,有着不同的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和理论。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冲击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 ,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着有利条件 ,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藏族作为生活于高原的民族,具有与高原环境相适宜的独特生活方式及文化特点.但与此相应,藏族的心理特征及由此所决定的认知事物的方式是否也同样打下了与高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烙印呢?因以往的相关研究不多,人们所知甚少.为此,笔者采用认知风格测验量表,对西藏三个藏族村寨共135位年龄在18岁以上的藏族成年人进行了认知风格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被调查的藏族成年人的总体认知风格倾向于"场独立",并且女性的独立性强于男性;(2)认知风格与生产方式及个体生活的海拔高度均密切相关;(3)认知风格成为一个地域生态和文化之间的媒介.  相似文献   

12.
旅游景点文本涵盖了旅游景观的历史渊源、风格特色、景观价值等内容,目的是使游客了解景区在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方面的知识,激发游览兴趣。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特点。英语句式构架严整、表达思维缜密、行文注重逻辑性、用词强调简洁自然;汉语行文讲究四六骈体、结构整齐、用词华美、音韵和谐。在英汉旅游文本翻译过程中,译者要突出其文本功能,确保译文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旅游文本译文要做到客观准确、明白易懂,并且具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13.
艾特玛托夫是前苏联吉尔吉斯民族(今属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著名作家,他和中国回族作家张承志的作品大都以草原为背景,都呈现出了共同的审美气质和浪漫主义特征:他们都重抒情,注重吸收民间素养,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他们所采用的浪漫主义表达手法很好地契合了民间最基本的审美风格--自由自在.联系他们的天然纽带是大草原和他们身上独有的理想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草原歌曲作为草原游牧生活与生产方式的反映,是游牧文化的产物,近年来因其特有的宁静、辽远之美为众多音乐爱好者所关注,本文将草原歌曲放入草原文学这个大范畴中,分四个时期简要梳理了建国以来草原歌曲的发展脉络,以及不同时期的草原歌曲所体现出的时代内涵;在网络媒介发达的现代生活中,网络已成为草原歌曲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的另一部分内容即是对当代草原歌曲在网络上的传播方式及传播效果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为草原歌曲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播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只有农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才有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构建一种新生活方式,这种新生活方式应是积极的、和谐的、文明的、健康的,具体表现为就业、消费、学习、交往等八个方面。实现农民生活方式的变革,既需要发展经济,又需要有相应的政策保障,同时也离不开合理的教育引领。  相似文献   

16.
电影作为近代科学技术和表演艺术相结合的新型艺术形式和文化形态,在19世纪末随"西俗东渐"之潮流传到中国,引起了近代城市人的极大好奇与兴趣,并且很快就与中国社会和文化联系在一起,成为城市人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方式之一.电影极大地影响着近代中国城市人的思想和生活,改变着他们的价值观念、文化心态和生活方式,塑造着城市现代人的性格特征,促使近代城市人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从而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新疆哈萨克族宗教信仰特征始终体现了游牧民族传统的观念和草原伊斯兰教的惯性及延续性。伊斯兰教对新疆哈萨克族人而言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承袭的习俗型宗教;新疆哈萨克族宗教信仰中的地缘因素和地域差异;新疆哈萨克族宗教信仰中的代际差异,以及由半定居与定居等生活方式的转变而产生宗教活动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陵寝树木文化整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研和整理中国古代陵寝林种、树种选择及配置基础上,探讨了古代陵寝树木的起源途径,论述了陵寝树木本身的制度文化和精神信仰文化。陵寝树木文化是森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精神观念等在森林文化中的曲折反映,迄今仍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多元的民族文化对元代文学创作有重要意义。草原文化有自身的文化特性,如坚毅勇武,豪爽真率,注重经济等,这些草原文化的民族习俗深深影响到了元朝的治理。蒙汉治国存在着文化差异,大元王朝始终以蒙古贵族利益为上。在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中,少数民族文人取得较高的文学成就,元曲和诗歌都深受草原文化的熏陶,这种文化使元曲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诗歌的风格更为雄浑壮丽。多元的文化格局促使元代文人更为关注自我,重视自我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讽刺是社会生活中的语言艺术,讽刺诗是源远流长的世界性诗歌体裁.中西方政治、文化及诗歌生态的巨大差异造成了中西方讽刺诗在文体形态上的巨大差异.中国讽刺诗具有节制宽容的风格,嘲世的较多.西方讽刺诗直接尖锐,嘲人的较多.讽刺风格的差异决定了文体进化的激进与保守.中国讽刺诗人做人的保守和讽刺的中庸决定了讽刺诗文体形态的稳定,西方讽刺诗由于讽刺诗人的激进造成了文体形态的多变.西方讽刺诗人做人更自由,讽刺诗文体的形态比中国的更丰富多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