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的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成果评价存在许多问题,并且不合理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文章拟采用因特网技术建立一个分布式的网站平台,统一组织全国高校学者进行同行评价.这样就能改变评价主体、评价形式、评价流程,使人文社科类学术成果评价趋于民主化、科学化、合理化,能促进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个全面、完善、公正、科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体系建设的关键和基础是成果的评价方法。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前者表现为"以评定级",后者表现为"以刊定级"或"以录定级"。但这些方法都有其内在的缺陷和不足,晚近评价方法主要体现为三大新趋势:优化定性评价,通过"程序正义"来实现"实体正义";运用综合评价法来构建定性和定量方法的开放互动;将代表性学术论著制度作为定性评价的一种有益性补充安排。 相似文献
3.
社科理论创新与信息保障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创新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社会科学理论创新需要信息保障服务的支撑。在新世纪社会信息化条件下社科信息服务只有在内容、形式、方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探索新路子才能适应形势获得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简论社科信息事业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社科信息事业在社科知识创新中的地位与职能,认为社科信息保障、信息技术支持、特色信息服务是社科图书馆在社科知识创新中的三个重要功能;并从社科信息载体、信息记录、信息资源配置和信息机构物理形态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条件下社科信息机构的发展趋势;认为网络化建设和管理创新是社科信息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从1815年第一本具有现代意义的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的创办到今天,中国期刊业已经走过了180余年的发展历程,期刊的壮大和发展为中国现代学术制度的建立,以及现代文化的启蒙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引领作用。当代期刊业的快速发展是不争的事实。有数据表明,1988年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数量仅[2] 相似文献
6.
从学术规范看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多年来,一些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在反对学术腐败、建立学术规范方面作出了切实努力.对于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来说,学术规范主要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术规范,或叫学术研究基本规范,其本质和精髓就是要求学术创新;二是具体的编辑规范.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可以在一定情况下适当"逾越"规范.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1)笔者以为,习总书记的这段论述不仅适用于文艺创作,对于学术期刊的建设也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学术刊物也应该既有顶天立地的高端杂志,也有铺天盖地 相似文献
8.
社科期刊发展应具有自己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引导学术发展,学术提升期刊品质,期刊与学术应该形成可持续的良性互动,这是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和提高社科期刊质量的重要途径。社科期刊不能仅仅满足于被动地发表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9.
10.
2014年10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一行5人在银川与宁夏社会科学院进行“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与改革发展”座谈。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常务副主任荆林波、期刊及成果项目部副主任苏金燕、期刊及成果项目部逯万辉、评价数据项目部何玉琼、评价中心博士后刘博与我院期刊中心所属《宁夏社会科学》、《回族研究》、《西夏研究》三刊编辑等20多人参加了座谈。我院党组书记刘日巨出席并讲话,副院长刘天明主持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1月5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人文杂志>承办的"全国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高层论坛暨人文杂志创刊50周年庆典"在西安唐华宾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2.
美国标准能成为中国人文社科成果的最高评价标准吗?——以SSCI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SSCI简介及其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标准的状况SSCI(全称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The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编制的“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缩写。它创立于1956年,后经1994和1998年两次扩大调整来源期刊目录和数量后,现 相似文献
13.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央的《建议》,制定描绘了我国在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确立了实现宏伟蓝图的指导思想、工作理念和方针政策,是指导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中央的《建议》明确指出:要“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积极推动理论创新,进一步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进一步树立使命意识和机遇意识,在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积极努力地服务社会、发展自己,为哲… 相似文献
15.
正"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怎么办?"宝鸡社科联围绕把握导向、服务决策、社科评奖、学会管理、社科普及和办好刊物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形成了创新是社会科学生命的共识。一、突出理论创新,提升辅政水平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幸福是地方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天职。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价值追求与社会担当。宝鸡的社会科学研究需要社科工作者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研究和创新。必须注重把基本理论转换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加快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理论创新就是要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宝鸡特色、宝鸡声音、宝鸡理论、宝鸡专著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0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学术期刊与学术评价论坛暨‘复印报刊资料’品牌创建50周年庆典"在京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的科研部(处)负责人、图书馆负责人、人文社会 相似文献
17.
《江海学刊》2012,(5):27
毫无疑问,在当今数量化的考核机制的外在促逼和数字化的生产工具的内在辅助下,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跃进式增长:汗牛充栋的学术论文,卷帙浩繁的学术专著,恰如生产过剩的商品一般,不加节制地汇聚堆积成一道触目的学术景观。然而,量的急剧扩张似乎并没有顺理成章地拉抬质的层级跃迁,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主性之匮乏,原创性产品供应之短缺,依然是一个长期的悬而未决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究其缘由,毋宁说,急近功利的数量化的考核机制变相催生着理论生产的"来料加工"模式,而数字化的生产工具的肆意滥用则进一步为"处理思想资料,摆弄哲学概念"大开操作主义的方便之门。理论工作行为的短期化正在逐渐排挤一个民族代代传承的渊兮湛兮的慎终追远之思。在看似愈来愈规范的学术研究中,理论与现实渐行渐远,域外搬用与本土原创南辕北辙:"有些研究者只是简单地把西方的东西拿来,有些研究者则径直运用‘西方的理论+中国的材料’的模式,满足于以中国的材料证实西方的理论,还有些研究者完全以西方的问题作为自己的问题……"这些研究者对自己脚下这片土地的轻忽,对西方貌似中立理性学术的盲从,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逻辑的蔑视,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事实上,在我们看来,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正处于即将超越量变迎来质变的飞跃的前夜。因此,尽快走出中国学术的外部支配性阶段,尽早从理论生产的"自在"环节过渡到"自为"环节,从而进一步挺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建构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促成一种学习的文明向创造的文明的转变,就是时下中国学术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本刊特别以"理论自觉:从基础问题出发"为题,邀请多位知名学者专题研讨,希望能够引发国内学界同仁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笔者曾撰文指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可以分为三重境界,①此处再借这三重境界之说,从学术期刊的角度谈谈中国学术国际化的问题。所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化的三重境界,其第一重境界是把西方学术转译为中国现代学术,这也可以称为中国现代学术的输入阶段。从语言上看是从西文翻译成中文;从学术流向上看则是从西方 相似文献
20.
前些年学术界关于人文底蕴与学术创新的关系的讨论,是在概念模糊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文指出,人文底蕴概念的核心是历史时间上的区分,即有"传统的"、有"现代的".现代人文底蕴主要以个人权利与自由的原则、方法怀疑论的精神和现实历史图式的原则为标志,它不仅与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直接相连,也通过影响学术环境、学术气质与治学方法而决定整个学术创造.国内学术界90年代以来的有些创新的探索与尝试其实是违背人文底蕴原则的,中国学术振兴需要等待现代人文底蕴的奠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