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复旦大学中文系最近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新时期文学讨论会”。会议集中讨论了三个问题:第一、如何估价十年文学创作的成绩。与会者都高度评价了新时期文学的成就,不少同志认为新时期文学的成就超过了“五四”以来各个时期,是继“五四”文学革命以来我国文学最大的一次变革。其主要表现町归纳为:文学创作向着多元化、全方位、多层次、幅射式的态势跃动;文学批评向着广阔的理论思维空间拓展;文学观念正处于新的变革之中。第二、如何看待1985年的文学。一种意见认为,1985年文学开始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将会载入文学史的;另一种意见则认为,1985年文学缺少“拳头产品”,标新立异有余,深化凝重不足。文学界人士普遍认为应给予1985年文学以全面切实的估价。从现有层次向更纵深处开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是时代发生巨大变革的十年,是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总体结构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实行转换与变革的十年。时代的变革强有力地推进着中国文学的现代流向,铸建着中国文学的新格局。一依照人们习惯的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新时期是伴随着翦除“四人帮”的那个十月金秋一起到来的。不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转折是否以1976年的政治变动为其标志,公正的说,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并不单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时期文学已度过它的头十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肇始于这十年间。研究十年文学的一个角度,是文学中的人的世界。十年来,文学对人的描写,在观念和实践上都有深刻嬗变。这嬗变是历史留给十年和十年留给历史的巨大蓄势与巨大契机的一部分。它给我们暗示的不仅是文学的昨天,而且是文学的今天和明天。我们将分三部分概述文学世界里发生的这种人的嬗变。  相似文献   

4.
建国后三十年 (主要是前十七年 )的中国文学的艺术发展史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实际就是中国现代作家用纯粹政治感性和主观战斗精神 ,去创造光荣与梦想的心灵发展史。新时期文学在现代人文意识重新复苏之后 ,便以深刻的理性思维与强烈的批判精神 ,全面解构了这三十年文学的政治理想主义。新时期作家不仅“反思”了“左”的政治为现代中国人心灵所造成的巨大“伤痕” ,同时还将这种“反思”引入到了文化“寻根”的思想高度 ,进而艺术地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性。新时期文学正是以它莫大的叛逆勇气和悲剧意识 ,在“反省”与“解构”的艺术实践过程中 ,营造了中国现代文学新的历史辉煌  相似文献   

5.
<正> 党的十一届三年全会从召开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这次会议是我们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转折的光辉起点,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一次具有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会议。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了全面拨乱反正,系统地纠正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坚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  相似文献   

6.
资料信息     
“三个代表”理论与新时期党建资料信息日前,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于文新大厦召开“三个代表”理论与新时期党的建设专题理论研讨会。与会者认为,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提出了新时期极为重要的建党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运用和发展,集中体现了对质量建党的时代要求。专家认为,我们应该从时代高度理解“三个代表”的思想,必须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大转折、社会主义运动大曲折、我党新老成员大交替、中华氏族即将大复兴等环境中理解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从现实角度理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新时期文学,已历时十年。对它的功过是非的估价,从去年北京的“新时期文学十年”讨论会开始,评论界众说纷纭。但是,我们不能仅限于回首既往;正视它的现状,特别是展望它的未来,已成为评论界、创作界和广大读者更为关切的“热点”。今年九月,本刊邀请十几位从事文学研究和创作的同志,以“当代文学的现状与未来趋向”为题,进行了座谈。同志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和层次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表现了相当的理论勇气和探索精神。现将发言摘要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8.
文章考察了文学的现代性、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概念的内涵及其历史特征,认为现代性是文学传统不断演进、发展的根本动力。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这一看似“断裂”的文化转折,其深层内容仍然是人对现代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1956年到1966年“文革”前的十年中,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作了艰辛的探索。从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是毛泽东十年探索的黄金时期,提出了许多至今仍不失其科学光彩的女要思想和新颖理论,构思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雏型。从反右斗争以后到“文革”前,毛泽东继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探索充满了复杂矛盾,交织着科学与空想、正确与失误。造成这种情况的社会历史原因错综复杂,必须用审慎的科学态度对毛泽东这一时期的探索进行细致的、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毛泽东十年探索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林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联系,研究、继承、发展毛泽东十年探索成果,对于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国第五届文艺理论年会于五月五日至五月十日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来自全国几十所高等院校、数十家新闻出版单位、报刊编辑部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及其同行参加了这届年会。 本届年会从新时期文学的现状和文艺理论的实际出发,几经审议,拟定了“新时期文学的现实主义问题”这个中心议题。在五天的会议上,代表们就此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观实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对发展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新时期文学实践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十年,是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始终坚持改革,不断开拓进取的十年。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种种新事物,各条战线发生的深刻变化,在十年前简直是不可思议、不敢想象的。赵紫阳同志在阐述改革的意义时强调指出:“改革对于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更重要的在于它结束了封闭和停滞的局面,开辟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回顾党和国家十年来所走过的整个历程和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同样可以这样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集中地讲,就是“开辟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体现三中全会开辟的新时期的重要标志,我个人考虑,是不是有这样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新疆民族文学研究一直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和挫折发展变化着。因此,一九七六年对新疆民族文学研究来说,同样意味着一个转机的即将出现,而这一转机的真正开始,则是在一九七九年之后。人所共知,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  相似文献   

1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文选》(以下简称《文选》)是指导拨乱反正、使党摆脱长期“左”的羁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产物,是与这个伟大变革时期相应的光辉的理论著作。《文选》的发表,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新时期的文学,历来研究其思想倾向者居多,而对其整体的艺术风格的研究较少。究其原因,一则是因为我国历来有“文以载道”的文化传统,二则是对艺术风格很难作量化分析。但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之间毕竟存在紧密、有机的内在联系。正如别林斯基所说:风格是“思想的浮雕”。新时期文学的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相较十七年而言,具有明显的急剧变化、迅速发展、不断深化的特点。但反思与改革的双重奏,始终是新时期文学的主旋律。对历史反思到对民族文化反思,从文化反思到文学观念反思;从现实社会改革到思想观念改革,从思想观念改革到文学…  相似文献   

15.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会。二十年的实践足以证明,这是一次决定中国社会全面性历史大转折的大会,是一次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大解放的大会,是十次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重大突破的大会。它揭开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序幕,从此,结束了多年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不利局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它将作为一座历史丰碑,永远屹立在党的发展历史征程上。但是,我们不应忘记,十一届三中…  相似文献   

16.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三次现代性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文学在其现代性追求过程中有三次大的选择和转折 ,每一次转折都确立了一种新的现代性规范 ,即五四文学、“毛泽东时代”文学和“新时期文学”。这三种现代性规范各有其特点 ,五四文学现代性过于“欧化” ,“毛泽东时代”的“本土化”现代性规范过于封闭 ,新时期文学则体现了“整合”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屠春友 《学术研究》2002,(11):14-14
为深入研究和阐发新时期我们党的基本理论的历史发展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由董德刚教授撰著、海天出版社出版的《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新时期党的基本理论研究》一书 ,作为全国“迎接党的十六大重点图书” ,近日与广大读者见面。新的时代孕育着新的理论 ,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理论。凡是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 ,凡是重大的社会变革实践 ,总会出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三个有利于”标准集中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具有根本性的命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  相似文献   

18.
“文学是人学”这一由高尔基所开创的学术命题,不仅在前苏联的文论界遭到了践踏和歪曲,而且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也成为中国文论界讳莫如深的话题。为此,钱谷融等人在逆境中所进行的理论探索,至今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新时期以来,此一命题从作为一个颇富政治色彩的文学观念被重新提出,到对文学的“人学”内涵的反封建意义的强调,再到文学的人类本体论哲理内涵的揭示,充分显示了其不断扩大的理论空间和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期十年中,文学成就以小说最引人注目。这方面作品不仅数量庞大,其思想和艺术质量也以富于当代意识而超越于往昔。历史小说是小说创作的重要分支。在长篇小说领域里,它的成就更被公认为超越“五四”以来新文学的任何时期。十年间先后发表和出版的历史长篇新著几近百部。从肖军的《吴越春秋评话》、杨书案的《秦娥忆》、刘亚洲的《秦时月》,到任光椿的《辛亥风云录》、黄继树等的《第一个总统》,这时期历史长篇几乎为人们提供了从春秋战国直到辛亥革命的我国各个世代色彩斑斓的生动历史画卷。 理论与实践历来互相促进。一定的小说理论的影响下就会出现相应的小说创作。而创作实践由于它的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它必然比理论丰富并超越理论,提供新的理论观念。新时期十年来历史小说观念的嬗变,也正是经历了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于1988年10月在无锡召开。会议讨论了近几年我国文学发展的态势和世界华文文学格局中的中国当代文学。前者是这次年会讨论的热点。有同志认为,当前的文坛现状是“疲软”,它在人们心中造成的是“痛苦”。认为,新时期文学从70年代80年代之交的辉煌起点,经过80年代中期的繁荣,已在近两年滑下了低谷,挣扎在痛苦的、难以维系的困境中。两相对比,前期的辉煌是因为它在思想上的锐气与真诚,以及相同于“五四”民主科学精神的内在气质。这种难忘的文学现象,不能用“轰动效应”一笔抹煞。文学不单纯追求“轰动效应”,但至少不能回避惨淡的现实。而当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