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上海把民族工作做进社区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的社区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一定地域内居民生活的共同体。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把社区建设和管理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上海正在向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迈进。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发挥社区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是上海组织实施宏伟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社区民族工作是社区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务必要抓住上海社区工作发展的有利机遇,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来研究社区民族工作,努力开创适应社区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社区民族工作。1996年3月27日,中共…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打破了社区民族关系既有的状态和格局,呈现出新的特征.根据不同的标准,社区中的民族关系可以划分出多种类型.依据社区中民族结构的差别和族体间互动形态上的不同,可以分为一元主导型、两元共存型、多元制衡型:依据社区中民族间交往的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有限交往型、无限交往型.多样化的民族关系类型是当前中国民族地区一种实际状态.  相似文献   

3.
杨宇琦 《民族学刊》2023,(10):77-87+155
城市民族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体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国家需要,但鲜有研究探索社会心理路径对城市民族社区治理的潜力。当前城市民族社区治理面临三方面心理秩序失衡:社会适应与社会关系重构导致民族归属感失序、大众传媒与精神文化需要不匹配导致社区居民获得感空心化、社区结构差异与治理动力不足导致居民参与感欠缺。社会心理服务有助于创新城市民族社区治理路径并提升治理效能,可从三方面开展工作:提振民族文化多样性认同与尊重,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归属感;助力社区成员城市融入,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社会融合中体验获得感;依托多民族社区自治服务组织,激发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发展工作的热情,培养具有参与感的行动力量。城市民族社区中社会心理服务的赋能基础包括慎待心理健康化的服务理念、建设自治服务组织优化服务模式、突出民族特色并加强民族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最终助力实现城市民族社区治理从社区到社会的场域转移与从心理到治理的功能转型。  相似文献   

4.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主抓手和主阵地,抓好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湖北省鄂州市属于少数民族散杂居城市,现有土家族、回族、壮族等26个少数民族.近年来,鄂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各民族跨区域流动进入了活跃期。城市和社区成为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是民族宗教部门的重要任务,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关键举措。作为散居少数民族地区和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仙桃将切实加强城市民族工作,努力在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求突破,推动形成城市少数民族服务管理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李静 《民族研究》2007,3(6):22-32
民族交往伴随着民族共同体变迁与发展的整个进程,是构成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民族关系也是通过民族交往具体实现与体现的.本文从阐释交往、民族交往出发,论述了作为人类普遍心理与行为的民族交往及其对社会结构变迁的意义,认为民族的交往内驱力、民族交往认知、民族交往情感、民族交往意识,以及民族交往行为是构成民族交往心理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舞阳坝街道为例,介绍了该处以小区和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突破点,创新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管理的做法,并由此出发对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的关系、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关系、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群众的参与度等制约民族地区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银兴 《西藏研究》2022,(5):67-75
西藏社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维护社会安定的基层空间与关键场域,有其自身的文化特质、运行机理和治理逻辑,是透视整体社会运行的重要切口。随着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多民族杂居社区不断增多,这既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活动空间,也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实践平台。民族互嵌本质上是不同民族行为思想体系与社会结构系统的集合体,深入分析民族互嵌视域下西藏社区的格局样态、治理经验及推进路径,既回应了西藏社区治理实践创新与现代化转型的情境要求,也有助于促进多元文化在社区中融合发展,达成场域稳定、精神共享的状态,为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相似文献   

9.
薛熙明  杨茜好  马创 《民族学刊》2015,6(1):71-79,117-120
散杂居民族地区是中国"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的宗教地理研究关注于特定社会情境下族群或宗教团体间所发生的空间冲突和博弈,而缺乏对族际和谐交往过程中的宗教文化空间的研究。通过对滇中纳古镇一个回汉杂居社区的考察发现,不但在回族为主体的穆斯林群体内部可以形成稳定的伊斯兰社会文化空间,而且在回汉族际交往的过程中,这一社会文化空间也会得到进一步扩展,同时也形成了族际间和平共享公共空间的格局。历史时期的回族文化主体地位,当代回族经济实体的强大,以及回汉在宗教信仰上的相互尊重,都使得伊斯兰文化成为纳古社区的文化表征和化解族际之间文化隔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民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人们生活文化共同体,民族群体具有语言、地域、经济和通过文化表现的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中民族关系逐步构成,作为民族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发生和经历的一种社会现象,民族交往包括民族之间接触、交际、联系、协作等,是一种同时具有社会性和民族性的社会关系整合的过程.民族关系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在不断变迁.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姜家营村的考察,来探讨民族关系的变迁对社区建设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民族互嵌"是在民族交往联系中,民族之间在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联结互动或者某个民族的社会联结镶嵌于其他民族中,在内涵上具有物质形式和精神文化两个维度的意涵,物质形式方面如互嵌式社区建设,而民族互嵌的核心在于精神文化方面,在推进民族互嵌工作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精神文化方面的意涵。  相似文献   

12.
民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人们生活文化共同体,民族群体具有语言、地域、经济和通过文化表现的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中民族关系逐步构成,作为民族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发生和经历的一种社会现象,民族交往包括民族之间接触、交际、联系、协作等,是一种同时具有社会性和民族性的社会关系整合的过程。民族关系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在不断变迁。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姜家营村的考察,来探讨民族关系的变迁对社区建设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2023,(1):26-28
<正>长期以来,广东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既是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也是汇聚港澳台及海外同胞力量的桥头堡。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对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广东落地落实落细,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广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于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呈现出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岭南大地璀璨绽放。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重要主体,其主体身份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流动人口不断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城市治理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升为国家行动和社区网格化管理具体事务。本文根据广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聚集特点及其城市适应程度,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考察了广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民族身份、职业身份、地域身份和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状况及其内在结构,提出以制度改革保障城市身份认同,以职业教育促进职业身份认同,以各民族共享的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认同,以社区为纽带凝聚地域性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5.
开放与联通,在打破并重组广州东部畲族村封闭的空间结构与内涵,促成其与更宏观经济结构相关联,由较为封闭的独立社区逐步变得开放的同时,也促使畲族人在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中择偶等婚姻观念发生巨大转变,传统的内婚制被打破,闭塞的婚姻圈随之重塑,与其他民族通婚现象日益增多。从畲族的婚姻变迁,反映出现代社会的开放、联通对畲族思想意识和生活观念转变的重大影响,以及在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个人交往”是民族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通过对个人交往情况的定量与定性研究,可发现交友关系与民族关系之问的某种联系和内在逻辑性:即通过分析藏、汉群众在居住、学校、工作、消费、娱乐活动、宗教活动和自发活动中的个人交往情况,透视西藏地区汉藏民族关系的基础和主旋律。文章即立足于将民族关系回归于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基础、最必要的个人交往,通过研究交友情况以及人们在交往背后的利益和情感交换,呈现西藏民族交往和民族关系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17.
做好新形势下城市民族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争创新作为,荆门市明目标、建机制、强管理、优服务,对城市民族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18.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步伐的推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频繁,十堰逐渐成为少数民族流动务工人员的可选之地。近年来,十堰市结合实际,将103个社区划分为650个网格,严格落实民族宗教事务网格化管理,真情服务,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和环境,实现了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的创建目标。图荪托合提·伊明托合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人,20岁起就跟随父亲来到十堰务工。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推进对社区民族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积极影响表现为增加社区内外民族交往的频率和强度,使民族关系向较深层次发展;加速社区民族间的融合.消极影响的原因:一是“人民内部矛盾”方面,即利益的诉求、人口素质的差异、民族意识的增强、文化多样性的存在、宗教信仰等;二是“敌我矛盾”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深刻内涵方面,民族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交际形式,强调交往的强度与广度;民族交流是民族关系的交际内容,强调交流的精度与深度;民族交融是民族关系的交际效果,强调交融的效度与限度。在结构样态方面,有本体结构、外延结构和总体结构之分。其中,民族交往、民族交流、民族交融间的协同与共生形成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系统的本体结构;空间、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的联结与整合形成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系统的外延结构;以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为统领的“1+2+3+4+5”上下贯通的衔接与联动形成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系统的总体结构。在理论特质方面,主要包含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等四个方面,这为更好地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