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洋务运动与山西近代化冀满红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各地区大都相继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僻处内地的山西,虽说起步较迟,但在洋务运动时期同样开始近代化。一由于交通阻隔等原因,相对沿海省区来说,山西比较闭塞。19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洋务派在沿海和长江流域各省兴办了...  相似文献   

2.
“近代化”还是“现代化”,这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本文使用的“近代化”概念,乃从中国历史传统分期框架中的“近代”概念引伸而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就是资本主义化,是从落后的农业社会实现工业化的历史过程。对于古老的封建中国来说,近代化过程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如果说,中国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那么中国西南地区近代化的起步则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抗日战争时期才有比较明显的进展。然而,总体上说来,西南地区近代化步履瞒栅而艰难,其中的辛酸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以为今日现代化建设事…  相似文献   

3.
从洋务运动看中国近代化早期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中国社会已经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条件下,由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开始起步的。洋务运动发轫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终止于九十年代中期,持续了三十多年,这段时间是中国近代化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4.
孙涛 《社会科学论坛》2004,25(10):81-83
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的条件下,由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起步的.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期间30多年,洋务派是清朝封建统治集团中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官僚士绅,他们与封建顽固派不同,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他们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建新式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通过这些措施,尝试了中国式的近代化道路,这个过程充满了个性特色,与西方各国的近代化过程相比,差异明显,其中有三个特点,简直与西方近代化过程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们趋向于把经济技术近代化称为近代化的第一个层次,把政治体制近代化称为近代化的第二个层次,把思想文化近代化称为近代化的第三个层次。据此,我们有理由称洋务运动为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领导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的是开明地主阶  相似文献   

6.
福州和厦门的开埠是福建城市近代化的起点。随着对外贸易发展,对资金融通的需求大增,外国银行和本国银行相继设立,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开始了近代化的转型,共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银行与钱庄之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现了传统与近代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西学中源”是洋务派独特的文化观之一。本文对这一文化观的形成及其对洋务运动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它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向中国近代文化转变过程中必然表现出来的一种思想文化,它在促进洋务运动的同时,又大大延缓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船政人是近代中国的亮眼群体,是福建的一张名片。福州船政借鉴西方工厂制和兵制,建立一套"中西合璧"的近代化的管理制度和军事制度,是近代中国海军的摇篮和奠基者。船政人作为近代中国海防的先行者,建树卓越,开风气之先,其海防思想和海洋经略活动,对当代中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晚清福州在武夷茶贸易中获得很大的发展,成为中国沿海上纳税收最多的城市之一。以雄厚的财力为背景,马尾船政成为晚清近代工业主要基石。为了支持多次遭受侵略的台湾,官府将台湾的现代化建设放在第一位,来自福建财政的巨额白银滚滚流入台湾,促成了台北的开发和城市化建设。同时,台湾北部的发展,也给福州带来很多的机会,福州人纷纷到台湾谋生,台北也成为福州商品的主要市场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持续了大约三十年之久,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洋务运功有两个口号;一曰“自强”;一曰“求富”。在“自强”的口号下,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并创建了近代海军。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是洋务运动的主要成果之一。目前史学界正围绕着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研究一下洋务运动时期所创办的近代海军,可能会有助于讨论的进一步开展。(一)中国创建近代海军的社会背景清朝原先只有旧式水师,没有近代化的新式海军。海军的兴建,是由于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所领导的民主革命是一百多年来中国近代化历程发生世纪性转折的重要阶段。他提出并不断加以完善的三民主义思想是当时中国最完整的近代化思想。它既表现出与欧美各国近代化常轨“从同”的认识,又包含有迎头赶上但避免其弊端的“超越”思想。剖析孙中山近代化思想的特色,既可以显现它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价值,又能给当前中国的现代化以有益的启迪。 一、与世界“从同”,创建“民族国家” 近代化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历史进程。近代世界自资本主义产生后,逐渐形成了世界市场和相应的国际关系格局,使世界各国的发展出现了某种一体化的趋势。中国经过两次鸦片战争被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强行纳入世界市场体系和近代国际格局,发生了洋务运动,在被动和依附的状态下开始了近代化历程。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许多中国人开始认识到洋务运动  相似文献   

12.
漕粮海运是清代后期政治生活中的大事。由于牵涉到“雇商海运” ,使得它直接推动了中国传统木帆船业的发展和壮大 ,但由于外国轮船势力的入侵 ,中国木帆船丧失了沿海贸易的主动权 ;在与西方势力争夺沿海航运权的过程中 ,李鸿章利用漕粮海运的利润 ,创办和支撑了洋务运动最重要的企业———轮船招商局 ,同时也直接催生了中国近代化的轮船运输业 ;义和团运动之后 ,铁路运输也加入到漕运事业中来 ,加速了中国运输业的近代化步伐。因此 ,漕粮海运对于清代运输业的变迁 ,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洋务派错失了中国近代化的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的最后30年,世界历史正处于“相对和平时期”。它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洋务派顺应世界历史潮流,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带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却未能取得成功,终于错失了中国近代化的机遇。 如果与同时期的日本和掌握藩政的改革派中下级武士比较,不难发现两者在同样历史机遇面前,由于对封建政权的立场不同、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不同、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态度不同,对不平等条约的对策不同,因而历史结局也迥异。 今天在肯定洋务派和洋务运动历史功绩的同时,从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角度,着重探讨洋务派错失中国近代化机遇的教训,对于洋务运动史的深入研究当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张之洞近代化思想的萌发及其在晋省的实践邓德艾乔志强张之洞是驰骋于晚清政治舞台上的一位颇有作为的封建大吏,是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代表。他一生的业绩是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在晚期致力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相似文献   

15.
左宗棠(1812-1885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洋务运动时期具有重大影响的领导者之一。但是,人们一般只知道他曾经创办福州船政局(1866年)和兰州机器织呢局(1880年),而不太了解他于1882年任职两江总督时还竭力筹划、兴办徐州利国驿煤矿一事,特别是左宗棠晚年的洋务思想与以前有些什么变化?有哪些进步之处?也很少有人论及,这不能不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为此,本文拟以徐州近代化煤矿的创办为线索,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错误和不当之处请同志们多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第一次改革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推动国内洋务运动史的研究,文章主要对百余年来,特别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内洋务运动史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回顾与检视,勾勒出晚清政治史视域内的洋务运动史研究脉络。纵观其研究历程,大致经历了学术"冷宫"、洋务研究"热"潮、冷却后的再出发这样一个发展轨迹,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否定肯定之起伏转变,亦成为洋务运动史研究自身迂回曲折命运之缩影。  相似文献   

17.
苏北近代工业起步的历史机遇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苏北工业是借助洋务运动高潮和维新运动失败后兴起“实业救国”运动的历史机遇兴起和发展的,并奠定了苏北近代工业基础,其主要特点是起步早、规模大、技术先进、机械化程度高,但部门结构单一,阶段性明显,近代苏北工业主要是煤矿和农副产品加工,对苏北地区经济近代化的推动作用十分有限。由于对发展苏北近代工业的战略选择的失误,重工业得到发展,而轻工业一直停步不前,加之本地区资金短缺,市场发育程度低,交通落后,劳动力市场素质低等诸因素的制约,使苏北近代工业虽起步较早,但后来落后于苏南地区。今天发展苏北经济,我们更应记住这一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8.
研究英国社会制度的近代化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且具有现实意义,因为英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方位近代化的国家,而且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目前正经历着国家的近代化进程.英国的社会制度近代化推动了整个人类由中世纪或前中世纪的半野蛮的社会状态向近代文明社会迈进,尽管向前迈进的步伐和近代化的程度,各国不一,但最终都走上了这条光明大道.自1840年以后,中国在被动与屈辱的条件下也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化进程,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就是明证.它们的发生都有着深刻的世界历史背景.所谓社会制度的近代化,是指在摧毁封建主义的基础上,确立起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而英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拥有丰富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福州船政局与江南制造局在旧中国生产发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6年创办的福州船政局与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局,同为洋务运动中创办最早的两个大型近代工业,又同为旧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开端。现仅就福州船政局与江南制造局在旧中国生产发展进行比较,就教于海内外经济史研究的同仁们。福州船政局生产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电报作为西方的先进技术传入了中国。同治光绪朝,西方人在福建沿海私设陆路电线,遭致民间力量的反对,清政府为平息争端把陆路电线收归官办,并在福州开办了中国第一所电报学堂。虽然福州电报学堂开设一年旋即停办,却为中国的电报事业培养出第一批先进人才。通过对档案资料的挖掘和分析,重新论述电报学堂开办的始末,在考证福州电报学堂开办地点的同时,也探析了福州电报学堂毕业生在近代电报事业上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