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天大家推举我为新一届研究会会长,由衷感谢!我有何德何能当此重任?窃以为主要是两点:一是我比在座的老先生们年轻一些、比青年才俊们要年长一些,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二是因为我罩着"北京大学"的大背景。既在其位,自当勉力谋政。下面我想对今后的工作谈几点想法。一是确立一个宗旨。在秦少游学术研究中力求坚持:弘扬民族正气,提升理论水平,净化学会氛围,推进秦观研究。  相似文献   

2.
秦少游词论     
秦少游词论田维瑞一宋人论词,注重“雅”“俗”之辩。柳永欲把词引向市井,还原于民间,遽遭士大夫文人朝野相讥,遂误终身功名。崇雅,皆以《花间》为正宗,视温、韦为鼻祖,北宋以至于后世遂形成一种习惯定式,视词为艳科,“侧艳小技”,壮大不为。有稍作冲破者,如苏...  相似文献   

3.
秦少游和李清照,皆以美妙深情的词作拔萃于宋代文坛,同被誉为“婉约派”的大家,但彼此又具有不同的风格,这是基于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心理特质形成的.通观秦少游一百余首词,会感到他展露于词中的愁绪大多并非起于具体可言之事,而是在抒发一种深广的、莫名的悲哀和抑郁.这种愁绪难于言表又不能不表,无法抑制又无法排遣,每每触景而生情、感物而伤怀.翻开这位“古之伤心人”的词集,“落花”“流水”“斜阳”的意象比比皆是,如“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  相似文献   

4.
为继承祖国文化遗产,扩大文化交流,高邮县将于明年五月举办纪念我国宋代著名文学家秦少游学术座谈会。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据有关史书记载,秦少游与苏轼、王巩、孙觉等文人名士曾聚会于高邮城郊泰山庙(即东岳行宫)后,填词作赋,载酒论文,州守因群贤毕集,取名为“文游台”,后人又在台后增建“四  相似文献   

5.
明人张綎在《诗馀图谱·凡例》中说:“按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这是最早以婉约、豪放对举论词的意见。他主要从艺术风格立论,以苏、秦两人为代表,把婉约、豪放视作“词体”的两大分野。他的意见受到后来词评家的重视。一类从艺术风格继续加以发挥,如江顺诒《词学集成》:“秦少游得《尊前》、《花间》遗韵,却能自出清新;东坡词雄姿逸气,高  相似文献   

6.
一、生平和思想概述(一)家世我宗本江南,为将门列戟.中叶徙淮海,不仕但潜德.先祖实起家,先君始缝掖.议郎为名士,余亦忝词客.风流以及汝,三通桂堂籍.这是秦少游送他弟弟少章诗的一段.从这诗里我们约略可以知道一些他的家世.他的祖父承议公曾经官至南康太守.父亲元化公尝游太学,事胡安定为师,很早就去世,当时少游才十五岁.少游生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那年正是他祖父到南康赴任,路过九江,少游就生在九江的.少游名观,字太虚.少游是后改的字,据说是向慕马援的从弟少游的为人而改的.又因他是高邮人,家在淮海之间,又尝自集他元丰七年以前的诗文为《淮海间居集》,所以后人  相似文献   

7.
秦观(1049—1100),江苏高邮人,原字太虚,三十七岁时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系北宋后期杰出的婉约派词人,有《淮海词》一卷共八十七首传世(据汲古阁本)。秦观在词史上的地位如何,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曾作如下评价: 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遂令议者不病其变,而转觉有不得不变者。综观北宋词坛,前期已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流派。一派以柳永为代表,主要创作慢词,长于铺叙抒情,词风平易晓畅、浅俗婉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清代著名《楚辞》学者陈本礼的《屈辞精义》作了公允的评价 ,指出陈氏注骚的特色是以文学家的眼光来研究屈赋 ,在阐发屈赋的微言大义的同时 ,着重分析屈赋的结构和艺术构思的脉络、诗的艺术特征及其运用比兴的技巧。其观点和研究方法颇具新意 ,对后来的《楚辞》研究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的“日本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中国学者关于日本词的研究作了系统评述。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夏承焘先生对日本词的关注与评述;第二部分论中国词学家对日本词的评价;第三部分对中国的三部涉及日本词的选本即《域外词选》、《日本词选》、《日本三家词笺注》分别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许慎《说文》成书后在学术界的流传情况作了介绍,概述了《说文》对我国文字学研究的深远影响,并对唐人李阳冰刊定《说文》、北宋徐铉校订《说文》分别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