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月落乌啼,霜华满天,江枫隐隐,渔火点点,钟声回荡,客船漂泊,这是唐代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描绘的一幅有声有色的秋江夜泊图,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小诗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绝唱,就在于它创造了完整的情景交融的典型化的艺术意境.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一下《枫桥夜泊》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2.
张继《枫桥夜泊》及其接受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张继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艺术魅力的来龙去脉 ,具体梳理了它的意象生成史、现实影响史和诗人接受史 ,并从中抽绎出“景咏相生”、“连锁接受”这两条文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以《枫桥夜泊》知名于世的张继,其籍贯素有襄州、南阳、州三说。傅璇宗先生在《唐代诗人丛考·张继考》中赞同南阳说,理由是: 独孤及与张健为同时人,又张继与皇甫冉交契至深,而独孤及则曾应皇甫冉之弟皇 甫曾之请,为皇甫冉的文集作序,独孤及对张继当有所了解。因此张继的籍贯,当从独 孤及文与《宋高僧传》,改为南阳人。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声乐作品演唱中,最难以把握和演唱的是短小却又精美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我国著名的《枫桥夜泊》是由我国古诗词改编而成的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通过对《枫桥夜泊》的艺术分析,详细探讨了艺术歌曲的演唱诠释,认为要真正达到完美地演绎这首作品,除了首先要掌握必要的歌唱技巧和积累一定的文化素养之外,还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枫桥夜泊》这首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歌词的艺术内涵,以及词与曲和音乐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读张继《阊门即事》施红梅因为《枫桥夜泊》,张继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张继还有一首诗也与苏州有关,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这首诗就是《阊门即事》: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兵源缺乏,遂广征农夫...  相似文献   

6.
正"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留下的这首《枫桥夜泊》,传唱千年,这也几乎成了苏州的一张名片。苏州,中国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才子佳人汇聚。自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小家碧玉"的苏州却爆发出惊人活力,坚持改革追求高质量发展,先后抓住农村包产到户、浦东开发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机遇,形  相似文献   

7.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一千二百年来,传播中外,脍炙人口,是不朽之作,人们对诗的理解,也大致相同。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的《江西日报》,发  相似文献   

8.
包括张继《枫桥夜泊》在内的数首唐诗所言之"寒山"、"寒山寺",皆为诗歌意象,而非实指。唐代尚无具体实在之寒山寺。宋人称今天寒山寺为枫桥寺或普明塔院。今天寒山寺之名虽肇端于张继夜泊之诗,而实乃定名于元明之际。寒山子"寒山无漏岩"诗所言之寒山,应是苏州虎丘。张继诗中的"寒山寺"若被理解为虎丘寺,或更近乎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9.
包括张继《枫桥夜泊》在内的数首唐诗所言之“寒山”、“寒山寺”,皆为诗歌意象,而非实指。唐代尚无具体实在之寒山寺。宋人称今天寒山寺为枫桥寺或普明塔院。今天寒山寺之名虽肇端于张继夜泊之诗,而实乃定名于元明之际。寒山子“寒山无漏岩”诗所言之寒山,应是苏州虎丘。张继诗中的“寒山寺”若被理解为虎丘寺,或更近乎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0.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踩着《枫桥夜泊》的诗韵,踏入了寒山寺胜境。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千古佳句,使寒山寺名驰天下,蜚声海内外。如今的寒山寺,殿堂壮观,钟楼巍然。日前竣工落成的仿唐木结构楼阁式佛塔“普明宝塔”,金顶闪烁,宏伟端庄,又为这座名寺增添了新的景观。 寒山寺,建于六世纪初梁天监年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贞观年间,名僧寒山与拾得曾由天台山来  相似文献   

11.
苏州号称“东方威尼斯”,以“泽国”著名于世。正由于它临近太湖水乡,所以小桥流水横贯城闉,风光异常秀美。白居易所谓“红栏三百九十桥”,也只是约略指出这里桥多而已。即使是像白居易那样的伟大诗人,也没有咏遍苏州的桥,真正以描写枫桥而驰名千古的,却是另一位诗人张继。 我记得张继的名声,并不比李白、杜甫、白居易低,凡是念过几天书的人,很少不会背诵《枫桥夜泊》诗的。只要一闭上双眼,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鲜明诗境,就会浮上心头,迫切希望身临其境去看一看那姑苏水乡的枫桥。  相似文献   

12.
诗贵于精     
在我国灿若繁星的诗坛上,一些伟大的诗人由于他们留给后人大量的艺术珍宝,而为人称道,受人承仰,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盛名。同样,也有一些诗人,他们的作品并不多,甚至仅仅是精在一两首、妙在一两句、奇在一个字。然而,他们也会赢得名垂文史,声振诗坛,成为文坛上传诵的佳话。中唐诗人张继,他的作品并不多,然而,一首《枫桥夜泊》便使他声名大振,为历  相似文献   

13.
一旅游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品种,在中国源远流长。游记、山水诗词、名胜楹联等旅游文学作品中,有不少各篇佳作经久不衰,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少人就是受到旅游文学名篇的感染和影响而激发起旅游热情,踏上旅途的。张继的《枫桥夜泊》吸引了国内外多少游客不辞千里来到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又有多少人在西子湖畔吟诵苏东坡、白乐天的西湖诗句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所以说旅游活动孕育和产生了旅游文学,而旅游文学又激发和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张继《枫桥夜泊》诗,长期以来传诵不绝,脍灸人口。近日,友人见告,清俞樾书张继诗时,曾说:“江枫渔火对愁眠”句中的“江枫”两字,宋代旧籍记为“江村”。为此,笔者对张继的《枫桥夜泊》进行了一番考察,拾得异文、疑义四点:一、“江枫”或作“江村”;二、“枫桥”或作“封桥”;三、“愁眠”或作山名;四、“半夜钟”疑无。对此异文、疑义,笔者稽查文史资料和苏州地方志,作文逐一辨证,发表些个人意见,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犹如一幅笔墨淋漓、声色俱佳的音画,它是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艺术结晶。艺术的演绎和诠释它,对于开拓和创新中国声乐艺术走向世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所谓模糊,即:“不分明、不清楚”。模糊语境是指上下文内在联系的朦胧的、潜含着作者审美意识和心理活动,给读者留下想象追意的空间。作为译者,必须善于从这种语境中发幽掘微,再现原作的神韵与风貌,以沟通作者、译者、读者的心理,增强理解,有效交流。这种语境比较广泛地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诗歌中,譬如唐朝诗人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全  相似文献   

17.
以《枫桥夜泊》四个英译本为例,从主位推进模式探讨中国古诗翻译,认为在古诗翻译研究和实践中应当关注诗词所呈现的主位推进模式及其体现出的语篇效果,应尽量顺应原诗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18.
<枫桥夜泊>描绘出的是一幅朦胧静谧、清冷幽美的秋日江南水乡夜行图.融情入景、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是<枫桥夜泊>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其经典意义的形成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除去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无法拒绝的魅力外,还有几方面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一是关于"夜半钟声"有无的激烈争论;二是历代诗人的不断题咏,表现对张继诗创造境界的追慕;三是历代唐诗选本的不断选录,事实上也扩大了<枫桥夜泊>的名声.此外,近代以来不断有著名画家通过画笔重现<枫桥夜泊>诗的意境,作<枫桥夜泊图>,这些作品对现代传播、扩大<枫桥夜泊>诗的声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们普遍认为诗歌不可译,或者说无法再现原作的原姿原貌。翻译家汪榕培先后将《诗经》、《老子》、《易经》、《邯郸记》、《陶渊明集》、《墨子》等翻译成英语,并赢得了普遍认可。汪榕培在翻译实践中一直遵守"传神达意"的翻译标准。结合汪榕培翻译的《枫桥夜泊》,从"传神"和"达意"两个方面,与《枫桥夜泊》的其他几个英文译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汪榕培翻译的《枫桥夜泊》更能做到"形神兼备",即"传神地达意"。进一步分析"传神"与"达意"的关系,并指出"传神达意"是较好的诗歌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20.
每读清人孙枝蔚《枫桥》:“依旧钟声夜半过,谁如张继善吟哦?老夫独少诗中画,始觉平生怨愤多。”不禁勾起我对张继的研究产生极大的兴趣。借《旧唐书》、《新唐书》的作者,没有专门给张继列传,因而给对他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对张继的记载,也只有寥寥数语,现抄录如下: 员外累代词伯,积习弓裘。其于为文,不雕自饰。及尔登第,秀发当时。诗体清迥,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