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山东义和拳的兴起、性质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义和拳起源于山东,从目前所掌握的文档资料来看,义和拳最早于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在山东出现,按其斗争性质可分为两个阶段:1767—1895年为第一阶段;1896—1900年为第二阶段。本文试就山东义和拳的兴起、性质与特点,作一些初步的探析。一、1767—1895年山东义和拳的兴起、性质与特点 相似文献
3.
4.
明治天皇在甲午战争中的态度与责任如何 ?长期以来 ,日本的某些史学家或把他说成是这场战争的反对者 ,或把他视为被军部和政府拖入战争的被动角色。通过对明治天皇在甲午战争全过程中的言行及作用的探讨 ,可以看出 :明治天皇是这场战争的直接推动者和领导者。无论是战前的扩军备战、建立战争体制 ;还是亲自批准向朝鲜派出军队、对华发表宣战诏书、坐阵广岛大本营、协调内阁与军部在战略和策略上的分歧、筹集战争经费、鼓动日军的战争狂热 ;抑或是操纵马关议和、决定接受“三国”干涉 ,等等 ,明治天皇自始至终都扮演着积极主动的角色 ,发挥出了专制君主和最高统帅的作用 ,故犯有“破坏和平罪” 相似文献
5.
大刀会及其反洋教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山东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做为山东义和团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刀会,是最早投入反洋教斗争的群众性组织。大刀会的出现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而,考察大乃会的组织源流、性质及斗争情况,对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有一定意义。一活动在鲁西南与江苏交界砀山一带的大刀会,是由曹县刘士端、单县的曹得礼创立的。刘士端、曹得礼领导的大刀会,原名是金钟罩。光绪二十二年山东巡抚李秉衡在奏折中说:“臣查大刀会即钟罩邪教,由来巳久。”清御史蒋式芬也奏报说:“曹县境内……近有头目刘姓者倡演铁布衫及金钟罩体邪法。”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五登州《山东时报》也 相似文献
6.
7.
一五四运动在山东的迅速兴起,有着它具体的历史条件和极其深刻的社会根源。鸦片战争之后,长期奉行锁国主义的满清帝国,门户洞开,资本主义列强争先恐后地侵入了中国。从此,中国便逐渐沦为各帝国主义共同宰割的半殖民地。山东半岛,临黄海之滨,扼渤海咽喉,为北京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胶州湾水域深阔,并有定风岛可以避免风暴的袭击,是一个重要的海军基地。因此山东成了帝国主义觊觎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争与士大夫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士大夫心态是中国传统社会精英层的思想表现,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方向和主流。在甲午战败和马关逼和的局势大动荡中,这批精英层的思想经历了剧烈的震荡和冲击,传统的价值观念、伦理取向与行为模式发生进一步分化,归结起来则是:大国心态的失落和随之伴生的民族觉醒。本文试图从历史学和文化心理学的双重视角分析士大夫层在甲午战败后针对以下三个方面所作的反省,以显现其大国心态失落与民族觉醒的双重轨迹。 相似文献
9.
10.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3)
后勤体制是战争机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筹集战费、制造和购买军火物资、保障军队给养及军队调遣物资转运,都具有重大的作用。所以,后勤体制能否适应战争的需要,是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一甲午战前的清军后勤体制 相似文献
11.
12.
13.
何兰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日本的产业革命从1870年工部省建立开始,到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为止,进行了三十五年左右的时间。而甲午战争之后的十年,即产业革命的最后阶段,是其飞速发展时期。在这期间,日本国家政权不仅加紧了对国内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而且加紧了对外进行侵略扩张。以甲午战争为标志,日本开始大踏步地走向了侵略战争的道路。实质上,日本资本主义就是靠剥削、战争和掠夺才发展起来的。_甲午战争是日本产业革命,也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因为战争给日本D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有利条件。概括地说:第一,侵占了中国台湾及澎湖列岛,强迫… 相似文献
14.
(一)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两国国力强弱的总比较。重要的两国战争,往往决定着两国的命运与前途。中日甲午战争,正是决定近代中国和近代日本的命运与前途的一次战争。打败了的中国,便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深渊,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几代人民吃足了苦头。打胜了的日本,便一跃而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强国,称 相似文献
15.
刘志坚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2)
后勤给养是战争成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给养方面的困难,往往使军队的伟大胜利的光芒消失,各种力量耗尽,退却成为不可避免".可见给养对战争的重要性.而军粮的供给,克劳塞维茨在他所著的《战争论》一文中把它分为四种形式:即屋主供养(由军队驻扎的当地居民提供给养)、军队强征、正规征收和仓库供给.在整个甲午战争中,除了 相似文献
16.
甲午战争与中国军事近代化刘子明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军事发展史上一个转折点。清军的掺败,人们才真正认识到清朝军事建设的全面落后。袁世凯说:“中国军政废驰,匪伊朝夕。其弊端之尤著者,在于营制不一,操法不齐,器械参差,号令歧异。为将者不习谋... 相似文献
17.
19.
张之洞与中日甲午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是晚清政坛上的著名人物,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他先后在湖广总督、两江总督任上。尽管没有直接参加指挥战争,但对这场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战争十分关心,其行为和主张对当时有着重大影响。过去在研究中日甲午战争史时,对他的作用和影响注意得不够,专题研究成果亦少。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点粗论,求教专家学者。一、较早警惕日本帝国主义1894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的事。但临战前夕,清政府仍麻木不住。1894年5月,“东学党”败,日本政府理所当然应从朝鲜撤兵,而且清政府已向其提出同时撤兵。但日本政府借口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