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马威说:“在当今的文坛上,冯骥才是一位令人着迷的作家。”(《冯骥才代表作》前言第15页)。的确如此,冯骥才是当代知名度很高的作家,是令人着迷的作家。本文不打算对冯骥才的作品作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分析,而只想对他的部分短、中篇小说的语言特色略加分析。见微知著,由此可见冯骥才语言风格之一斑。依据的材料是黄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多卷本大型文学丛书《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文库》《冯骥才代表作》卷。  相似文献   

2.
著名画家韩美林在谈到冯骥才的文化担当时说:"我们这一代人跟共和国一起长大,到现在还在做学问,依然是国家的栋梁,非常了不起,因为年轻人中没有栋梁",韩美林说他与冯骥才两人之间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灵魂不能下跪"。该怎样理解韩美林和冯骥才这样的共识?我们知道,冯骥才是国内坚定地身体力行倡导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大家,他曾将所有奔波田野十几载的有关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演讲、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2006,(2)
冯骥才小传冯骥才,中国当代作家和画家。1942年生于天津。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其作品《啊》、《雕花烟斗》、《神鞭》、《三寸金莲》等获全国文学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等10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30种。  相似文献   

4.
绿茶书情     
正《记述文化五十年:冰河凌迅激流中漩涡里》冯骥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5月《冰河》《凌迅》《激流中》《漩涡里》四部曲是冯骥才一个人五十年来的文化记录,第一本《冰河》记录他在文革十年中的遭遇和秘密写作的细节;文革结束后,冯骥才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借调式写作",《凌迅》记录他在人文社的文学往事,这期间写了《铺花的歧路》《雕花烟斗》《啊!》等代表作;《激流中》讲述中国新文学时代;到《漩  相似文献   

5.
张雨 《老友》2013,(2):9-9
1985年下半年,当代著名作家、画家冯骥才应邀到美国访问。一天,旧金山中国现代文化中心邀请他去演讲。  相似文献   

6.
《雾里看伦敦》是冯骥才20世纪80年代初期访问英国伦敦之后创作的一部散文集。从“他者”镜像的角 度研究发现,正是在这部散文集中,冯骥才表现出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学现代主义两种互相矛盾的观念,这种矛盾恰 恰反映了现代性的两种互相矛盾又彼此依存的性质,即表现为现代性与自我批判的现代性。现代性的这一特征, 使得冯骥才突破了散文模式化书写,在文体上促使一种具有反思性主体的文化散文产生的同时,也从思想上为散 文书写增添了审美张力,从而对新时期以来的散文书写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何其芳同志是诗、文、评论名家,小说非其所长。然而,仔细检读这位严肃认真的作家的两篇未完成的长篇小说,这对于一个作家的全人全文的认识,对于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文学现象的认识,也自有意义。 他留下的两篇未完成的长篇小说,一是一九三六年春在天津写的《浮世绘》,在一九四○年第三版的《刻意集》中刊载了四个  相似文献   

8.
本期"对话"是在冯骥才和陈云岗之间进行的。冯骥才在文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作为文化学者,他始终以一个文化人的睿智眼光、一个文化人的责任和担当,面对千百年来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不断遗失和消亡,倾其全心致力于这方面的抢救和保护工作,目的是为了唤起公众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责任,保留下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那些美好记忆,践履着在今日...  相似文献   

9.
一我和于二辉的交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知晓他的大名,是因为他在1994年干了一件轰动全国出版界的大事。这一年,由他担任责任编辑推出的天津青年作家方刚的长篇社会纪实系列《同性恋在中国》、《艾滋病逼近中国》、《中国"野模"》、《中国人的情感隐秘》(共四部),首印达7万套28万册,创下了当年全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的记录。这无疑是他人生中最  相似文献   

10.
轻松一刻     
《社区》2013,(25):64-64
眼睛太小 一位朋友眼睛很小,上课时经常被老师认为在睡觉。对他打击最大的是,有一次,哥们儿在家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他妈妈从屋里出来看见他躺在沙发上,就蹑手蹑脚地把电视给关了,然后拿了一条毛巾被给他盖上,朋友一直没好意思出声……  相似文献   

11.
解放初的一天,几个警卫战士准备把毛泽东在中南海住处书房里的一张大沙发搬出去,放在另一间房子里。因为门小沙发大,几个战士横着比,竖着量,又抬起来试了几次,还是没能把沙发搬出去。这时,毛泽东来了。他问战士:“怎么,搬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1月25日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百岁华诞之际,国务院授予他"人民作家"荣誉称号,在此前后,北京、上海、成都、泉州等地都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从2002年12月起,北京、上海、四川和山东、河南、广东、广西、福建、河北、天津等地的多家出版社即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 90年代以来 ,地域特色文学有了新的变化。林希的“津味小说”异军突起 ,受到文坛的关注。对其代表作做了文体与内涵的分析 ;结合作家经历 ,指出他的写作特点是以一方水土写人文 ,以杂色闲人揭示老城人生 ,以社会现象反观当代世相。他不仅推进了天津文学的创作 ,而且提高了中国当代市井小说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4.
贼舒服     
崔立 《可乐》2011,(2):21-21
贼已悄悄观察了这个家好久:32号楼501室,确实没人居住。一个漆黑的晚上,贼终于撬开房门。他进屋后,关上门,摁亮了灯。屋内居然应有尽有。他想舒服地仰躺在沙发上,却不能如愿。看来真的是好久没人住了,房间里覆盖了厚厚的一层灰,沙发上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 《社区》2014,(20):16-16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到天津去领一个文学奖,出版社的人领我去见了孙犁。天津至今就去过那一次,孙犁也是我唯一登门拜访的作家。孙犁的家是个大房子,并没有隔间,几个书架子也不高,后边有张床,前面有张桌子,他就坐在藤椅上。我那时把孙犁奉若神明,进去就紧张了,脸上老出汗,没敢去坐。孙犁说:坐呀坐呀。拿了凳子让坐到他跟前,又倒了一杯茶。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的历时9年的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工程为保护和弘扬我国传统的年画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影响深远。作为该工程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冯骥才先生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保护神…。通过考察冯骥才先生对中国木版年画研究的背景和基础,分析冯骥才先生在年画研究领域的主要观点及其独特贡献,有利于了解和掌握冯骥才先生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木版年画产生的重大影响,并以期有益于年画学的理论建设以及应用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商晓娜 《新少年》2012,(Z1):40-41
星期天,爸爸、妈妈结伴去逛百货商场,把王小天留在家里写作业。一个人在家里写作业绝对是一件无聊至极的事情,爸爸、妈妈刚离开家不到五分钟,王小天就浑身难受--比患了重感冒还要难受--他把作业本一丢,横着身子躺在了沙发上。就在这个时候,门铃响了起来。王小天赶紧翻下沙发,跑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位年轻的推销员,他是来推  相似文献   

18.
评冯骥才的《鲁迅的功和"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骥才在《鲁迅的功和“过”》一文中 ,从一个角度基本否定了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 ,原因是他全盘否定了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 ,同时对 2 0世纪初期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作了错误的估计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逝世三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缅怀他对二十世纪世界文学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由北京大学英语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联合发起举办的福克纳讨论会于1992年5月4日至5月6日在我校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西、河南、安徽等地的专家、学者、作家和编辑人员李赋宁、李文俊、董衡巽、陶洁、胡家峦、施咸荣、钱青,莫言等30余人。与会人员分别就福克纳研究的发展态势、福克纳作品的叙述技巧和文体风格、福克纳作品中的人物以及福克纳与中国  相似文献   

20.
冯骥才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小说家。他的"伤痕小说"、"写人生小说"和"文化小说"相继成功,是其小说不断深入发展、演变的一个鲜明轨迹。笔者更看重他的文化小说,《神鞭》即是其优秀代表。这篇小说熔文学性、通俗性和思想性于一炉,为21世纪文化小说在如何打开新的艺术空间、繁荣其创作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