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在我国广为流传。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例外。《苗岭梁祝歌》[1]就是在湘西、黔东北苗岭山寨传唱着的汉族题材的叙事长歌。它在体裁、人物刻画、语言及习俗方面独具民族特色。它在苗族地区的传播及变异有其特有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在我国广为流传。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例外。《苗岭梁祝歌》就是在湘西、黔东北苗岭山寨传唱着的汉族题材的叙事长歌。它在体裁、人物刻画、语言及习俗方面独具民族特色。它在苗族地区的传播及变异有其特有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由任士荣所移植的手风琴版《梁祝》,是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用奏鸣曲式写成。手风琴版《梁祝》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很强的民族性,它很好地将交响音乐发展手法和我国民间戏曲表现手法相结合,进行了大胆而卓有成效的尝试,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以梁祝故里争议为例,透析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现象产生起源、表现,及这些争议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指出梁祝这类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现象源于民间传说文化权属问题难以界定性及行政区划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提出通过政府协调,有选择性地整合资源联合开发并找出一条合理的梁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6.
摘要(Abstract):女扮男装是戏剧作品中常出现的桥段,反映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性别意识与两性关系。本文以中英戏剧《第十二夜》《梁祝》为例,对比了两位女主人公在女扮男装时的差异,借助性别构建理论分析其原因,揭示了该现象下的社会性别认知导向。17世纪英国倾向于用感性经验结合理性认识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份;而两晋时期的中国女性虽出现反抗意识,但无法摆脱对男性天然的依赖性。性别意识的演变受人类社会发展影响,性别解读是社会结构改变的映射,因此,两性为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应成为性别价值判定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开设“鲁迅研究”课,始终面临着在提高与普及之间,如何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的课题。在信息高速公路与日俱增与多媒体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以文科院校中文专业学生为基点,提高全民族阅读、欣赏鲁迅作品的水平,缩短鲁迅研究大师与一般民众的距离,已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从鲁迅研究这门学科的长远着想,不应忽视遗忘读者群的培育与建设。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描写贵族男女冲破世俗观念和封建礼教,并争取自由恋爱的催人泪下的浪漫悲剧,但折射出中西方在思想意识领域悲剧审美情趣的差异。本文就这两部剧作所展示的中西方悲剧心理作对比阐述。  相似文献   

9.
自东汉魏晋以来,受社会动荡影响,文学、艺术、美学以及世人的价值观等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一时期出现了以悲为美的审美思潮,为后世中国古典悲剧美学的发展与成熟做出了贡献。梁祝故事即是产生于这一时期的经典叙事文学,并在后世的发展中传承了魏晋美学的审美元素。从梁祝故事可以窥见魏晋六朝的以悲为美在广度、深度、延展度上的发展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
摘要(Abstract):作为政治话语的“民族形式”落实到文艺界,既包含一般理论问题,又包含具体的现实诉求:以理论上的“民族形式”指导实践,为创作提供具体方向。十七年时期,以《梁祝》为代表的民族化典范之作,从表面上看是对“民族形式”的延续,实际上完成了西方形式的运用与再创造。对“民族形式”理论下的创作实践进行问题谱系的延伸,有助于我们反思“民族形式”这一范畴的现实意义,为重新认识十七年时期艺术发展的现代进程提供了新视域。  相似文献   

11.
大学语文在高校遭遇到的困境,主要是由于课程设置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因此,大学语文的改革应该围绕学生的需求重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与,在互动和专题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多形式和多角度地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语文趣味、生动的优势,真正实现语文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2.
试论女书唱词《祝英台》与壮剧《梁祝》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的强弱态势、民族性格以及文化传播主体、途径、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女书唱词《祝英台》与壮剧《梁祝》的文化差异 ;强烈的女性意识是女书唱词《祝英台》最突出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3.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等方面有科学的规定,以此为依据,我们对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体质进行了测评,并对其测评得分及成绩分布等结果进行分析,反映出南京工业大学学生体质的总体水平仅处于及格状态,其原因与学业任务过重、缺乏体育锻炼关系密切。应在科学测试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美术欣赏的意境感受过程,将之分成直觉之眼、想象之眼和精神之眼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新疆高校本科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约占50%以上,少数民族学生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高校总体的教学质量。针对目前少数民族学生教学质量相对较低的现状,本文对这一现状产生的原因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总结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实施,且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的一些教学方法,来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悲怆》是一首追求美的理想、要求人生平等和幸福生活的雄伟诗篇。它反映了在启蒙思想的影响和法国大革命的鼓舞下 ,作者勇敢地向命运挑战 ,决心用自己的音乐为人类争取自由和幸福的理想、信念。全曲充满着斗争的力量和热烈追求的激情。该曲作为早期奏鸣曲的杰作已经明显地体现出贝多芬奏鸣曲戏剧性、英雄性、交响性的基本风格与特征 ,是一首倍受欢迎的钢琴曲。  相似文献   

17.
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自由、充分、全面的发展,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在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改试点班的教学中 ,尝试了“以学生为中心 ,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全新教学模式 ,使试点班比非试点班成绩显著提高 ,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19.
战后整个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成为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重大事件。作为当时知名的时政评论刊物《观察》周刊对此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尤其是储安平,他多次撰文发表自己对于学生运动的看法,成为当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学生运动评论的代表。他对学生运动发生的原因做了深入的分析,对国民党与其他媒体的态度进行了毫不客气的批评,对学生运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且意识到了这场学生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他的观点代表了中间势力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20.
阅读欣赏可以给学生打开一扇窗,但学生往往只能看到窗外的风景,却不能让自己成为风景。这就需要给学生开一扇门,指一条路。教学中,我们可以以选文为范例,以教材中涉及到的小说八大元素为训练对象,进行专题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