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形而上学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缺陷是用超出了经验范畴的纯粹概念的逻辑推论 ,建构绝对的、普遍有效的体系。与其全面对立的不是辩证法 ,而是唯物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全面对立的形而上学 ,理论上表现为传统形而上学的观点和方法 ,认识上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相脱离 ,实践上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唯物辩证法是一块整钢 ,无法从中提炼出“纯粹的辩证法”或“纯粹的唯物论”。坚持唯物辩证法 ,就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既反对理论和认识上的形而上学 ,也反对实践上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2.
近来在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了一种肯定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其现实意义,它不仅对于唯物辩证法的创立,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坚持和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实践证辩法,还是唯物辩证法?主导我国哲学界数十年的传统教科书体系一直认定是后者;陶富源先生在《唯物辩证法与实践的、劳动的辩证法》(载《哲学研究》1996年第7期)一文中至今仍坚持此说。当有论者提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实践辩证法时,遭到了陶先生的反对。但是,笔者认为,陶先生的反对理由并不充分,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说明。陶先生坚持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不是实践辩证法的第一个理由是:“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一种宇宙观”,它由黑格尔确定为“是支配一切事物和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4.
杨直  杨洪林 《江汉论坛》2002,(12):30-33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杨献珍坚持和宣传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坚持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同形形色色的“左”和右的错误思想,特别是极“左”思潮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命题和哲学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宝库,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为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舆论准备,为邓小平理论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四人帮”是马克思主义的死敌。他们唯心主义横行、形而上学猖獗,疯狂反对唯物辩证法,肆意篡改矛盾规律,在他们控制的报刊上从来不准谈论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各对范畴,妄图一笔抹掉这些规律和范畴。为了拨乱反正,有必要重温马克思主义导师的有关论述,彻底批判“四人帮”的反动理论,完整地掌握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6.
论价值自发和价值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银 《学术论坛》2005,1(12):12-16
价值自发主要表现为在价值本质的认识上,主观性居于主导地位;在价值理论中忽视逻辑一贯性;在价值活动中,推崇工具理性,忽视价值理性。价值自觉主要表现为在价值本质的认识上,坚持唯物辩证法,坚持从实践、事实出发;在价值理论中坚持逻辑一贯性;在价值活动中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价值意识建设,增强对自然的价值、人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等价值的认识,深刻把握价值产生、发展、运动的一般规律,不断克服价值自发,提升价值自觉性,是人和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坚持唯物主义,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创造性地把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运用于认识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辩证规律。我们探讨《实践论》的辩证观点,是为了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深对党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在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提高党的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一些同志在认识上和工作中,往往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在这样那样的片面性之间摆来摆去,问题就在于没有掌握唯物辩证法。我们一定要反对形而上学,努力学习辩证法,深刻领会列宁所说的辩证法这一‘关于包罗万象和充满矛盾的历史发展的学说’。”这段话,深刻揭示了长久以来我们一些同志在认识上和工作中的形而上学片面性的严重倾向,提出了学习和掌握唯物主义辩证法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和领会它,对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掌握和运用辩证法全面性原则,防止和克服形而上学片面性,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哲学原理 如何建构当代哲学观 1.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反思和新理解 一种观点认为,要真正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是反思自身的发展历程。对形而上学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解构。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彻底的唯物辩证法,反对以教条主义对待任何一种哲学理论,也包括自  相似文献   

10.
旧形而上学本体论是依靠知性化的思维范式、唯心主义的思想模式和理论高于实践的观念取向三个支撑点构筑起来的 ,曾遇到来自内部的“颠覆和造反”。但是 ,只有马克思哲学才真正超越和克服了支撑旧形而上学本体论的传统思维方式 ,从外部对这种本体论实施了有效打击和全面摧毁 ,并使它在整个理论架构上发生了彻底的断裂 ,改变了本体论学说史的发展方向 ,使本体论研究获得了全新的理论模式和解释原则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唯物史观的方法和“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原则结合为以“三维视界”为特征的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语境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与哲学的对抗与对话 ,贯穿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在现代 ,文学与哲学谋求彼此沟通。“诗人哲学家”的出现、哲学家由思向诗的回返 ,一方面是基于对“纯粹理性”解决人类精神与心灵自由能力的深深怀疑 ,另一方面还跟现代人文科学的语言论转向相关。而“哲学家诗人”们则主张以一种艺术化的思想替代哲学家的冷峻面孔 ,以促使传统哲学走出历史困境。诗的言说与思的言说的浑融 ,本质上是由于它们都共同指向一物———存在。  相似文献   

12.
莫骅 《社会科学家》2005,(5):165-168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贪污贿赂犯罪主体、惩治犯罪的法律机构设置及财产登记申报制度、监督方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其不同特点,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提出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中国贪污贿赂犯罪立法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互动的,它们之问存在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和深刻的内在联系.当代世界全球化的主导者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历史终将证明全球化的尽头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4.
汤志钧 《河北学刊》2005,25(4):168-173
儒家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步入近代,仍为学者所信奉。在社会变革迅速、动荡加剧的时候,不同学派会有共同的改革要求,又有着彼此不同的差异。同一学派既有治学方面的一致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又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异同、分合,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我们不能只看到暂时的同,而忽视学派之异;也不能因是同一学派,而视为一切皆同。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学资源投资力度的加大,使多元化模式的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仪器维修体制不完善、维修队伍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没有完全落实等问题。各高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办学规律,建立一个仪器设备维修与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魏红 《学术探索》2001,(Z1):118-120
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假借科学和民族文化的旗号重新泛起,损害着中华民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明辨新的有神论的种种伪装,坚持不懈的进行科学无神论世界观的宣传教育;高举科学旗帜,崇尚科学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新时期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陈建中 《中州学刊》2005,(6):102-1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国的各项具体改革提供了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正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有力地促进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当前闽台高校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为线索,分析了两地高校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为闽台高校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入,共同推进闽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德格尔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相似文献   

20.
英语委婉语是人们为谋求最佳交际效果而创设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委婉语表述内容一般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禁忌的事物、现象或者是敏感的话题,是语言中最富文化内涵的一个部分。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解读委婉语,阐释了委婉语强烈的英美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