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诚刚 《金陵瞭望》2010,(15):26-27
今年初,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用世界的眼光和国际一流的水准审视并开展新一轮城市建设.决定通过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提升3年行动计划”.着力提升市容环境、功能品质和人居质量.并决定用3年的时间对南京的1200条主次干道实施整体出新改造。优化环境.完善功能.提高群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杨舜 《金陵瞭望》2010,(17):49-49
今年初.南京市委市政府围绕“三个发展”.提出城市环境“三个提升”的举措.据此,城市建设新一轮高起点项目正式启动。“三个提升”也为园林行业带来机遇.全行业施工企业闻风而动.积极面向市场.竞争重点项目.抓好现场施工.正营造出新的绿色景观.以实际行动落实城市“市容市貌、功能品质、人居质量”三个提升。  相似文献   

3.
城市广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城市广场的形成、演进和广为发展皆源于人类的需要.人类需要的多样性、层次性、迫切性,决定着城市广场功能的复合性、特色性和功能结构的多变性,人们往往以其需要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城市广场功能实现程度的标尺.因此,城市广场功能的设计必须以人为本,并将其作为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城市体系结构、空间布局及城市功能、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我国城市问题的几点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南京是一座具有245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文化遗存与现代城市文明和谐共生,相符益彰。近些年采.部分地区违法建筑的蔓延。侵害了城市的肌体。损害了城市形象,影响了群众生活,妨碍了城市交通畅通。2002年以来.南京以老城环藐整治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连续进行拆违专项整治,尤其是2004年启动全市大拆违、2005年开展十项环境整治工程、2006年启动“双拆”工作,拆除违法建筑近800万平方米,进一步优化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带动了新一轮的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理论分析营商环境对城市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利用熵值法测算2009—2017年我国25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营商环境,实证检验营商环境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 表明:从整体来看,营商环境有效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但营商环境对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因区域、城市行政等级和城市规模而存在差异性.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营商环境将通过FDI和人力资本积累显著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环境管理事权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方式如何影响碳排放强度格局?基于2005—2018年中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探究环境分权对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环境分权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倒U形”特征;(2)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环境分权通过阻碍城市环境治理和技术进步从而推高了碳排放强度;(3)环境分权的影响效应在不同城市存在明显差异。环境管理事权下放,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城市的碳排放强度均有明显的促增效应,但在西部城市的作用效果最强;环境分权显著提高了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但在特大城市的作用不明显;环境分权使得资源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的碳排放强度升高,但此影响效应在非资源型城市不显著。据此,为实现环境分权在降低碳强度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应尽快完善中央—地方多级政府的联合管理策略,推动城市环境治理和技术进步,并结合城市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环境事权划分。  相似文献   

8.
张明 《金陵瞭望》2007,(22):40-41
近年来.下关区市容管理局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以“迎接十运会,建设新南京”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载体.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优良人居环境为主线.狠抓队伍建设.注重业务培训.规范行政执法.强化市容管理.逐步实现了城市管理由单一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由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由依靠行政命令向依法管理转变.促进了城市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在一系列的转变创新中践行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环境美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用美的规律为人们建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这一点在今天的城市建设中显得尤为迫切。如何在城市建设中确立美学主导的原则,将城市建设成为功能与审美的统一体,已成为环境美学研究的新的实践性课题。为此本刊继2009年第三期之后,再约请相关专家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更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环境美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用美的规律为人们建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这一点在今天的城市建设中显得尤为迫切。如何在城市建设中确立美学主导的原则,将城市建设成为功能与审美的统一体,已成为环境美学研究的新的实践性课题。为此本刊继2009年第三期之后,再约请相关专家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更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环境美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用美的规律为人们建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这一点在今天的城市建设中显得尤为迫切。如何在城市建设中确立美学主导的原则,将城市建设成为功能与审美的统一体,已成为环境美学研究的新的实践性课题。为此本刊继2009年第三期之后,再约请相关专家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更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环境美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用美的规律为人们建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这一点在今天的城市建设中显得尤为迫切。如何在城市建设中确立美学主导的原则,将城市建设成为功能与审美的统一体,已成为环境美学研究的新的实践性课题。为此本刊继2009年第三期之后,再约请相关专家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更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环境美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用美的规律为人们建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这一点在今天的城市建设中显得尤为迫切。如何在城市建设中确立美学主导的原则,将城市建设成为功能与审美的统一体,已成为环境美学研究的新的实践性课题。为此本刊继2009年第三期之后,再约请相关专家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更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金陵瞭望》2007,(8):F0003-F0003
继续开展“双拆”工作,是一项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是造福市民百姓的民心工程,全市上下将共同努力,改善城市面貌,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把南京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城市”。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系统是自然与社会协调统一的载体 ,是建设和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的生态基础。要想使现代城市人居环境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功能 ,解决日益凸显的城市生态病 ,就必须加快城市生态系统的完善 ,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全面、流转畅通、高效有益的生态系统网络。  相似文献   

16.
朱四海、熊本国在《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第10期撰指出,目前中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并且付出与收益的非相关性也没有通过相应的利益机制来加以平衡。“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同时环境改善的效果并没有得到公平分享,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由于改善环境的投资主体主要放在城市,城市的人居环境改善明显,农村却由于耕地和林地遭到城市扩张的侵蚀、工业企业相继在农村落户以及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向农村排放等原因,环境逐渐恶化。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农业将凸显其生态产出的重要性,经济发展对农业生态支付租金、生态消费支付生态成本,租金由生态的影子价格决定,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经济全球化过程的推进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内外的经济学家提出了环境经济学理论,即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服务环境,增强吸聚资金、人力资源的能力,实现区域经济速度和质量的提升。这种变速将以几何级数实现经济的升腾。整洁清爽的城市环境对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有极大的好处,将使城市环境在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综合效应,外地过客也愿意在美景中停留甚至投资,因此说,城市环境是一座城市的卖点和亮点。  相似文献   

18.
在2008年新浪网络盛典城市类评选中,成都被评为“2008年度品牌城市”。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给成都带来了一场重大危机和挑战,然而,在一定意义上这也是成都城市形象提升的机遇。地震发生后,成都市政府动员各方资源,迅速行动,危机公关和城市营销的种种举措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今天的成都.在外人眼中.依然是那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相似文献   

19.
《金陵瞭望》2005,(1):44-44
Z004年,下关区市容管理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市容管理机关的正确领导下.以“加快发展、争先进位”总揽全局.以“迎接十运会、建设新下关”作为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在出色地打好“双整”、拆违、铁路沿线环境整治三大战役的同时.着力于城市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较好地完成了市、区交给的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20.
经济功能是城市最主要的功能。在工业社会时期,城市功能发挥作用的形式是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打造中心商业区可以提高城市的内部聚集效应;融入区域经济的城市圈,将提高城市的外部聚集功能,同时有助于城市的扩散功能的发挥。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决定着城市经济功能的定位及提升,应大力发展决定着城市功能发展方向的产业。在分析了连云港主导产业与城市功能定位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提出连云港港口应合理分布功能区,增强城市内部聚集功能,融入区域经济,提升城市外部聚集功能、合作中求专业化,发展特色港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