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双语制     
“个人或集体(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现象”称为双语现象。双语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当代多民族国家普遍存在着双语现象和双语制问题。双语制(亦称双语并用制)适应着民族之间或国家之间进行交际的需要,同时促进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在多民族国家中,因一定的历史原因、社会条件和自然、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双语现象和双语制问题具有不同的特点。双语现象和双语制问题必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语言的一元化与多元化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双语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人民、特别是干部和知识分子,在掌握本民族的母语之外,再学会另外一种民族语言的现象。“双语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同国家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外语;一是一个国家内的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本文所讲的是后一种“双语化”。我国是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有六十来种。在这些语言中,有些语言使用的范围广,有些语言使用的范围则较窄。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各民族之间交往日益频  相似文献   

3.
澳门回归后葡文的地位与语言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恩泉 《学术研究》2005,(12):95-98
本文从历史背景、民族地位、传统教育、科学文化、社会生活和语言的使用人口素质方面,探讨澳门回归后葡文的社会地位和澳门社会的语言架构,认为葡文作为澳门双语制中的一元将长期存在,汉语作为主导语言的地位会逐渐上升,语言学界和教育界对此应有清醒认识,并制定出相应的语言教育政策和规划。  相似文献   

4.
文章着重介绍了哈萨克斯坦双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并总结了其经验和教训。提出在新疆进行双语教育时应当借鉴哈萨克斯坦双语教育的经验教训。在新疆推行双语的教育,既要学习本民族语言,又要学习通用语言汉语,形成公民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国家,汉族是主体民族,其经济,政治,文化都很发达.新疆自古就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形成了互相学习语言的优良传统.现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少数民族要想发展只靠本民族语言是不够的,在学好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必须努力学习国语即汉语,才能提高民族的素质,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实行"双语教学"克服语言障碍,有利于共同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正> 谈到民族工作,就势必要涉及到民族语言问题。在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致性”必将更加发展,那么,各民族的语言又会怎么样呢? 一、语言是许多时代的产物 我们知道,民族是一种历史范畴,有其形成、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规律,民族语言是民族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一般说来,民族语言的发展变化又要比民族的其他特征缓慢得多,这是由语言的基础,即语言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所决定了的。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必须具有自己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这是“语言特点的本质”。但是,“语言特点的本质”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语言发展的缓慢性也就表现在这  相似文献   

7.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这是新疆的大局,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的政治责任。在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领域,我以为,我们的任务就是宣传党的民族语文政策,宣传学习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研究各民族语言发展的自身规律和不同语言相互接触、共同繁荣的现实,自觉地推动双语教学,使双语现象沿着健康的道路正常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戴庆厦的语言学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藏缅语松紧元音学说,结合语音和语义进行藏缅语法研究的理论.(二)少数民族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其研究理论和方法,应正确处理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的几个关系:语言共时描写研究与历时比较研究的关系、单一语言研究与不同语言比较研究的关系、模仿与创新的关系、语言本体研究与非本体研究的关系.(三)民族语言研究应服务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应重视语言的应用研究,如民族双语教育问题、民族语言濒危问题.  相似文献   

9.
程燕  肖奚强 《江淮论坛》2022,(3):173-179+193
对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字的国家和地区而言,科学保护和发展各民族语言文字,处理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于培育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粤北连南瑶族自治县三个瑶族聚居村寨母语使用状况的调查数据,构建多分类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对世居少数民族语言保持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孩童时期最先习得是母语保持的前提,家庭域是少数民族语言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交际域规定和影响着少数民族语言保持效果;国家通用语言与民族语言可以并举共进,积极推广普通话不是侵蚀少数民族语言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10.
双语教育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都有的教育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一直积极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育”,即一方面鼓励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生活的汉族群众学习本地区少数民族语言,另一方面,鼓励少数民族群众特别是干部和学生在掌握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习汉语言文字.本文所说的双语教育是特指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掌握了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习汉语言文字的教育.早在解放初期,新疆人民政府就明确规定,汉语课是民族中学的必修课.1981年自治区制定的民族中小学教学计划又规定从小学四年级开设汉语课,直到高中毕业.1982年自治区教育厅召开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座谈会,自治区有关领导讲话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汉语教学,认真贯彻教学大纲.并提出以  相似文献   

11.
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的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语言,正向着多门化发展。双语——即在使用母语的同时,又使用一种他民族语言的现象,愈来愈发展起来。目前国外,在西方,在日本,在苏联,会双语,乃至三语、四语……的作家日益增多。在广大第三世界,双语目前也  相似文献   

12.
在对双语现象与双语教育关注重点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新疆双语教育概念与双语双文化人概念:以少数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汉语作为教学语言,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的运用达到学习两种语言与两种文化,同时学习学科知识的添加性教育。双语双文化人是指通廖若两种语言、适应两种文化,既熟悉本民族语言及文化并对其充满感情,又熟悉另一民族语言及文化并对其持尊重、了解与包容态度,并能够与之和谐相处的人。  相似文献   

13.
双语,就是同时使用和发展两种语言。一门是本民族母语,一门是较发达的外族语。在我们新疆,双语一般是指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汉语。双语现象不是人为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为适应多民族地区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了解决民族间的交流和联系而形成的。它的存在有利于民族自身的发展,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社会进步。它已经成为多民族地区语言使用方面的一种必然趋势。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在新疆与内地与中原地区长期的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交往中,各族人民有着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的优良传统,双语现象由来已久,一部古丝绸之路繁荣文化的历史就是最好的例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自治区党政部门的重视和关心下,自治区的双语工作有了很大的发  相似文献   

14.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国际交往的增多,第二语言学习与应用成为全球的普遍现象,双语问题也成为了世界性的问题。然而,随着我国双语教育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一些少数民族发生转用汉语现象,一些民族语言甚至处于濒危状态。保有祖国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朝汉双语人在寻求语言功能价值和情感价值之间最大平衡点的努力,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此,我们可以以朝汉双语集团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全球一体化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民族语言和汉语如何实现“双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双语教育是微观文化,是多民族多语言地区维护稳定的软实力和稳定剂,是历史上民族团结、国泰民安的灵丹妙药。双语是延缓保存濒危语言财富的有效栽体,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价瑰宝,是多元一体大文化中不灭的根。双语教育又是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潜移默化之教育,加速汉语运用、激活民族语言生态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新疆的双语(多语)现象呈现出以汉语为主、多种语言共存共用、彼此协调统一的和谐特征.这种语言和谐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既是由和谐民族关系主流所决定的,也与国家执行正确的民族、语言政策和双语教育政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人们语言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中,语言的交际工具性和人文社会性这两个基本特性的权重正在发展变化。语言的人文社会性逐渐衰弱,而语言的交际工具性需求则在显著上升、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巳经成为各民族人民发展的必要条件。新疆的双语教育,一方面保障各少数民族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一方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既体现了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原则,又适应了社会发展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语言功能的哲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人的意识、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语言还具有广泛社会功能.语言是客观化的精神工具,是群体意识的载体,民族经验的共同遗产.语言是民族传统的蓄水池,是保留传统的主要工具.一种民族语言就是一种文化模式和思维模式.从语言角度来说,人的社会化就是学习和掌握民族语言的过程.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从而有不同的意识,同一民族因不同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从而形成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意识.语言并不能完全表达人的意识.语言分为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两者各有特点,各有其应用的范围,不能不加区别地随意使用.  相似文献   

19.
<正>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藏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其中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还有自己的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字。土族人民也为自己的语言创立了文字方案,并试行了两年有余,撒拉族人民也期待着自己的民族文字方案的早日试行。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关于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的论述,认真探索民族语言发展的规律和趋向,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拟就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关于民族语言内部统一及其有关的几个问题,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20.
论汉语言与汉民族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思维方式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对民族的整体素质及其历史发展会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民族思维方式的生成与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与民族语言的特点相关联。一个民族选择了什么样的语言,也就选择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因此,探讨比较民族思维方式之差异乃至民族文化之差异不能不关注民族语言与民族思维的关系。人类语言的源起是一致的,即都衍生于原始的歌唱和下意识的手势的不断重复,而劳动过程的日趋复杂和人们交往的日趋频繁又促成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并走向成熟。这一过程在任何民族是无差别的同一。但不同民族语言形态的具体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