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大学生"村官"学员的调查和分析表明,云南省选聘到全省各地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无论具体担任何种职务,都能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做好自己所担负的村"两委"日常工作事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完成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项重要工作。在服务农民、建设农村的具体实践中,大学生"村官"们不仅与当地干部群众建立了密切融洽的关系,加深了对农民群众的真挚感情,而且通过基层的实践和锻炼,加深了对国情、农情的深刻认识,提高了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本领和能力,成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针对大学生"村官"们反映的一些问题和意见,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为大学生"村官"今后更好地履职尽责、发挥作用以及不断成长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2.
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国家政权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对待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这一问题上,从基层领导干部到农村普通群众,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通过在南京江宁地区开展的调研发现,人们对这一政策的认识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村官能否下得去、干得好、流得动。大学生村官政策从其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来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应当加强管理考核,加强机制的改革、创新和完善,不断健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我国政府为建设新农村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大学生村官"下不去、用不上、留不住"的问题.本文拟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建立"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以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层面力推的服务新农村建设举措,然而大学生村官基层志愿服务却并非一片坦途。本文以苏北地区为例,归纳出大学生村官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主体素质困境——大学生村官内在素质有待提升;政策设计困境——大学生村官身份定位模糊;环境作用困境——农村对大学生村官抵触排斥;组织整合困境——管理部门对大学生村官正式支持不足。据此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长沙市农村地区大学生村官的问卷调查,研究了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显示,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较大影响。为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政府应该健全大学生村官的保障体系,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村官的职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政府引导、社会响应和大学生积极参与的大学生村官计划,研究者在概念厘定基础上,分析计划制定、推行的相关理据;从大学生主体特征视角探讨其在"村官"工作中所具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职能;在描绘大学生村官职能发挥中的职业动机、社会认同、角色定位和心理融入等领域现象、问题基础上,研究者从环境建设、制度完备、组织管理等领域提出大学生村官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本文在对苏北灌云县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国家政策、地方实践、高校对接等方面,试就影响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客观因素作一分析,期望能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苏州市较早实现了"一村一社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当前一村一社有多名大学生村官的现象也较为普遍,本土化程度较高。以苏州市大学生村官工作基础较好的甪直镇作为研究样本,总结提炼该镇推进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经验做法。甪直镇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大学生村官工作体系,对经济发达地区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村官"计划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选拔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意义上,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扩大大学生就业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出现了从制度建立到现实操作上各方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正确分析计划实施的现状和困难,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村官政策及有效实施,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旨在破解农村地区发展难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巩固基层民主政权、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在分析大学生政治参与中政治功能的基础上,从政府、社会、乡村和个体四个维度提出新时期完善大学生政治参与路径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