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必须遵循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进生态产业发展。文章首先从政策、资源、产业基础等分析重庆市推进生态产业发展的优势,然后从产业发展模式、产业人才、创新体系等方面进行剖析,最后针对短板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江上游地区既是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主要聚集区,打赢这一特定区域的扶贫攻坚战不仅对实施好国家战略,而且对确保长江上游贫困地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基于长江上游云、贵、川、渝四省市2010-2015年的面板统计数据研究长江上游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脱贫绩效。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了地区脱贫,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脱贫绩效大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脱贫绩效。分析还发现,影响地区脱贫的生产要素、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因素等对地区脱贫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做好长江上游地区承接产业的关键是:国家层面制定计划,区域联合构建机制,承接地做好落地工作,行业协会发挥中间服务作用,承接企业培育人力资本,通过提升产业扶贫效益加快长江上游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  相似文献   

3.
长东上游地区(川渝藏)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区域之一.城市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长江上游的城市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长江上游地区的城市存在诸多问题,如城市总量较少,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分布不平衡,中心城市的聚集和幅射功能不强等.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本文进一步提出了确立重庆、成都、拉萨等中心城市在西部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创新为动力实现超规发展;有重点的扶持部分有良好基础的中等城市发展成为大城市,逐步完善城市体系;大力发展特色小城镇,促进乡村城市化等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长江经济带是国家生产力布局的一级开发轴线,作为这一区域建设发展的政策导向,经济带的区域规划勾画出了长江沿岸产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战略取向,文章分析了这一地区的现实基础、宏观环境、战略定位、发展目标,规划重点和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5.
构建长江上游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变异系数、ESDA和空间叠置分析法研究2014—2018年长江上游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空间关联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能力分化现象与不平衡状态进一步加剧,区域内部“东强西弱”能力依次递减的带状结构特征显著;区域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局部自相关特征明显,表现出“HH”型集聚增强,“HL”型集聚减弱,“LL”型集聚与“LH”型集聚空间俱乐部趋同特征;政策功能定位、本地工业产业集聚程度、公共基础投入强度等因素对区域内不同城市群存在差异化影响。应进一步缩小城市等级差距,促进圈层化建设,加快推进分区分级承接,以激发上游经济带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其旅游资源协作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全面推进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的基本途径,包括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管理体制,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管理运营模式,成都旅游经济圈、川西北旅游经济圈、重庆旅游经济圈等旅游资源开发及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都建立了文化产业园区,并呈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文化产业园区在其发展实践中还存在产业定位不清、园区市场开发力度不足、企业融资困难等不少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从优化园区产业定位、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金融支持及人才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使辽宁沿海经济带文化产业建设上水平。  相似文献   

8.
长江经济带担负着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核心重任,而建设沿江中小城市群应该是未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主要侧重。对目前沿江中小城市的总体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层级和产业分工不匹配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以长江为轴推进长江经济带中小城市群建设的战略设想和战略对策,旨为政府制定区域发展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重庆经济协作区与长江上游经济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涉及云贵川三省的重庆经济协作区基本上代表了长江上游经济带,具有若干经济特征。本文论述了对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再认识和对重庆经济协作区再发展的若干颇具新意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成渝经济区作为国家西部核心地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经济区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老工业基地的制造业基础,是西部12个省市区3个重点开发经济带(区)中,唯一具备突破行政区划、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区域。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战略支撑,建设成渝经济区有利于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国家重要战略后方基地、中西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有利于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协作,提高区域竞争力,增强区域综合实力;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大武汉经济区、长株潭经济区、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区的联系,增强区域间要素流动,提高西部各区域间经济合作水平,发挥区域的协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