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五百年,山西众多商人在事业成功的同时,身体力行地积极投资兴建戏班和票社,培养了众多本土戏曲艺术人才,热心探索戏曲艺术的改革与发展。并且通过各种商贸活动以及搭建会馆把山西的戏曲艺术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同时吸收外来的戏曲艺术营养,促使山西戏曲艺术在声腔、器乐等方面的革新,促进戏曲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浅议明清时期晋商管理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明清时期的晋商,这一华商杰出的商帮,驰骋华夏五百多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在他们的经营活动中,将其管理智慧、管理艺术推向极致,积淀了卓越而丰富的管理思想。对明清时期晋商的经营与管理活动进行研究,从中凝炼优秀的管理思想,在今天的企业管理中弘扬光大,使今日之晋商能象明清时期那样,走向世界,再铸辉煌。  相似文献   

3.
徽商和晋商是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两大商帮。通过大量文献资料,从传统文化分析的角度,考察明清时期中国的徽商与晋商。研究发现,不仅其兴衰轨迹极其相似,而且商帮性质别无二致,二者经营机制各具特色,价值取向迥然有异,其中最大区别是两者在文化渊源上折射出"徽商重儒,晋商尚武"。  相似文献   

4.
明清晋商,独领华夏风骚。其根本原因是明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开中制”、“工匠制”、“赋役制”、“满蒙友好政策”、恰克日中俄互市政策等.而山西的特株地理环境和这些政策相配合,为山西人提供了发展条件,成为山西人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深入分析明、清两朝晋商发展的成因及特点.特别指出,晋商的成功不只是由于其雄财善爱,经营有道,更因其伦理道德和儒商精神,晋商的精神和文化值得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晋商雄踞中华,饮誉欧亚,在中国商业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晋商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积淀了卓越的经营理念,诸如信誉至上、利以义制以及以和为贵等.这些理念不仅是晋商经商的制胜法宝,而且对当今企业管理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晋商鼎盛长达5个多世纪与晋商重视商业教育有很大的关联.晋商在经商之余,除重视对子弟商业伦理道德的培养外,还注重对子弟商业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从而为他们很快进入这一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现象加以总结和研究,以期为现代商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明清是福建地方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繁荣的经济和便利的交通使外来戏曲声腔通过官道、商道、移民等多种渠道传入与流播,深刻地影响了福建地方戏曲生态的变化和戏曲剧种的发展,而外来戏曲在福建繁杂的方言土语和迥异的民风民俗中,必然面临着本土化的变异以求得更大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互为融合包容的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9.
“东掌制度”是明清时期晋商的经营手段之一。其经营方式、分配方式、责权范围都有诸多优势,但同时也有很多弊端。对“东掌制度”的探讨,可对当前的市场经济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此研究以人格特质理论的词汇学假设作为方法学基础,从心理学视角尝试对明清晋商巨贾的人格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同时由16名晋商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评定产生“明清晋商巨贾人格检测表”,自编了《明清晋商巨贾略传》阅读材料。在要求被试对晋商巨贾人格进行评定后,152份有效数据的因素分析表明:明清晋商巨贾的人格由“诚信义礼”、“聪慧自信”、“稳重坚毅”和“果敢有为”四个因素构成;并且使用305份有效数据对明清晋商巨贾的4因素人格结构进行验证,各项拟合指数均在合理范围。此研究的结果与已有“中国人人格”和“古代中国人人格”的研究成果比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与重叠性。将此结果进一步与徽商人格对比发现二者存在差别,且晋商巨贾人格具有深刻的山西人人格特征印迹,表明了人格特征的文化传承性与区域人格特质的独特性及延续性。  相似文献   

11.
明清福建禁戏主要体现在禁淫戏、禁夜戏、禁酬神演剧等方面。禁戏反映出了统治者正统思想与民间俗文艺之间的矛盾,还体现了福建戏曲的生存状态与演变趋向。禁戏使戏曲向雅化与规范的方面发展,有着审美意义上的改进,但却给民间戏曲特有的群体性娱乐活动带来了较大的压制。  相似文献   

12.
封建伦理道德使妇女在人格、思想、情感等方面都得不到肯定而备受摧残和压抑。明中叶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个性解放思潮的发展,许多戏曲家开始关注封建道德对妇女身心的戕害,赋予其剧作中的女性以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的品格,以及独立的意志和爱国精神,体现出了鲜明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晋商和徽商相继兴起于明代中叶,两者虽处于不同地理环境,但其伦理内核均体现了"仁义"之道;虽然"商"与"儒"的角色定位侧重点各异,但其伦理本质都体现了儒家的义利观;晋商与徽商的伦理方式稍有出入,但其商业经营谋略与儒家的治人、治世、治国之道达到了高度统一;同时晋商与徽商由盛而衰也引起了人们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4.
历史时期,山西曾是华北虎的重要栖息地.通过对史料的重新梳理,考证出明清时期山西共计79个州县有老虎分布,发生虎患州县共计33个.虎患发生的原因应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和老虎自身的习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仅根据虎灾分布状况,难以描绘出老虎清晰的消退轨迹.  相似文献   

15.
云南戏曲渊源于原始综合表演艺术,在明清时期,受外来移民文化、外省入滇戏班等因子的影响,本土戏曲经过和外来戏曲文化的融汇与交流,逐渐发展并成熟。主要体现为戏曲创作成果丰硕,形成了节日、民俗及私家演出等多样化演出形式,到清代中叶,逐步形成了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滇剧、傣剧、花灯等剧种,同时,戏曲文化传播的渠道广、影响深,戏曲品评伴随着演出、剧本阅读等传播过程。结合明清时期的特殊社会背景。梳理这一时期云南戏曲发展的历史文化状态,对开展戏曲研究和戏曲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艺术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明清串客对戏曲生态发展的影响表现在:文人串客的影响主要在于舞台本内涵的提高与数量的丰富;各种独特见解又显示了串客们在曲论方面的建树;技艺高超的串客也是戏曲表演技艺的缔造者之一;下层串客的涌现又对花部的兴起有推进之功。串客与戏曲生态发展交互相依,很多时候是他们在维系着戏曲艺术的水准于不坠。  相似文献   

17.
徽商在明清时期活动异常活跃 ,地处徽州以南的福建也因丰富的商品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吸引徽商往来贸易。徽商在福建所从事的行业众多 ,其中在明代中期 ,徽州海寇商人还积极与福建海寇商人联手发展武装海上贸易 ,可以说徽州海商的成功得益于福建海商的大力支持。徽商在福建的频繁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瑶族的习惯法发展至成熟的阶段,有关记载也较为详细。这一时期瑶族的习惯法,大致表现为内容的完整性与形式的片断性,成文习惯法与不成文习惯法共存,阶级性与社会性的混合。因此体现了瑶族社会存在的家族主义,以及对其他民族不平等等特点。瑶族习惯法主要是准成文习惯法,同时也包含俗成习惯法与约定习惯法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顺孝类戏曲在明清时期形成了以亲虐-顺亲-感亲-团圆为特征的情节模式。明清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是这一情节模式形成的外部环境,包括法律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实际利益的诱惑以及树立榜样的书写策略等。这样的情节模式充分体现了传统孝道重视整体秩序、轻视个人责权及重孝轻慈等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20.
清时期关陇地区的音乐艺术种类颇多、内容繁杂。然而和中原内地相比,其发展速度迟缓、流播范围比较狭隘,以及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影响力有限。究其缘由,和明清时期关陇地区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