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TCD与SPECT在老年人脑梗死中临床特点,缺血改变,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212例分为无症状脑梗死(SCI)及有症状及脑梗死(CI),二者在TCD与SPETC中缺血的阳性率,MRI分度的轻重与TCD和SPETC中缺血的阳性的关系。结果二者中TCD检出缺血阳性率高于SPECT,而有症状组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0.05)。TCD表现有缺血的患者中仅40%在SPECT上有缺血表现。两种方法的阳性率与MRI上反应的病情轻重呈正比。TCD和SPETC均能反应病情的轻重。TCD敏感性高于SPECT,特异性低于SPECT。结论SCI组在TCD及SPECT上仅有少数表现出缺血,而CI组中缺血的程度及范围均明显高于SCI组。MRI用于诊断。TCD用于初诊,价廉,方便。SPETC可明确梗死后缺血的轻重及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梧州市区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RH)患者患病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前往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的老年RH患者92例,入选对象接受了“城区老年RH常见患病危险因素调查表”调查,并与167例同期就诊的老年普通高血压(Ⅰ和Ⅱ期高血压,对照组)患者的相同调查表统计结果比较.结果 RH组的平均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家族史、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缺乏体力活动和危险因素≥2项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高龄、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缺乏体力活动和多危险因素叠加的梧州市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RH.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病因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对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查体中的受检对象进行CT或MRI检查,以发现确认陈旧性梗死灶,并询问病史以排除以往有症状性脑卒中,同时进行影像学分类及病因追查.结果影像学改变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占90.5%,另一类是无症状性小梗死,占9.5%.前者梗死部位多在基底节、内囊、脑干;后者多在脑叶.其病因主要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糖尿病及冠心病伴房颤等.结论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以腔隙性梗死为多,认为CT及MRI是确认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唯一检查方法.对高危因素的老年人进行普查和积极对因治疗对预防无症状性脑梗死或症状性脑梗死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643例老干部健康体检患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老干部健康的主要疾病及预防策略。方法采用常规健康体检方法对我区643例老(≥60岁)干部进行全面体检及心电图、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查,并以同时进行体检的1147例老年前期(50~59岁)干部作为对照。结果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糖、肾结石、高血压和前列腺增生为这些人群中患病率较高的前六位疾病。老年组中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和前列腺增生的患病率均高于老年前期组(P<0.05-0.005),高脂血症和肾结石的患病率在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出现心肌缺血的改变均多于老年前期组(均P<0.005)。结论诸如高血压、高血糖等动脉硬化的高危因素在老年人中常见,定期健康体检是早期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8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及与之配对的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和血管造影资料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配对组比较,有高血压病史者分别占71.5%和45.3%(P〈0.05),有高血脂者分别占68.7%和42.2%(P〈0.0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配对组的3支病变比例分别为35.0%和12.5%(P〈0.05),病变血管比例分别为68.3%和55.8%(P〈0.05),弥漫性病变血管比例分别为15.0%和5.8%(P〈0.05)。两组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患病率较高,其冠状动脉血管的病变特点有别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3支病变比例和弥漫性病变血管比例高,血管受累支数多,在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老年心力衰竭的多病因性及心衰类型、程度进行分析,对临床诊治提高参考。方法将206例老年心衰患者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60~69)岁、(70—79)岁和≥80岁三个年龄段,分析病因构成特点与心衰类型,并根据超声心动图对E/A,EF,LVD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心衰患者中94.7%为多病因,基础疾病以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为主,合并疾病以COPD、糖尿病、心律失常为主。老年人心力衰竭主要以舒张性心衰为主,占66.99%。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以舒张性心衰为主,在治疗上应考虑到心衰的多病因性.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脂与血压的相关性,了解血脂组分影响高血压的发生风险。方法整群抽样选取广西南宁市两个社区人群,随机选取1072人,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等生理生化指标,并运用Anova方差分析,Pearson,spearman相关分析,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高血压组人群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值高于前期组和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在高血压组、高血压前期及血压正常人群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②LDL、HDL、TC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不相关,TG与SBP(r=0.09)、DBP(r=0.11)相关,相关性较小;Spearman相关分析,TG与高血压相关(r=0.13)。③高TG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为正常TG人群的1.55倍(OR95%CI:1.17~2.05),调整年龄、性别、超重、腹型肥胖等危险因素后,高TG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为正常TG人群的1.39倍(95%CI:1.02~1.90)。结论高血压人群的血脂较血压正常人群高,血脂中仅TG与高血压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小;高TG是高血压发生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源CT冠脉血管成像(CTA)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脉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昌图县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37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143例,无2型糖尿病者94例,将合并2型糖尿病者按心绞痛类型分为无典型心绞痛症状组(A组,n=41)、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n=73)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组,n=29),所有患者均采用双源CT行冠状CTA检查,对比分析冠脉病变的特点。结果冠脉CTA结果显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多支病变、弥散性病变、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的发生率与非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单支病变、非钙化斑块及冠脉各支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B组和C组多支病变与Ⅱ级和Ⅲ级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而且C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多支病变与弥漫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病变以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双源CT冠脉CTA评价冠脉病变无创、便捷、可靠,可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客观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部人群不同糖代谢状况及EHP,COPD,CHD,AF与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为全面干预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对1103例(男性875例,女性228例)40~89岁干部健康体检中进行体质指数、血压、血脂、血尿酸、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项目检查。将血糖分层为血糖正常(NGT)、糖调节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IFG合并IGT、新诊断糖尿病(DM)5组,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各组异常检出率。研究血糖分层后各组对不同疾病原发性高血压(EHP)、冠心病(CH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房颤(AF)的影响。结果男性糖代谢异常(包括IGT、DM、IFG)检出率高于女性;在各年龄组中,糖耐量减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糖调节受损;在糖耐量减低的233例中,50~59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多因素有序logostic回归显示:年龄、体质数、HCT、TG、高血压与糖代谢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糖耐量异常的比例非常高,而日常诊断率却很低。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更应关注糖代谢情况,积极进行OGTT,早期发现和治疗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0.
王崇文 《老友》2013,(12):63-63
我今年80岁,患有高血压、脑梗塞、Ⅱ型糖尿病.经常头晕脑涨.行走不稳。经医院多项检查.说是两侧脑室旁有多发小点片状梗塞.脑动脉硬化脱髓鞘改变.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和右椎动脉狭窄.视网膜动脉硬化Ⅲ级。我先后服过脑心通胶囊、复方丹参滴丸、银杏叶滴丸、拜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片等药物.但头晕症状一直没有得到改善.血压仍高达160/60mmHg.现在改服氯沙坦钾。请问:我患高血压、脑梗塞引发经常头晕应如何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sCD40L介导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粥样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102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与共62例老年健康男性,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sCD40L、MMP-1的血清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查IMT厚度及粥样斑块的类型。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组SDP,FPG,TC,UA,sCD40L,MMP—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62例中15例有斑块(25.8%),糖尿病组102中73例有斑块(71.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32.54,P〈0.05)。糖尿病组MMP-1水平及危险程度不同,其动脉斑块检出率亦不同(X2=16.88。P〈0.05)。以颈动脉斑块分型与危险程度之间作秩相关分析,二者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Kendall’staub=0.521,P〈0.05),随着MMP-1水平及危险程度的增加,颈动脉斑块类型亦增加。DM组患者外周血sCD40L与MMP-1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血浆sCD40L和MMP-1水平的增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扩大,而且使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变差,增加心血管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代谢生物标志物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和骨唾液酸蛋白(BSP)在老年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老年恶性肿瘤患者96例,密切随访6个月以上,在入选时用ELISA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NTx和BSP基线水平,入选和随访6个月时应用影像学检查评估患者是否合并骨转移癌。结果骨转移癌组患者血清NTx和BSP基线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NTx(25.70±12.67)nmol/L vs(11.20±4.74)nmol/L,P〈0.01;BSP(46.68±14.24)ng/mLvs(26.58±13.61)ng/mL,P〈0.01。骨痛程度与血清NTx和BSP基线水平正相关。随访中出现新发骨转移癌患者血清NTx和BSP基线水平显著高于无骨转移癌者,P〈0.01。结论血清NTx和BSP在老年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识别和预测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