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8年马英九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胜利,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为两岸关系发展打开了一扇至关重要的机会之窗。一年来,国民党的大陆政策调整与马英九的大陆政策论述,显示出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和促进两岸和平交流,将成为国民党执政后大陆政策的基本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即将访台的消息,和台湾方面传出的马英九不排除在任内与大陆签署和平协议的消息,使2008年的两岸关系呈现出明亮的色彩和积极的步调。不过,笔者认为,由于两岸在政治、安全等领域尚存在认知上的差距,两岸之间将维持一个较长的和平的、平行的发展阶段,两岸的最终统一,仍将是一个只能不疾不徐去对待的艰巨课题。  相似文献   

3.
2012年台湾“二合一”选举中,国民党取得胜利,马英九连任成功。鉴于过去四年中,国共交流的良好态势,大陆政府期望未来四年中,两岸通过政治协商在政治关系上能够取得重要性的突破,从而进一步推进中国和平统一事业的发展,因此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在两岸关系上再次提出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的政治主张。本文通过对两岸和台湾岛内政治形势的分析,对当前两岸进行政治协商谈判提出个人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江丙坤,1932年12月16日出生於台湾南投农村,曾获日本东京大学研究院农业经济博士学位。2002年初,与同党籍人士王金平共同出任了“立法院”正、副院长。作为国民党智库“国家政策发展委员会”执行长,在“两岸三通”问题上,他主张调整“戒急用忍”政策,促进两岸尽快实现通航。台北,3月27日3月27日,即将率团赴大陆参访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召开记者会。江丙坤表示,这是自1949年以来国民党首次正式组团赴大陆参访。此次大陆之行,将是“缅怀之旅、经贸之旅”。在记者会上,国民党主席连战也就参访团此行意义作了说明。他表示,现在两岸关系非常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后期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形势不但改变了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也改变了海峡两岸的政治对立轴.国民党台湾当局的“本土化”、“民主化”政治转型,带来台湾主体意识的喷发和台独政党的乘势崛起.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两岸关于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被否定,“统独对立”取代“法统之争”成为双方政治斗争的焦点.2008年马英九执政后,回归“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开始步入和平发展轨道.不过,台湾当局刻意突出“共识”分歧的做法,使两岸政治互信的积累受到干扰.两岸关系要持续稳定前行,需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更进一步,面向和平统一之未来,构筑“一中共表”的政治框架.  相似文献   

6.
台湾当局为适应两岸关系的发展及配合大陆政策的调整,对两岸经贸关系逐渐构建起规范化体系,其主要表现是:在确定大陆政策的总体构架后,陆续推出一系列行政规范加强对两岸经贸关系的“辅导与管理”,涵盖两岸经贸关系的有关立法也正加紧进行。这种规范化体系的形成将意味着台湾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在较长时期内获得一种成熟而又稳定的法律  相似文献   

7.
请您关注     
政治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随后胡锦涛总书记同连战举行了正式会谈。胡锦涛强调,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两岸同胞的福祉。基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立场,共同致力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的时代背景下两党交往的政治基础,也是两党的共同主张。这符合两  相似文献   

8.
两岸关系最本质的内涵是政治关系,30多年来两岸经济合作的成效是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获得的。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经济与政治密不可分,“经中有政,政中有经”,经济合作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公权力的推动。目前,两岸合作进入“深水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两岸政治关系滞后的客观反映。未来应努力推动两岸政治对话,进一步深化经济合作机制,加快文化融合,为实现两岸政经良性互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搭建互信的精神桥梁。  相似文献   

9.
钓鱼岛事件以来,中国大陆和台湾都作出激烈回应,对日本的挑衅行为给予回击;中国大陆和台湾在处理钓鱼岛事件中表现出情同手足、并肩作战的姿态,让日本及国际社会不置可否;台湾在处理钓鱼岛事件上有自己的立场和方式,而这种立场和方式也成为中国大陆在两岸问题的纠结;钓鱼岛事件对两岸关系既是机遇也是考验,两岸关系能否在和平发展进程中更上一层楼,成为两岸人民的共同期待。  相似文献   

10.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出现了若干落差,如经济关系的密切与政治僵局无法突破,岛内经济回稳与执政当局政局掌控力的下降,大陆惠台政策的深入与岛内民众中国认同趋淡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两岸关系朝纵深发展,影响两岸持续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两岸政治互信尚未建立,全方位交流无法有效增进岛内民众中国认同的情况下,本文尝试从社会整合理论出发,探索建立社会整合机制,推动两岸持续合作的方法和途径,以夯实两岸合作的社会基础,为两岸持续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两项选举结果改变了台湾的执政格局。马英九上台和国民党的完全执政,是缓和两岸关系的契机。虽然中国的和平统一还是一条漫漫长路,但“胡萧会”预示着两岸关系的春天正在到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对台政策的调整,共经历了三个阶段,三次转变。这三次战略性调整,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大前提下进行的。改革开放和台海形势的关系,说到底就是“发展”和“统一”的关系。改革开放为的是“发展”,两岸未来要的是“统一”。就两者比较来说,发展或改革开放应高于统一,没有发展或改革开放就很难实现统一。必须把两岸的和平统一融入两岸和平发展的大战略中,不是先统一再发展,而是应在两岸关系的前进和发展中求统一。  相似文献   

13.
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顺利当选,国民党重新获得地方执政权力,两岸关系面临新的转机。未来国共是走向合作还是对抗?文章从历史上两次国共合作以及新时期国共两党的接触来分析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同时对未来国共两党合作前提和框架、合作方式以及合作内容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以国民党人马英九成功连任落幕,民进党大佬苏贞昌随即提议“修改‘台独’党纲”。民进党近年来在某种程度上逐渐调整“台独”党纲,呈现出走“中间化道路”的趋势,这既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大陆和国际局势发展的要求,“中间化道路”有利于民进党的壮大,也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维护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在澳门实施十年来,内地与澳门在法律文化方面交流与融合呈现出剔除殖民主义色彩、融合步伐加快等特点。澳门与内地具有共同的民族历史文化背景,同沐民族认同意识,共享儒家伦理光芒,理论上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全球化与区域化潮流等都为内地与澳门法律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基础与条件。判例制度、审计监督与法律渊源规范化、法律教育普及与法律双语化可以成为今后交流与融合的契机与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连宋大陆之行,政党交流取得的积极成果,表达了祖国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和善意,也反映了台湾“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将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文章分析两岸经贸政策调整对福州对台经贸工作的影响,探讨榕台经贸工作的政策思路与走向。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台湾经济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与中国大陆的贸易发展迅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由台商投资中国大陆推动的海峡两岸贸易发展,拉动了台湾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台湾的一些所谓"夕阳产业"获得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目前,台湾制造业,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已经逐步融入中国大陆制造业体系,两岸制造业之间的分工关系仍然向纵深发展。台湾要实现后工业化时期的结构调整,必须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尽快实现两岸"三通",二是尽快对大陆资本实行开放。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中国正走向稳健发展富强、康乐与和平统一的道路。上两个世纪,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经历了外患、内战的痛苦经历,虽然最终击退日本帝国主义,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但是中国却陷入分裂的局势,大陆与台湾至今未能统一。海峡两岸分隔了60多年,至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两岸人民生活安定、富足。然而,从孙中...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两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与RCA指数测算两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运用波特钻石模型比较分析两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发现两岸在服务贸易上各有优势,但总体上的贸易国际竞争力都不强,在ECFA框架下两岸要加强在生产要素上的分工合作,加快各自服务贸易的产业转型,提高微观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